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途径

2014-03-05 10:08:27白秋枫
考试周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环保教育环保意识化学教学

白秋枫

摘 要: 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关注的问题,在世界人口不断增长、生产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由于人们对环境与生产发展的关系认识不够,以及对废弃物处理不当,使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土地的沙漠化、水资源危机、酸雨、臭氧层的破坏、有毒化学品造成的污染等。保护环境已成为当前和未来全球性的重大课题之一,保护环境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只有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才能真正得到有效保护,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保证。所以化学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方面的教育,这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 化学教学 环保意识 环保教育

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类是否继续生存下去的问题,保护环境势在必行,而环境与化学有着密切关系,尤其是社会发展到无处没有化学及化学现象的今天,人们的衣、食、住、行、用无不与化学打交道,工农业生产更是离不开化学。因此,我们必须提高化学素养,强化环保意识,减少化学污染。

一、以中学教材为载体,培养环保意识

中学化学教材包含许多环保教育的内容,老师要善于挖掘各年级教材中可进行环保教育的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讲解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危害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形成保护环境的美德。从初中学习的空气、一氧化碳到高中学习的农药、石油、煤和醛、酮类等,几乎每章节都可紧密结合生产、生活实践进行环保教育,这是中学阶段其他学科不及的。教师可在课堂上运用与化学变化有密切联系的环境污染及防治事例,以生动丰富的故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环境,明确生态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例如,高一化学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一节中有一个环境保护问题,即实验的最后必须对没有反应完的一氧化碳进行收集或者点燃处理装置。尽管在实验中产生的一氧化碳的量很少,但是教师可在這节课中给学生讲清楚环境保护知识,让学生明确环境与人类的关系、环境污染的发展史、污染现状及对人类的影响等,对环境保护有较全面的了解,认识到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

二、以实验设计为途径,穿插环保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观察到用语言难以表达清楚的实验现象,增强直观的感性认识,而且能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学化学实验中,学生会直接接触到有毒的气体、液体、固体。指导学生规范操作、严格控制试剂用量、改进实验方法、设计实验装置是化学教学中再现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的有效途径。教师应做好化学实验演示,重视环保意识的培养。对有毒有害物质不能乱抛乱倒,学会妥善处理,绝不能一边讲环保,一边污染环境,要让学生树立保护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的主人翁意识,同时让他们感觉到战胜污染是可以做到的。

三、以探究题解为契机,渗透环保意识

在中学化学习题的解题过程中,包含着环保知识和环保意识的要求。如果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能有意引导,及时渗透,就能使学生的保护环境、改造环境的意识大大增强。针对温室效应引导学生分析此类生态问题运用学生获得的知识,引导分析“温室效应”,使他们了解到由于大气层CO2浓度逐年上升,太阳能辐射的一部分——地球红外辐射热不能透过大气层,因而造成“温室效应”,使地球表面升温、冰川溶化,直接影响现代文明社会发展的情况,提高对控制“温室效应”等生态问题的认识。还应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出人类必须控制战争和固体废物燃烧、大力发展森林等结论,以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

四、以周边环境为素材,强化环保意识

目前环境污染问题普遍存在,人们随时可发现环境污染物,因而应结合当地环境污染情况,进行环保知识教育。如城市近年来汽车数量剧增,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造成城市大气中CO、烃类污染物含量急剧升高,这些污染物经过一系列转化,进一步形成光化学烟雾,使大气能见度降低,人们的眼睛、呼吸系统受害等。为此,可组织学生对周围环境如水质、大气、噪声等进行化验、分析和测定,掌握实验技巧,提高实验能力。通过实验活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参与保护环境的兴趣和责任感。

五、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强化环保教育

环境保护试题自1988年“露面”以来一直是高考化学试卷中的“常客”。这些题有的落点仍在化学的基础知识上,有的试题直接考查环保常识,如1999年高考全国卷考查了“城市禁用含铅汽油的原因”,1995年高考上海卷考查了“光化学烟雾”,有些知识教材没有提到。命题者的意图是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和教育功能,引导学生关心社会、了解社会,推动中学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在中考、高考题中多出与环境保护有关的试题,中国的教育体制正处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的阶段,学校录取学生时免不了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标准之一,因此,学生学习时主要还是围绕升学考试的范围来学习,如果中考、高考题中多出一些与环保有关的问题,那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自觉地关心与环保有关的知识,增强环保意识。将考题与实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从环保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强化思想意识

随着工农业生产和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化学污染物对环境、对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的危害越来越大,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已成为人类的共识。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要根据实际教学内容,选择不同教学形式,开展环保教育,重视环保教育,让广大师生增强环保的责任感,顺利地树立起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观念,以造福于后代。从目前看全球环境污染的原因很多,有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热污染、光污染、噪音污染、核污染等,而其中许多污染物的成分、特性、形成过程、对人类生活的危害及如何防止等,都与化学有密切联系。从有关报道看出,全球生态环境恶化日趋严重,恶化速度之快令人触目惊心:全球每年耕地损失2 100万公顷,森林损失1 100万公顷,污水排放量4 200亿吨,150万人死于环境污染。又如每年全世界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硫约有15000万吨。产生的废渣超过30亿吨,废水6000亿——7000亿吨。我国农业因遭受酸雨而每年损失达15亿元等。还有动植物物种灭绝、大气污染、酸雨、近海赤潮、臭氧层被破坏、温室效应加剧全球气温平均升高、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等严重问题,而且这些趋势有增无减,同样,我国的环境状况也在逐渐恶化许多河水无法饮用、多种水生动物灭绝、黄河断流、长江发洪水、沙尘暴、2013年南方持续高温天气、东北暴雨。

总之,保护环境和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大计,是人类共同的任务。而学生正处在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化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化学学科的优势,重视环保教育,使学生对人类和环境的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培养他们关心、热爱、保护环境。如果他们的环保意识一旦形成,对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将产生巨大的作用和影响。为此在化学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重视环保教育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进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树立起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

猜你喜欢
环保教育环保意识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生物学教学中环保教育的渗透
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文理导航(2016年32期)2016-12-19 21:49:32
谈高中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
当前幼儿园环保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东方教育(2016年4期)2016-12-14 11:17:24
汽车技术的发展及其社会作用
商情(2016年40期)2016-11-28 11:16:38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7:29:37
多媒体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
化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构建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