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翔鹰,仇乃民,王欣
新农村广场舞运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江苏部分农村为例
夏翔鹰,仇乃民,王欣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调查江苏省新农村广场舞开展现状,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新农村广场舞锻炼者基本特征、锻炼动机、锻炼行为及影响农村广场舞开展的制约因素,对开展过程中存在问题提出对策。
新农村;广场舞;现状;对策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农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活动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他们对精神生活和健康的诉求显得越来越强烈。在全民健身热潮下,广场舞运动作为一种低门槛、草根消费的群众性健身活动在全国城市和农村广泛流行。许多专家和学者热衷于城市广场舞的研究,其对农村广场舞现状关注度相对较低。本研究主要对江苏省新农村广场舞开展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解决路径,进一步完善农村体育保障机制,丰富农村体育文化生活。
江苏省依据城市地理位置和区域经济划分为3个区,即苏南区(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苏中区(南通、泰州、盐城、扬州);苏北区(徐州、宿迁、淮安、连云港)。为了尽可能保证样本的代表性,依据区域平衡的原则,随机抽取苏州、常州、南通、盐城、徐州、淮安6个城市的新农村广场舞开展现状为研究对象。
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需要,查阅中国知网和苏州大学图书馆有关农村体育和农村广场舞的文献资料,并进行整理、归纳和总结,为本论文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2 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江苏省新农村广场舞人群的基本特征、锻炼动机、锻炼行为特征以及影响广场舞运动的制约因素几个方面设计调查问卷,并对问卷进行信度和效度的检验。课题组分别对苏州、常州、南通、盐城、徐州、淮安6个城市的新农村广场舞锻炼者各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共计1 800份。回收问卷1 760份,剔除无效问卷,剩余有效问卷1 692份,有效回收率94%。
2.3 访谈法
针对农村广场舞开展过程中存在问题,咨询相关社会学专家和高校学者。
2.4 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的有效问卷的调查结果运用SPSS11.0进行科学统计与分析,同时利用获得的有效数据进行图表绘制。
3.1 新农村广场舞锻炼者基本特征
3.1.1 新农村广场舞锻炼者年龄特征
表1 广场舞锻炼者年龄特征
从表1看,江苏地区新农村广场舞锻炼者年龄分布不均,30岁以下和30-39岁年龄段人数偏低,区域间无显著性差异。分析认为:一方面,年轻人认为自己身体好,做些农活和家务事可以代替体育锻炼,对运动与劳动的内涵以及对健康的影响认识不足。另一方面,他们处于成家立业阶段,家庭和社会压力大,没有闲暇时间参与广场舞锻炼。40-49岁和50岁以上年龄段的广场舞参与人数明显呈上升趋势,他们已经成为农村广场舞运动的主流群体。分析认为:1)中老年群体年龄逐渐增大导致部分生理机能开始退化,因此希望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和预防疾病。2)中老年农民家庭相对稳定,经济压力不大,有足够时间和精力参与广场舞锻炼。3)农村部分青年人选择进城务工,留守中老年人内心孤独,渴望参与广场舞锻炼促进人际交往并获得情感交流。
3.1.2 新农村广场舞锻炼者性别特征
表2 广场舞锻炼者性别特征
从表2看,苏南区、苏中区和苏北区农村广场舞参与率女性都超过了95%,其中苏北区女性参与率最高99.4%。苏南区男性广场舞参与率在三个区域中最高,但仅占4.3%。分析认为:1)农村传统习俗“男主外女主内”,男人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家庭和社会压力相对较大,他们的精力和时间大都集中在“养家糊口”无暇顾及体育锻炼。2)受传统思想影响,大多数农村男性认为跳舞是女人的事,男人参与是不务正业。3)男女生理结构差异,对体育锻炼的心理需求不同,女性对音乐和舞蹈较敏感,她们参与广场舞练习容易获得自信心和满足感。男性参与体育锻炼期望体验力量与竞争,广场舞运动很难满足男性的锻炼心理需求。
3.1.3 新农村广场舞锻炼者学历特征
表3 广场舞锻炼者学历特征
从表3看,苏南区、苏中区和苏北区新农村广场舞锻炼人群学历大多数集中在高中及以下学历,苏南区86.1%,苏中区94.8%,苏北区95.9%。分析认为:1)农村广场舞主体人群是40-60岁的中老年妇女,由于社会环境和历史原因那个年代高等教育普及率还很低,她们大多数没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2)在市场经济利益驱动下农村少部分高学历劳动者多数愿意选择到城市谋求发展。另外,区域位置不同广场舞锻炼者高学历人群呈现一定差异性,专科和本科及以上学历最高是苏南区域占13.9%,苏北区域最低仅占4.1%。分析认为:1)苏南区经济基础和文化底蕴要优于苏中区和苏北区,苏南区教育资源比较丰富,教育投入和教育受重视程度较高,苏南区农民整体受教育程度相对优势。2)苏南区域农村小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工业化程度相对较高,容易吸引高学历技术型人才落户苏南农村。
