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体育后备人才选拔与培养创新机制研究

2014-03-02 09:12问梅李俊
湖北体育科技 2014年11期
关键词:体校后备选材

问梅,李俊

江苏省体育后备人才选拔与培养创新机制研究

问梅,李俊

分析江苏省当前体育人才与选拔培养工作面临的瓶颈,提出设置市场化独立主体进行专业而高效的体育后备人才开发的创新举措,从设置形态、战略理念、商业模式、运营功能等层面对该创新机制进行全方位设计规划与论证,以实现多方参与主体共赢,形成科学高效、良性循环的选材体系。

体育后备人才;引导基金;模式;价值链

1 我省体育后备人才环境现状与所面临的瓶颈

长期以来,举国体制下的我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一直是以职业体育培养模式为主导,主要采用“三级训练”体制,第一级是普通业余体校,体育传统学校等业余训练;中间是重点业余体校、体育中专、专项业余体校和竞技体校;最高级是省、市、自治区专业队,形成逐级选拔输送的金字塔人才培养体系。当前我国体育事业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进步也不断呈现出新的发展特征,体育人才培养体系也形成了以职业体育培养为主,学校、企业以及个人或家庭等培养模式为辅的多元化格局。但我国总体人才输送效率停留在5%以下,与国际通行的10%的人力资本收益率仍有较大差距。

江苏省经济发展实力在国内名列前茅,省内群众体育运动开展广泛,体育人才储备基础深厚。政府一直较为重视后备人才的培养工作,重点放在第一级网络基地建设上,如实施“后备人才培养工程”,大力推行体教结合制度,十二五以来共创建了37个国家级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总数并列全国第一;建成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250个、省青少年奥林匹克俱乐部268个,创建19所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认定210所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数位居全国第一,国家体育传统校总数位居全国前四。创建2所五星级体校,新建了3所三星级业余体校,业余体育教体结合覆盖率达87%。2013年参赛运动员达12 000人次,注册业余运动员16 180名。13个省辖市共有业余体校109所。江苏省以少年业余体校为主的的实践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果,省现有二级运动员1 915人,一级运动员507人,运动健将(含国际运动健将)155人,在第十二届全运会上,我省以45枚金牌并列第四名,117枚奖牌位列第五名,2 588分位列第四名,综合排位第五名,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在田径、体操、击剑、射击、柔道、现代五项等9个大项中建立了明显竞争优势。

在对南京市、徐州市、南通市、连云港市等地区,涉及篮球、排球、网球、田径等项目的15位少年业余体校教练及体育教师的访谈调研中发现,体校生源目前超过30%比例为体育业内人士子女自主加入,剩余主要渠道来自于学校推荐及教练的随机选拔,入学学生年流失率接近20%,近86%的受访者认为后备生源数量不足,近93%的受访者对生源质量不满意,具体调研数据如下表:

我省当前体育后备人才选拔和培养体系在新的发展环境下较为突出的弊端集中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现行人才培养机制只注重基地网点的硬件扩张,而专门针对选材与培养职能的软件配套内容却尤为匮乏。一方面,从网点的覆盖率来说,虽然人才基地的数量在不断增长,但对于全省八百多万在校中小学生庞大的群体而言,其覆盖范围依然远远不足。另一方面,从基地内部的选材内容上看,当前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俱乐部的关注重点一般在校队建设和配套基础设施等环节上,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仅仅是知道学校多了块运动招牌,选材的实质工作基本上是被动地吸引本校学生参加运动项目,选材效率低下,缺乏获取人才信息并进行定点挖掘的有效举措。

各少年业余体校的基本职能主要是完成训练与比赛任务,运动员的输送渠道主要依靠学生主动报名、特定学校的推荐以及体校教练员到学校的随机走访,体校教练员的专业选材眼光及经验未能得到充分有效利用,在庞大的青少年群体、运动需求以及体校人才需求之间,尚缺乏一种有效的机制链接,以将体校专业资源全面嵌入到选材工作中。

在实际的选材工作中时常面临的困境是,有很多被发现的优秀体育苗子,由于常常顾虑学业的压力,训练时间不足,或是对于体育价值、人生规划、成功定义等层面缺乏正确的理念认知,使得大量的体育人才不愿参与或中途流失。当前的选材体系还没有一个有效的功能性平台对这些潜在的体育天才进行系统的帮扶与引导,提供专门的解读与咨询。

