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金华 苏绍坤 李荷花
棉渣废料栽培金针菇高产技术
邱金华 苏绍坤 李荷花
金针菇属低温结实型真菌,菌丝体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2~25℃,子实体形成的最适温度为8~10℃,是秋冬与早春栽培的食用菌。每年5—7月建棚,8月中旬开始投产,11月至翌年4月采收,4月中旬采收结束。
简易拱形塑料大棚即可。拱形塑料大棚四周围墙高160cm,留有通气孔,中间高330cm的,就地取材,亩造价2万元左右。
经过近几年的生产实践证明,栽培种采用谷粒菌种,产量高,品质好,应大力推广。
生产试验和实践证明,采用棉渣55%、玉米芯15%、麸皮15%、玉米面5%、棉粕5%、磷肥2%、石膏2%、菇丰素1%配方,产量高,品质好,能提高生物转化率15%以上。将配料拌均匀后,按1∶1.2~1.4的比例加水,含水量以用手握紧料时不滴水为宜,pH值掌握在6~7,若pH值不合适,可用石灰进行调节。
配料拌匀装袋后置于灭菌仓内,温度升至100℃,保持14小时后再闷6小时出仓,灭菌完成。灭菌过程一定要严格执行温度和时间要求,确保培养料灭菌均匀,否则严重影响产量。
菌袋入棚后冷却至30℃时开始接种,利用无菌接种桶在棚内进行开放式接种,接种过程要严格操作,不得离开接种桶,接种完成后扎紧袋口,防止杂菌感染。利用无菌接种桶进行接种,设备简单,成本低廉,便于多人操作,能确保无菌接种,效率高,质量好。
接种后,菌袋立式摆于棚内进行发菌。棚内保持黑暗、通风、20~30℃,40天左右即可完成发菌过程。
发菌结束后,根据培养料菌丝发育好、中、差情况,将菌袋分为一、二、三级,分开上垛摆袋。每垛2排菌袋,底部相对,摆放4~5层,一、二、三层分别相距10cm、7cm、5cm,上部合拢,堆成梯型菌垛,两垛间相距70cm。
必须在棚内最高温度降至16℃以下时解口。解口后用2~2.2m的薄膜盖严菌垛,转入出菇管理。
棚内要保持黑暗、低温。管理措施如下:
1)通风管理。金针菇为好气性真菌,在代谢过程中需不断吸收新鲜空气。菌丝生长阶段,微量通风即可满足菌丝生长需要。在子实体形成期则要消耗大量的氧气,当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积累量超过0.6%时,子实体的形成和菌盖的发育就会受到抑制。因此,盖膜后3~5天要进行揭膜通风进气一次,以保证充足的氧气。2天后再通风1次,约1周左右开始现菇蕾。现蕾后盖1天再进行通风1次,以后视出菇率进行不同程度的晾垛通风。出菇率高则晾垛时间长,从2小时至12小时不等。基本出齐时白天晚上均不盖膜,连续通风48~120小时,直至菇帽长到黄豆粒大小时,再盖膜闷48小时,揭开膜晾垛2小时再盖上膜。连续晾闷至菇柄长至20cm长时,闷垛24小时,开始采菇。
2)温度管理。金针菇属低温结实性真菌,菌丝体在5~32℃范围内均能生长,但最适温度为22~25℃,菌丝较耐低温,但对高温抵抗力较弱,在34℃以上停止生长,甚至死亡。子实体分化在3~18℃的范围内进行,但形成的最适温度为8~10℃。低温下金针菇生长旺盛,温度偏高则柄细长、盖小。同时,金针菇在昼夜温差大时可刺激子实体原基发生。因此,在出菇期要严防棚内高温烧垛,预计夜间棚内温度高于15℃时,傍晚要及时揭开通风口通风,同时卷起垂下来的棚帘,以便于夜间通风降温。
3)水分管理。菌丝生长阶段,培养料的含水量要求在65%~70%,低于60%菌丝生长不良,高于70%培养料中氧气减少,影响菌丝正常生长。子实体原基形成阶段,要求环境中空气相对湿度在85%左右。子实体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90%左右为宜。湿度低,子实体不能充分生长;湿度过高,容易发生病虫害。第1茬菇采收完后,每亩应喷施营养液50~75kg。待原基形成后,3~5天内再喷1遍营养液。菇柄伸出袋口12~15cm时,喷1次。采收前1周应停止喷施。
菇柄长20~25cm,菇帽黄豆粒大小时开始采收。采收后及时放入密封塑料袋内,便于保存销售。
邱金华,苏绍坤,李荷花,山东省金乡县化雨镇农技站,邮编272200。
2014-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