3.2 新农村广场舞参与者锻炼动机分析
表4 广场舞参与者锻炼动机特征(可选三项)
所谓动机,是指促使人从事某种行为的念头[1]。从表3-4看,江苏地区农民参与广场舞锻炼的动机主要集中在强身健体和预防疾病,占80%左右。可见,广场舞运动是全身参与的中低强度有氧运动,长期坚持练习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改善人体机能,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2]。大约40%-50%农村广场舞爱好者锻炼目的是保持体形。中老年女性特定生理阶段容易发胖,广场舞运动是有氧运动,有氧练习容易加快脂肪消耗,通过一段时间锻炼可以达到瘦身美体的效果。大约30%-40%农村广场舞参与者锻炼目的是增加人际交往和休闲娱乐。广场舞运动是一项多人参与的集体项目,在音乐声中休闲娱乐。另外,广场舞编排内容不断更新,广场音乐经常变化,练习者需要不停地学习和交流,无形中增进了人际交往。大约20%-30%广场舞参与者锻炼目的是打发时间。农民闲暇时间大多选择看电视、打牌、聊天等活动,广场舞运动丰富了她们农闲生活,帮助她们形成健康、文明的消遣方式,树立了良好的社会风气[3]。
3.3 新农村广场舞参与者锻炼行为特征
体育锻炼行为是指为了达到体育锻炼目的而进行的一种具体的行为方式。体育锻炼行为具体包含:每周锻炼的时间和频率、锻炼负荷、参与体育锻炼的形式及项目等[4]。
3.3.1 新农村广场舞参与者锻炼时段特征
表5 广场舞参与者锻炼时段特征
从表5看,江苏地区新农村广场舞参与者大多数选择晚上锻炼,苏北区最高99.6%,苏南区最低84.4%。分析原因:1)农村女性上下午要完成许多农活和家务事,她们白天缺少锻炼时间。2)农村晚饭时间比较早,农民晚上应酬又比较少,她们饭后有充裕的闲暇时间参与广场舞锻炼。另外,苏南区域农民选择上午锻炼占15.1%,苏北区农民选择上午锻炼仅占0.4%,地域间存在显著差异性,苏南区最高,苏中区次之,苏北区最低。可见,苏南区部分农村在“城乡一体化,工业反哺农业”背景下,农民不再以田间耕种为主体工作,部分农民已变身乡镇企业职工,而江苏地区工厂和企业上午工作时间都在8点钟以后,她们早晨至少有1h广场舞锻炼时间。
3.3.2 新农村广场舞参与者每周锻炼次数及每次时长特征
表6 广场舞参与者每周锻炼次数特征
广场舞锻炼者每周活动的次数及每次时长主要取决于锻炼者的主观认识、余暇时间和锻炼条件。从表6看,江苏地区农民参与广场舞锻炼频率多数集中在每周1-2次,苏北区最高68.3%,苏南区最低51.5%。从表7看,参与者每次锻炼持续时间多数人超过了60min,苏北区最高70.3%,苏南区最低58.2%。因此可见,1)农民文化水平较低,学历层次不高,她们对运动频度和运动持续时间影响锻炼效果的主观认识不足。她们不了解运动时间过短,对机体产生锻炼效果不明显,运动时间太长,有可能超过机体负担能力,造成疲劳积累而伤害身体[5]。2)农忙季节,农民专注于田间劳作,她们身体容易疲劳无暇顾及广场舞锻炼,导致锻炼频率降低。3)农村缺少室内健身广场,恶劣天气影响她们参与广场舞健身。
表7 广场舞参与者每次锻炼时长特征
3.4 新农村广场舞运动制约因素分析
从表8看,农村体育指导员匮乏对江苏地区新农村广场舞影响程度最为广泛,苏北区最高75.1%,苏南区最低60.4%。分析认为:1)广场舞是一项伴随音乐多人参与的集体舞蹈运动,广场舞蹈动作和广场音乐总是不断变化和更新,锻炼者需求体育指导员的专业技术辅导和培训。于善旭调查发现现有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90%以上集中在城市和城镇,农村体育指导力量十分薄弱[6]。2)农民参与体育锻炼缺乏科学指导,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尚未养成。例如:运动前热身活动意识淡薄;缺乏运动环境风险认知;运动伤害干预手段单一等。他们对体育锻炼的基本常识积累浅薄,需求社会体育指导员传授科学健身知识。3)苏南区农村经济环境和体育文化氛围要优于苏中区和苏北区,社会体育指导力量表现相对强势。
表8 广场舞运动制约因素(可选三项)
表演、比赛少和器材、场地不足对农村广场舞影响广度次之,区域间存在差异性,苏北区影响最大,苏南区影响最小。分析认为:1)农村基层体育组织建设乏力影响广场舞运动深入开展。访谈得知,苏北区农村乡镇综合文体站和村委会始终处于缺位或失位状态,导致农村体育文化建设远远滞后于农民的体育健身诉求。2)农村体育服务资金不足制约广场舞运动广泛推广。农村体育服务资金的主体途径是体育设施建设和组织开展体育文化生活。广场舞运动虽然对场地、器材要求简陋,但随着农村广场舞群体不断壮大,现有器材、场地已很难满足农民的健身需求。
媒体宣传不力迟缓广场舞运动在农村的深度发展,苏北区最高38.4%,苏南区最低27.9%。可见,我国农民健身意识淡薄,健身知识和身体锻炼方法贫乏。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宣传广场舞运动,她们会逐渐了解广场舞运动,有利于广场舞运动在农村的全面推广。
季节、气候变化对农村广场舞运动发展存在客观影响,区域间无显著差异。分析认为:农村广场舞基本限于露天场地,主要集中在晒谷场、房前屋后、街道旁等,受环境因素影响比较大,一旦遇到恶劣天气,很难再进行广场舞锻炼。
4.1 结论