无论是业余体校还是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后续综合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尚不健全。吸引广大有潜质和兴趣的青少年投身体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理念是通过体育的形式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升与人生价值的实现,而目前大部分后备运动员从事专业运动后常常导致学业与训练脱节,造成这些学生学业荒疏、文化素质低下等通病,也间接导致学生与家长对从事专业体育的认识偏见,成为目前选材工作难,运动员退役后安置难等系列问题的根源所在。

虽然我省经济发达程度国内领先,但体育产业尚未形成早期、后期、群众、专业竞技各层级互补、梯次推进的发达市场体系。尤其是在体育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上,目前还主要依赖有限的体育财政资金支持,整个选材培养体系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缺乏有效的产业化创新机制,以吸引外部资本与资源进行系统化人才市场开发,反映在一些市场化运作程度较高的项目上,江苏在国内的竞争力仍显不足。

2 体育后备人才开发的创新机制设计思路

2.1 “体育人才培养”的战略思想定位

“体育”的意识范畴自诞生以来所蕴含的本真生命内涵和社会意义从未改变过,只是随着体制与制度变革成本的催化而扭曲了其表达形式,在业余和竞技两个概念领域上,我们的体育发展运行轨迹局限僵化于一种脱离体育精神内核的范式上,如“举国体制”、“金牌战略”等等。创新的源头来自于认知的创新:即业余体育发展命题是优化我们的制度与资源分配机制最大限度地开发、引导广大群众从体育运动中获取健康、快乐,充分认知自我、他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发展竞技体育是为有志趣、有潜质、有能力、有信念的个体通过先进的制度与环境平台系统性地开发其运动技能空间,以向社会传导体育所富含的本真价值观,如拼搏与进取、成功与付出的关系等。理顺了这层关系,人才在业余与竞技之间的开发行为就有了战略指引。

2.2 创设市场化主体独立进行专业化人才开发

解决当前选材难题的有效路径是将体育人才开发专项职能从过去政府、训练、教学的混合体系中独立分解出来,以企业法人实体形态设立“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选拔与培养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引入外部投资,匹配相关资源,实现完整而专业的选材功能运作。其设立宗旨是贯彻国家体育发展政策,构建高效的体育选材与培养的技术支持平台与资源协作平台,形成科学统一的选材技术规范和标准,通过层级化的选材与培养系统设计,为青少年运动员在各个不同成才阶段提供咨询、规划、辅导与协助等全面解决方案,以提升成才效率,保障人才队伍稳定性,其愿景定位于体育选材工作中的智脑库和人才管理专家。

市场化运作就必然涉及资源要素的投入与产出,其商业模式设计的逻辑基础在于通过资源整合效应以实现各参与主体的目标效用最大化和基本价值主张。其主要需求结构为:政府需要最大限度地开发培养优秀体育人才以提升体育竞争力,学生需要专业资源去协助开发自我成才之路,运动学校及教练员需要优秀体育选手取得优异竞赛成绩,普通学校也追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目标,投资者则关心投入资本的回报与风险。这五类主体需求的交织关系涵盖了义务教育、公益活动,以及商业市场等不同的领域范畴。在教育与公益层面,需要相应的配套政策以扶助中心深化体教结合模式,完成学生基础体质数据库的开发建设,提供后续人才培养综合性服务。在市场层面,中心的运作模式可形成区域性体育人才资源的垄断优势,而其间必然包含着未来的体育明星与团队,其未来所蕴含的商业价值是无比巨大的。中心通过早期的人才开发与投入,可以风险投资、期股期权、协议分成、回购、资产证券化等多种金融创新方式对未来的转会收益、赞助收益、广告收益、竞赛收益等商业价值进行深度开发,也为吸引外部资本注入提供了充分的市场基础。中心要在这两个层面顺畅运作,就必然需要政府的参与和组织协调,政府职能在于为中心的专业化选材工作提供配套政策支持,并吸引外部资本的投入以满足中心运作的资金需求,即在义务教育及公益性范畴需要政府配套协调,在商业化领域建立市场机制为投资人创造回报。由此,政府以体育财政拨款联合社会资本设立体育产业引导基金,该基金可设置为体育人才开发专项基金,政府出资10%,其余吸引外部资本配套,基金专门投资于体育后备人才选拔培养中心,同时,在内部收益分配机制上,对于基金的分红收益,政府可仅按银行同期利率水平收取基金收益,剩余部分由其他投资人分配,以鼓励外部资本加盟。

