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文,张科,吴玉章(.第三军医大学基础部免疫学教研室/全军免疫学研究所,重庆400038;.重庆师范大学地理旅游学院,重庆40057)
医学院开展第二课堂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模式初探
陈永文1,张科2,吴玉章1(1.第三军医大学基础部免疫学教研室/全军免疫学研究所,重庆400038;2.重庆师范大学地理旅游学院,重庆400157)
该文以第三军医大学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为例,讨论了开设第二课堂教育对于提高医学院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所发挥的作用。此外,探讨了第二课堂活动的设计原则及第二课堂活动的培养模式,开展第二课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为医学院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创新人才提供参考。
学生;第二课堂;模型,教育;院校,医学;创新人才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全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能力要求普遍提高,希望他们不仅要有丰富的实践能力,同时需要有创新精神。而培养具有创新特性的大学生则离不开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作为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课堂教育历来备受关注。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各个领域对毕业大学生的质量要求则不断提高。因此,高校第二课堂活动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锻炼创新能力及丰富社会实践技能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其具备第一课堂无法替代的价值。第二课堂活动是指在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必修课程之外,为了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及创新科研思维,在课余时间开设的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最终目的而开展的一系列有益活动的总称[1]。当前我国多数高等院校的第二课堂活动开设得非常丰富,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可是,由于独立医学院普遍缺少人文课程的设置,因此,与综合类大学院校相比,其在培养人才上的有特殊性。目前,医学人才培养面对的最大瓶颈,就是要解决如何通过所掌握的医学知识,解决面临的临床疾病[2]。因此,如何通过第二课堂活动,有效地发挥其对医学创新人才培养则成为新时期医学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1.1 第二课堂活动是培养医学人才的重要基地当代医学技术的进步离不开医学人才的贡献,而医学人才整体素质的提高直接决定了医学的进步水准。然而,当前我国医学院校在医学人才培养方面仍存在着诸如课堂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思路创新不足、课程标准制订过高及人文素质教育相对薄弱等问题。而第二课堂活动的教学内容相对自由、丰富,可将医学、理学及文学等多种学科进行交叉教学。因此,医学院校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在强调将医学理论知识联系的同时,将人文知识、社会实践等内容进行拓展,使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在亲身实践过程中体验社会生活并提高综合能力[3]。
1.2 第二课堂活动可提高医科学生的创新科研思维随着新技术革命,先进的医疗技术/医疗设备层出不穷,这为医学科研提供了便利的条件。然而人类还在与肿瘤、艾滋病等疾病进行不懈斗争。为了解决这些医学难题,医学院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具有科研创新能力的医学科研人才[4]。这就需要通过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使得医学生可使用目前先进的医疗技术/医疗设备,提高其分析医学问题、解决医学难点的能力。
1.3 第二课堂活动可增强医学生的医德医风修养医学院是医学专门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但由于医学院缺乏人文方面的教师,在课程设置时,相应的人文课程较少。因此,这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医学生接受人文教育的机会也比较少[5]。因此,通过第二课堂活动的实施,在实践中完成由医学生向医生的角色转变,逐步树立起崇高的理想、信念和情操,增强医学生的医德医风修养。
2.1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知识运用及语言沟通能力社会实践是学生认知社会的桥梁,也是他们融入社会、奉献社会的纽带和途径。因此,社会实践活动被认为是规模最大、最有效的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7]。例如,2013年7月,本校基础部病原生物学教研室举办了主题为“红色军医,科普先行——食源性寄生虫病科普宣传”的第二课堂活动。此次活动主要面向2011级近500名本科学生,在教研室全体教师的悉心指导下,以展示寄生虫标本图片、散发宣传资料、组织寄生虫病防治知识调查问卷和咨询等形式,对重庆市部分社区居民进行有关寄生虫病的科普宣传。通过此次第二课堂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了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最新流行特点和趋势,掌握防治知识,并能为社区居民提供相关咨询服务。通过此次第二课堂活动,提升了同学们对寄生虫病的诊治能力,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更好的指导。
