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下会展发展战略研究——以杭州都市圈为例

2014-03-04 01:17
江苏商论 2014年5期
关键词:会展业会展都市

黎 菲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城镇化与会展业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会展业受孕与聚焦于城市中,同时以其产业带动性与经济集聚性加速城市建设,深刻地影响着城市乃及区域面貌。杭州市位居都市圈绩效评价前三强,x2是会展业的发源地,其龙头展会杭州西湖国际博览会(以下简称“西博会”)已成为包含200余个会议、展览、活动的大型会展平台,它在都市圈各市县成立特色分会场,在会展中心城市与会展发展轴城市之间不断延伸会展产业链条,实践杭州科学城市经营理念方面发挥了重要的载体和抓手作用。因此,以杭州都市圈为例,把城镇化进程下会展发展战略研究为研究的重点,对同类城市城镇化建设以及会展业创新发展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会展业发展与城镇化发展的相关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综述

在国外经济学界,直接以“城乡一体化、城乡协调发展”为研究内容的文献并不多见,但从许多研究中都能找到可资借鉴的理论,比如“二元结构”理论、“中心—外围”理论、“刘易斯—费—拉尼斯模型”、“互相依赖”理论、Desakota模式理论、“城乡动力学”概念等等。关于会展业与城市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会展业对城市经济的复杂影响机制等方面,对城市会展业自身发展的评价性研究较为欠缺。布劳恩(Braun,1992)研究了会展业在区域经济的其他部门产生额外的经济效应。Luis ubaleaba-Bermejo& Juan R.Cuadrado-Roura(1995)研究了展览业在城市区域竞争力中的地位作用。刘易斯.卡布罗(2002)指出,通过会展业关联效应和扩散效应,可以使城市的产业结构向着更加合理化和高度化的力向发展,形成会展经济与产业结构的良好互动。Kimetal,Chont&Chung(2003)利用投入产出模型研究了会展乘数效应及其对韩国经济的影响。Dwyer,Forsyth&Spurr(2004)运用更为复杂的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研究会展经济效应的过程,考虑了产业间的互动关系未被考虑,会展对举办地经济的负面作用。

2、国内研究综述

国内学界对城镇化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城乡劳动力转移、第三产业在推进工业化进程和二元结构转换中的作用、第三产业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等三个方面。

对会展业与城市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会展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城市会展竞争力以及城市发展会展的禀赋资源等方面。尤其90年代中期后,涌现出了一大批以各城市为例探讨会展业对城市发展的积极作用和评价指标的实证性研究成果,如王程凯(2006)运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城市会展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上海会展业竞争力进行了分析。陶婷芳(2003)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发展会展经济对上海发展的经济作用,论证了发展会展经济所需要的条件。殷瑞普(2003)研究了会展业对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作用。胡萌、王海玉(2010)将会展经济影响分为直接经济影响、间接经济影响、乘数效应经济三轮,以区域生产总值为目标变量,构建操作性较强的会展业对城市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评估模型。叶凯、田金信、施敏利(2011)利用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会展需求、成交金额与工业产出、服务业产出之间协整关系中短期有效,从长期来看需谨慎对待互动关系所带来的不确定风险。在为数不多的会展与城乡一体化的专项研究方面,张健康(2013)认为会展综合体的规划设计是新型城镇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会展综合体的性质具有公共基础设施、特色产业促进载体、政治文化交流平台、民众文化娱乐平场所、政企合作共建项目、绿色科技建筑等。

总之,目前尚未深入研究城镇化与会展业二者之间的互动机理,缺乏其作为新型城镇化发展与转型可供选择的途径的专项理论研究。

二、会展业支持新型城镇化的基本逻辑

1、增加中心城市辐射能力,加速都市圈成熟发展

杭州都市圈以紧密的城乡之间、中心城市与节点城市之间、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见长。如西博会在千岛湖、安吉、嘉兴、湖州、绍兴、金华武义、丽水龙泉、衢州江山、舟山朱家尖和嵊泗、辽宁铁岭等地共开设15个分会场,各分会场根据本土产业优势和发展方向,以美丽乡村、四季鲜果、钱江观潮、皮草等主题组织策划了一系列有影响的活动,国内外各级媒体在每年西博会期间对西博会和各分会展的报道总量超过10万篇次,大大提升会展项目所在城市曝光率、城市关注度,通过加速城产业转型,提高中心城市辐射能力,为都市圈成熟、城镇化建设提供动力。

2、发挥产业联动作用,有利于促进城乡就业

会展经济有助于解决城乡收入差距、消费差距、公共服务差距等问题,从而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以西博会为例,其2000年-2013年各项经济指标如图1:

图1 2000年-2013年杭州西湖国际博览会各项经济指标

图1可见,13年来,西博会有非常强的产业联动作用,据统计部门测算,平均每届西博会拉动城市GDP增长约0.5个百分点。在产业联动的作用下,会展业促进了社会上下游行业就业岗位的扩大,增加就业人数;通过信息、技术的交流,对就业市场环境及就业人员有很好的教育引导作用,有利于改善就业环境,提高就业质量;在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提升就业结构,促进人力资本优化。

3、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杭州成为科技型综合城市

会展产业链的核心是会展业,其上游产业是广告、搭建、酒店、旅游等直接向会展业发展直接提供服务的各种产业,下游产业是展会主题相关的目标产业(如办车展的汽车产业),会展业通过前向关联效应和后向关联效应(图1),推动上下游产业优化结构。

文化创意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物联网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信息软件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前向关联效应后向关联效应广告搭建通信交通物流流餐饮宾馆商贸娱乐旅游休闲会展业。

图2 会展业关联作用

(1)前向关联效应。前向关联效,是指会展活动的举办对产品流动和生产要素重新组合配置方面产生了影响了。首先,从产品、资金流动与组合配置效应看,会展活动以组展方提供的用资源展示的主题化时空节点为平台,实现参展方资源信息与采购方市场需求的高密度聚集和全方位沟通,杭州都市圈内各成员城市发挥自身优势、形成分工与合作,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其次,对于参展企业而言,通过参与展览,企业得到相当的举办效应,通过展示自身创新能力等优势,企业提高品牌知名度,获得参与到充满竞争的销售环境的机会。再次是技术带动效应,会展业通过企业间的竞相展示新技术新产品描绘产业技术未来发展蓝图,并帮助企业获得机会以较低成本直接引进先进技术,实现技术上的跳跃式发展,增强核心竞争能力。

(2)后向关联效应。后向效应,指会展业在发展过程中,对后向关联的产业部门提出投入需求,从而促进后向关联产业部门在技术、组织以及制度等方面进行创新与发展。以杭州都市圈为例,后向效应体现在为相关产业带来客源和提出服务需求两个方面。

首先,会展活动的将大量的人流汇集到举办地,为交通通讯、商旅餐饮、金融保险等行业带来丰富客源,形成“需求拉动型”的发展模式。以2011年为例,杭州国际休闲博览会推出10条休闲体验路线和200个休闲体验点,带动杭州入境旅游人数达306.31万人次,休闲业极大发展,各类茶馆达900多家,咖啡厅60多家,酒吧300多家,足浴业也发展为有近10万人的从业规模,而传统的餐饮休闲项目已经达到近10000家的规模。

其次,会展业对相关产业提出与其高速发展匹配的服务需求。以西博会、休博会为等展业项目的举办需要大量的规划工作和配套服务,产生了多样化的经济技术要求,尤其对旅游、交通物流、餐饮宾馆、广告搭建、通信、商贸、娱乐等行业提出了更高的服务需求,相关产业必须进行技术、人员、资金等方面的投入,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相关硬以及所需服务,会展业及其关联产业的加速发展同时带来专业化的管理、投融资和法律服务需求,推动第三产业的纵深发展,加速了杭州都市圈现代服务业专业化、国际化、市场化、规模化的速度。

三、杭州城镇化建设中的会展支持分析

1、建立区域会展业统筹发展框架,共享区域会展品牌

杭州都市圈成立了“杭州都市圈合作发展协调会会展、节庆专业委员会”,并制定了西博会分会场实施管理办法(试行),“打造市域会展产业”被列入杭州市会展业十二五规划,加大跨区域会展项目和设施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合作成为会展业统筹发展的政策举措,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以及商贸旅游的发展,为把杭州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打造增长极、提高首位度发挥拉动作用。

2、完善中小城市展馆资源,加快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程

会展综合体同时承担了经济交流平台、文化传播中心、信息交流中心等作用,成为城镇化建设中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截止到2013年12月底,杭州都市圈共有10家专业会展场馆,建筑面积共51.34万平方米,室内面积30.09万平方米。十二五期间,各城市继续现有会展场馆的改造升级力度,形成点面结合“会展+旅游+酒店”的布局模式。

3、加强人才培养,引进优秀的会展人才

杭州市专职从事会展教育事业的高校教师有75名,学历结构是本科:硕士:博士 =1:1.2:0.76,职称结构是高级:中级:初级 =1:1.04:0.26,其中本科院校占5所,高职院校占7所;硕博、本科与专科招生人数比例达到了0.03:1:2.35,经过10年的迅速发展,杭州已经初步形成从高职到本科到硕士以及博士的培养体系。