3 中心主体功能及业务模式规划

3.1 人才选拔——建立四级体育后备人才开发体系

3.1.1 一级选拔机制-1级测评

中心负责研发运动能力潜质评估技术,科学设计编制青少年基本运动能力测试标准体系。基于各中小学校是学生覆盖面最广的教育机构,由政府督导各学校将其成为学生体育教学的部分内容,首先在发现人才环节上做到最大化覆盖。该测评体系应通过分类科目对学生跑、跳、握力、耐力以及体质健康等基本状况进行考评测量,并建立学生运动能力与健康成长数据库(资料可成为青少年体育发展政策规划参考依据),评分结果达到预设的人才选拔标准的学生列入基础人才库,学校同时向达标的学生发放体育发展兴趣调查问卷,问卷包含运动参与兴趣、发展意向、背景条件、人生目标等内容,以形成对学生参与体育发展的初步意向及动因判断,最终由学校将达标学生测评资料及意向结果统一提交与中心,列入下一级的专项选拔考核程序。

3.1.2 二级选拔机制-1级引导

针对当前众多青少年体育发展意识模糊的问题,建立体育运动发展专家咨询顾问平台,在全民科学健身的理念基础上,于体育人才资源开发的最前端进行引导和规划,为选材效率的提升打下前期基础。在中心能力平台建设上,中心通过聘用以及组建外部教师、高水平教练员、运动学、生理医学等专家顾问团队的方式,形成自身评估咨询业务技术系统,生成标准化管理流程。中心向入围达标学生发放体育发展激励计划资料以及开通答疑热线,激励计划内容应针对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发展路径与方式、培养目标、教育辅导方式、体育与学业成功的相关关系、各类优惠政策等作深入解读,并根据需要进一步针对每个孩子的运动潜能、家庭环境、性格色彩、心理特质等因素进行专业化体育运动指导和规划,诊断与解读每个孩子适合的体育参与路径、参与项目及发展方式等,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后备人才的第二轮运动参与意向。另一方面,随着居民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学生与家长在体育运动健身指导方面的需求非常巨大,而目前市场开发尚处于空白阶段,中心的体育专业技术顾问服务可成功构建自身的盈利模式。

3.2.3 三级选拔机制-2级测评

对于通过第二级选拔的体育人才,中心研发编制二级人才测评体系,主要针对一级运动能力指标进行详细分解考评,从运动学、生理学、医学等方面对学生的运动能力结构予以完整表达,即在总体运动能力潜质基础上对优势及弱势的能力结构均予以清晰诊断,匹配所适宜运动项目选择,还可针对特定项目进行定制化人才选拔与测评方案。评审专家由中心与外部专家团队,定期按随机抽取的方式组成。在测评活动上,可将标准化、固化的核心测试模块匹配丰富的内容形式以避免测评的枯燥造成参评学生的抵触,固化模块包括专项运动行为测试、生理医学体检等内容,可将其融入到各区、校的健身课程、比赛交流、体育节等活动中。

4 四级选拔机制-2级引导

通过第三级测评的学生,进入体育后备人才库。中心设立营销部门,专门针对体育事业发展进行推介,联合外部专家顾问团队,设计营销推介方案,培训专业营销人员开展人才引进工作。由专家团队及营销专员依据人才库各学生的运动潜能、成长环境、兴趣方向、性格心理特征等基础资料,为其提供一对一的营销推介、专业咨询、信息传导以及规划建议,人才引进的营销工作围绕两条宣导主线:1)肯定学生的体育天赋以及在体育事业上更大的成功可能性;2)在中心提供的学业辅导支持下,学生可以完成从小学-中学-大学的完整综合素质培养历程。此外,还需对学生及家长在观念认知上提供心理疏导,包括成功及自我价值的理念定位,综合素质培养的意义,人生目标规划建议、从参与到专业发展的梯级培养计划,困难的解决方案,成功人士的样板库等。

4.1 建立全面综合的梯级人才培养系统

在培养机制上为体育后备人才设置从初始参与到专业竞技的梯度化发展路径和空间,从理念上树立体育本身所富含身心健康、良好价值观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积极意义,让其充分认知到从事体育事业是一个测度自身运动潜能、获取成功的机遇。

