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双勇
现代文阅读理解是语文研究的一个热点,也是高中阅读教学的一大难点。根据高中阅读教学的实际,我认为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把握以下几点至关重要。
1.加强阅读分析能力提高的训练
进入高中的学生已拥有一定的识字量和词汇量,能大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并根据上下文推断个别字词在文中的基本含义,即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但这点能力要适应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要求还是不够的,还必须对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综合能力加以巩固和提高。按照认识论的规律,现代文阅读分析能力分为四个阶段:认读选择能力、理解概括能力、归纳综合能力和拓展迁移能力。前两种能力学生已基本具备,巩固并提高他们,则是为在高中阶段着重培养后两种能力的基础和阶梯。
《考试大纲》明确指出“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这里的“文中”二字,一是指理解词语句子时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上把握全文;二是理解时要根据具体语境把握。因此,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通过要求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寻找文中关键词语、句子或中心段落提高学生的认读选择能力。通过经常指导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对教材仔细分析,力求准确概括大意和主题主旨等,培养和提高分析概括能力,并使学生明白过程重于结果,重在能力培养,实现理解记忆。
培养学生的归纳综合能力,主要通过训练学生正确、得体地回答问题,创造性地复述课文,筛选有效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及供材料作文、一料多作等方法进行。这些训练要求都是在初中生已达水平上略有提高难度而又行之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拓展迁移能力,主要通过对文章内容的深刻分析,挖掘其内在意蕴,揭示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行。
2.教师要与学生对话
教师与学生对话是教学整个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在注重文本阅读赏析的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尤为重要。师生对话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引下发生重要的变化,目前高中语文课程教学已不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师生对话不再拘泥于只是传递,不再是单向的“教”。教师在课堂内外,首先在于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在关键处给予点拨、启发、强化、激发,不在于给予学习的结果,而在于指导学习的过程。师生对话之中既有聚焦式的关注点,又有漫谈式的赏析讨论,既有师生共鸣的生成,如文本与生活的契合表现的理解,又有教师与学生依托于其个人不同积淀背景下的个性化赏析理解的呈现,最终师生对话的学习结果应该是互动生成的。教师在阅读指导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原生态阅读理解的结果,同时思考如何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文本)的热情,调动学生以生活读文本、进入文本悟读。此外,教师还要关注尊重不同学生的差异性需要(性别、生活环境等)。
3.充分挖掘作品所蕴含的价值
文学性现代文种类繁多,不同的作品所蕴含的价值有所不同。那么,什么是文学性现代文蕴含的价值?怎样挖掘文学性现代文蕴涵的价值?虽然这个问题不是一时半时能说清的,但从语文教学的角度看,我们可以化繁为简,确定一个原则,即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原则。也就是说,学生通过某篇作品的学习,从中可学到哪些具体的知识、得到哪些具体的收获,或受到哪些具体的启迪,从而有利于促进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方面的具体的发展。抓住了这一点,就抓住了作品所蕴含的价值,就能正确确定作品的教学目标。
4.把握好阅读的层次——理解性阅读、创造性阅读、评价性阅读
这三个层次,我认为体现了非文学性现代文阅读的一个相对完整的过程。所谓理解性阅读,就是能综合理解阅读材料,也就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能整体感知不同文体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大致思路,能正确把握文章的意思,准确概括文章的要点,对一些关键词句,能把握其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这一层次的阅读,关键是要能捕捉到阅读材料中的重要信息。记叙文,要紧扣住“事”或“人”;说明文,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是关键;议论文,核心是把握住作者的观点。所谓创造性阅读,是在理解性阅读的基础上,联系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并发挥必要的想象和联想,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阅读材料进行补充、完善、深化、探究等创造性的阅读活动。创造性的阅读,理解是前提,带有鲜明的个性是主要特点。譬如,说明性的文章,你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能运用文章介绍的有关知识,解释或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议论性的文章,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模拟课文的写法,再补充一个论据等。
所谓评价性阅读,是一种完全个性化的阅读行为,是阅读者对文章独特的感受、体验和评价。进行评价性阅读,可以敞开心扉,各抒己见。对文章的思想内容乃至表达形式,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赞同、或反对,或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
有人把这三个层次的阅读简要概括为三个关键词:同化——衍化——异化。我认为是很恰当的,后两个层次的阅读就是一种紧扣文本的拓展。
5.组织网络教学,提高鉴赏水平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为开展鉴赏学习创造了极为便利的条件。多媒体教学资源库为学生的鉴赏性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计算机网络学习不但实现了资源共享,而且实现了对学生鉴赏性学习的最大支持。例如:组织开展计算机网络教学,让学生访问教师为开展鉴赏性学习而开设的网站。教师可事先制作网络教学课件,主要内容包括“问题探讨”、“名篇精鉴”、“课文重读”、“鉴赏空间”、“名家点评”、“旧题新解”、“我的园地”等。在这一环境中,学生的鉴赏热情会得以较为充分发挥,鉴赏效率亦会提高,并有效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进而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网络学习对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来说前途非常广阔,前景极其诱人,值得我们为之奋斗,促其发展,令其完善。可以说,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并不只是高中阶段特有的任务,也不能说只有到了高中才具有培养的可能与必要,只是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具有特定的意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