1)江苏地区农村广场舞锻炼人群低端老龄化趋势明显,地域间无显著差异。农村广场舞参与者性别分布严重失调,女性已经成为广场舞运动的绝对主力军,男性参与率极低。农村广场舞锻炼人群学历普遍偏低,多数是高中及以下学历。区域间高学历群体存在差异,苏南区最高,苏中区次之,苏北区最低。2)江苏地区农民参与广场舞锻炼动机选择从高到低依次为:强身健体、预防疾病、保持体形、休闲娱乐、人际交往、打发时间。其中强身健体和预防疾病是参与者的主要锻炼动机,说明农民的健康意识正逐渐加强。3)江苏地区农民广场舞锻炼时段选择多数集中在晚上,选择上午锻炼的苏南区高于苏中区和苏北区。按照国家体育总局界定的“体育人口”标准衡量,江苏农村广场舞参与者每周锻炼次数偏低,每次锻炼时长略有偏高。4)制约江苏农村广场舞运动开展的因素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体育指导员匮乏影响程度最为广泛;表演、比赛少和器材、场地不足影响广度次之;宣传不足和季节、气候变化影响范围相对略小。
4.2 对策
1)加强媒体宣传力度,培养男性农民和农村年轻人参与广场舞的兴趣,改变农村广场舞运动的性别比例和年龄结构。提升农村体育服务资金的效用,在农村修建健身广场,满足农民参与广场舞锻炼的基本物质保障。2)落实农村体育政策法规,加强农村体育服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支持农村体育积极分子参与广场舞专业技能和科学健身知识培训,鼓励农村体育教师兼职社会体育指导员,解决农村广场舞活动的指导需求。3)农村基层体育主管部门应该充分行使其管理和组织职能,定期举办广场舞表演和广场舞团队比赛。通过观看表演和参加比赛,培养农民良好的合作与竞争意识,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丰富农村体育文化生活。
[1]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刘星.洛阳市广场舞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
[3]吴家发.浅谈广场舞在农村的兴起[J].安徽农学通报,2012(5).
[4]全浙平.河北省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之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5.
[5]李蕊.豫南地区广场舞开展现状调查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3.
[6]于善旭.我国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发展的基础与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1).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 of the Development of Square Dance in the New Countryside——A Case Study of Certain Villages in Jiangsu Province
XIA Xiangying,QIU Naimin,WANG Xin
This essay probes into the present development of square dance in the new countryside of Jiangsu Province by applying literature consultation,questionnaire method,interview method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method.The scope of the research cover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motivation as well as the physical exercise behavior of those square dance participants in the new countryside.The constraining factors are also included in the study.Solutions to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square dance in the new countryside are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wide fitness program in Jiangsu area.
the new countryside;square dance;present situation;countermeasure
G80-05
A
1003-983X(2014)00-0956-04
2014-07-27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课题(2014SJD698)
夏翔鹰(1973-),男,江苏盐城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
盐城工学院体育教学部,江苏盐城224051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Yancheng Jiangsu,224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