4、加强对外交流,提升杭州国际影响力

杭州都市圈会展行业协会、会展企业积极加强与国际节庆协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代表处合作,积极引进国际展览与会议、开拓海外市场,制定了十二五期间“打造国际会议目的地”的战略目标,为各行业及百姓提高国际意识、开拓国际视野、勇于走进国际市场提供了助力。

四、提高会展业支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力度和成效的策略

1、会展业支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空间模式

点轴模式是从增长极模式发展起来的一种区域开发模式,由我国学者陆大道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从实践经验看,该模式主要适用于资源丰富、中心城市数量少但对周边有极强带动作用的区域。从经济地理的角度考察,杭州都市圈发展会展业有具有文化积淀深厚、院校机构集中、市场秩序良好,公共设施完备、交通网络发达、产业基础坚实、市场体系较为发达、创新创业环境优越等优势,点轴模式是可行的。因而,以杭州市区为极核,杭州市域网络化大都市为主体,湖州、嘉兴、绍兴三市市区为一级增长点,德清、安吉、海宁、桐乡、绍兴、诸暨等杭州相邻6县市为紧密层,利用其对附近区域的强经济吸引和凝聚能力,有重点、有特色地发展会展产业带动资源聚集发展,最后在乘数效应的作用下最终带动整个都市圈的全面发展。

实现应该模式的关键问题是各地区的产业选择,具体作法建议是:各一级增长极城市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要素优势,扬长避短,突出特色,发挥比较优势,形成区域第三产业的主导和品牌。如依托城市成员的城市特色和产业优势,重点吸引文化创意、旅游休闲、金融服务、电子商务、信息软件、先进装备制造、物联网、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十大产业的会展项目。结合后文,会展业发展的空间模式与运行机制图见图3。

2、会展业支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运行机制

会展业支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运行模式,不能单独强调市场或政府的作用,而是将两种作用结合起来考察其对会展业支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为内部市场和外部市场创造良好的发展平台,即政府指导市场运作混合模式。采取这类发展模式的特点,首先要注意采取以下措施:

图3 都市圈会展业模式与运行机制示意图

(1)都市圈内部配套措施:一是要节点县市区政府联合制定会展产业发展的相关法律和法规,以健全市场秩序、培育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为发展市场化的会展产业提供良好的市场机制传导环境,也为都市圈内城乡资源的合理流动造条件;二是节点县市区政府运用其职能手段对市场调节不足的会展项目进行直与间接调控,以及完善会展业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制度保障。

(2)其次都市圈对外交流的配套措施:一是放宽都市圈会展业市场进出的限制,为发展会展业拓宽市场机制的传导渠道,使资源在更大的市场范围内得到优化配置,也为节点县区资源提供更广阔的流动空间;二是与上海等其它城市加强区域协作,发展政府或企业区域合作项目,提高会展业国际化水平。

3、采取有效的会展业经济区域合作模式

(1)围绕成熟会展品牌项目开展合作。应积极培育和提升知名度高、基础性较好的会展项目,鼓励其逐步接管辐射范围内的同类项目并将其改造为分会场,加快专业会展活动的建设,推行“西博西进”计划。

(2)在杭湖嘉绍区域内建立良好的会展联动机制。积极发挥杭州都市圈合作发展协调会会展、节庆专业委员会在加强行业自律、规范企业竞争等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做好都市圈会展行业统计、完善沟通协商制度、营造良好办展环境、加强会展项目指导、配合政府维护会展市场秩序,避免重复建设、恶性竞争。

(3)全方位的会展行业合作。加强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整合都市圈城市成员在物流、展馆、信息等展览业务能力方面的优势,扩大专业会展活动的辐射范围;整合政府、协会、企业、媒体等各方资源,扩大杭州都市圈会展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强支撑产业建设,完善现代服务业建设,形成会展活动、专业市场、产业集群与杭州都市圈间的良性共生循环。

[1]会展与节庆专业委员会课题组.杭州都市圈会展经济发展研究[M].杭州都市圈经济社会发展报告(2007-2012),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10.

[2]黎菲.构建会展业政产学研联盟机制[J].浙江经济,2013,(08).

[3]张健康.会展综合体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性质探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

猜你喜欢
会展业会展都市
拨开迷雾破而后立
潜行水下 畅游都市
穿越水上都市
威尼斯:水上都市
都市通勤
互联网时代会展业的出路何在?——广州市会展业行业协会访谈
西安会展业发现状及策略
会展业
会展列名
会展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