2.2 举办学术研讨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创新能力学术研讨活动是通过一系列学术活动的开展,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为目的的校园文化建设。因此,学术研讨活动被认为是第二课堂活动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在第二课堂教学模式中,第三军医大学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例如,本校基础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于2012年12月至2013年6月组织多次第二课堂学术研讨活动。2012年12月13日晚,教研室负责教师在第29教室组织专题学术研讨会,分别由甘立霞教授、连继勤副教授、龚薇讲师、黄刚讲师4位教师以自身科研方向为主题,对本科学生作了“肥胖与胰岛素抵抗”、“压力与自噬”、“细胞因子与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与B淋巴细胞”4个主题的科普讲座。参与学术研讨的许多学生对科技创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讲座结束后,共有114名本科学生主动报名参加、组成了4个课外兴趣小组,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他们将使用课外活动时间对感兴趣的科研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2.3 组织学科竞赛,增强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学科竞赛是指以锻炼人智力及表达能力为目的,通过竞赛的方式呈现出对某一知识的掌握能力及程度的一种特殊的考试方式。因此,学科竞赛活动也被认为是第二课堂活动的又一重要组成成分[8]。例如,2013年6月,本校基础部组胚教研室举办了“第十一届本科生组胚论坛”学科竞赛活动。此次活动主要面向2011级近500名本科学生。自组织胚胎学开课以来,通过学生自愿报名及精心选题进行前期准备工作,在组胚教研室指导教师的悉心指导和学生旅科研活动部的精心组织下,学生围绕当前组织胚胎学研究的一些前沿热点问题,深入了解其相关机制并进行清晰探究。最后,各小组成员通过所学知识做成多媒体课件,通过选手的激烈角逐和评委评审,评选出一等奖1组,二等奖3组,三等奖6组和优胜奖8组。通过该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阅读文献、综合归纳、语言表达和应变能力,同时还激发了学生对基础医学的兴趣,必将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思维。
2.4 开展科研训练,培养学生创新科研思维及动手能力本科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或自己组成科研小课题组进行科研训练,可以使他们尽早进入医学专业领域,接触前沿科学并了解各学科发展动态,增强创新科研思维及意识,培养创新和实践动手能力的最佳平台。学生在深入科研与创新的过程中,了解了科研的基本理论/实验技能及方法,大大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研究的兴趣。例如,第三军医大学基础部适时组织本科生“创新杯”奇思妙想活动,以“放飞妙想、创新探索、实现梦想”为主题,要求在导师指导下的本科学生,本着自愿的原则,根据所掌握的前沿科学知识及科研进展,以书面形式提出自己新的科研想法。经专家初审、函审和学生现场答辩,着眼研究项目的创新性、实用性,按照“公平、公正、公开”原则,最终评选出立项项目45项,并给予了一定的经费资助。因此,对本科生开展科研训练的第二课堂活动,是第三军医大学建设国际研究型大学,适应国家教育转型要求的具体举措。
第二课堂为满足大学本科学生的创新科研思维提供了新的舞台,但在实践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值得关注。
3.1 拓展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参加第二课堂的参与度及热情目前,高校所设立的第二课堂活动的模式与学生需求不能完全吻合。因此,需要拓展第二课堂活动的模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在实践中,可以增加多个活动项目,如要求学生组成科技创新小组、举办创新科技构思大赛及新文献学习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另外,也可将第二课堂活动纳入学分范畴,切实扩大第二课堂的影响力。
3.2 激发教师对第二课堂教学工作的热情,把第二课堂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虽然教师一直强调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但是教师的积极参与及指导也是第二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保障。目前多数高校都重视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并配备有专门的科技工作者如博士研究生或专家教授地特别指导,但这类专业的科技人员毕竟有限。此外,由于目前各个高校的第二课堂经费支持力度都不大,因此,虽然专家教授们都很重视教学和科研,但极少把指导本科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作为自己教学工作的重点,这导致承担第二课堂指导工作的主要是少部分热心于学生工作的教师。对医学专科学院而言,还应努力提高专业教师的指导水平。
[1]徐建平,刘扬.医学院第二课堂教育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J].继续教育研究,2013(5):125-126。
[2]廖赞勇,黄曲云,黄萼华,等.医学伦理学实践教学有效途径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2,25(3):368-369.
[3]胡浩,杜克莘,孙强,等.提高机能实验课堂教学质量的实践与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7):523-525.
[4]许崇波,韩美君,刘为国,等.医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大连大学学报,2012,33(3):110-114.
[5]高琴,习博,施秉银,等.浅谈第二课堂在临床实习中的作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2):422-424.
[6]申新华,李沛,杨远帆,等.解剖学手术操作示教在解剖教学第二课堂中的探索[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3,33(5):515-518.
[7]韩淼.新形势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南京师范大学为例[J].知识经济,2013(9):132-133.
[8]张然,吴俊芹,袁媛,等.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的探讨[J].科技资讯,2013(5):214.
10.3969/j.issn.1009-5519.2014.09.070
B
1009-5519(2014)09-1414-02
2013-12-17)
陈永文(1977-),男,广西河池人,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病毒感染与宿主免疫机制等领域的研究工作;E-mail:yongwenc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