4.1.1 培养机构网点设置

开展外部环境的动态调研评估工作,为我省运动基地网络优化布局提供决策支持,也为中心业务单元活动提供指导。业余和竞技体育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有了群众运动参与基础的广度和深度才能够有竞技体育水平的高度,体育选材的首要基础也是如此。调研内容应自总体到区域性细分市场对青少年的健康体征、体育需求、社会环境特征及演进趋势进行系统性调研。调研成果应成为体育局、学校等部门依据不同的区域环境特点匹配设置不同类型、不同特色的体育组织机构及体育活动开展的主要参考依据。在覆盖区域总体需求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推动广大青少年投身到相适合的体育运动中来。对于小、偏、冷门的运动项目不宜浪费资源,大规模布点,调研方案应注重确立资源相对匹配区域,提供政府到民间的多种人才培养组织创新形式,同时匹配建立开放式的信息发布与推介平台,以使真正有兴趣和志向的群体能够便利地投身其中。

4.1.2 学业辅导计划

在早期阶段,为使有体育天赋的青少年扫除影响学业等相关顾虑,首先充分结合各学生的个体背景、需求差异以及从事运动项目的训练特点,循序渐进地为其逐级拟定学业进步与运动训练的整体协同计划,使二者的负面冲突降至最低。由中心负责依据各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其设计定制初步体育发展计划,包括学生的运动潜能开发方案、志趣度、训练时间等内容,并提交给各体育学校或俱乐部,教练员依据计划结合不同运动项目特点制定统一和差异化训练方案,由中心分阶段评估运动员的项目发展前景,由营销专员定期反馈与学生与家长,为其在体育发展方向和投入选择上及时提供全方位咨询服务。

其次为体育后备人才提供完善的学业辅导规划,保障其获取更优质、更科学、更高效的辅导支持。通过政策促动,由中心与各学校协作沟通,适度调整这些学生的授课计划,以聘用的方式组织学校的名师进行集中补偿授课,同时利用互联网教学平台,为各学生开通及时的教辅热线,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实施差异化辅导方案。还可以借鉴国外的培养模式,在学校成立课余学习轮流帮扶小组,对这些青少年体育人才提供贴身的学习帮助。

中心向学生提供专设的心理调节辅导服务,目的是帮助学生如何在体育训练和课业学习中寻找到平衡点,排除两者之间由形式冲突所产生的困扰,将二者有益结合、良性互动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辅导内容包括增强运动训练和脑力学习要求的自我调节能力,即通过心灵激励和感知训练的方式,在外部既定指令条件下,能够顺畅地将专注力在不同事物空间转换,以心理耐力及思维启发训练模式,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效率开发等。在形式上应做到集中授课、名人座谈、活动体验等多种形式并举。

5 商业开发计划

在后备人才培养阶段,根据不同时期和运动项目商业化特点,中心设置专项体育扶持基金以激励各方对体育人才的培养。在初期考察各运动员的潜质条件及参与志趣度,以专门从事和训练计划完成情况为标准对特别体育人才给予奖励补贴。其后,根据各运动员的运动技能开发以及竞赛成绩等综合情况,对优秀苗子及教练团队给予专项成才基金支持。在人才市场的商业开发战略中,中心依照风险投资运作模式,通过后期参与分配运动员成材后的市场价值收益以实现原始投资的退出。此外,利用自身的资源平台优势,中心可提供中介代理服务为国内外高水平俱乐部选拔输送天赋型运动苗子,可对外营销体育人才以获得企业的赞助或投资,专业协助企业在体育产业上的人才投资计划,或进行未来体育明星广告代言权的早期风险投资,如学生选择家庭自主培养的“丁俊晖”模式,中心还可以风险投资模式提供资金支持以及相关增值服务。

6 结语

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格局中的作用地位愈发显著,我省以体校为主的传统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所固有的本质缺陷与弊端一直未有清晰的认识和有效的解决措施,如对青少年群体的选材覆盖率远远不足,过于偏重体育基地网点的硬件扩张,专门针对后备人才的挖掘与引导功能缺失,科学的选材规范标准尚未建立,体育人才后续的培养体系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市场机制吸引外部资本推进体育人才开发等。解决上述难题的有效创新路径是设立“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选拔与培养中心”,以企业法人形态进行专业化市场运作,在运作模式上,以政府引导基金投资的形态实现政策的引导和扶持,利用体育人才市场特定的商业资源设计合理的盈利模式以吸引外部资本加盟,中心充分利用内外部市场及政策资源,建立人才开发管理的核心能力,编制人才评估技术标准,全方位覆盖选材领域,实施多层级体育潜能测评,并专门配套相应的人才引导与营销服务,在后续的人才培养计划中,坚持综合素质培养理念,集中解决学生学业与训练相冲突的固有矛盾,并通过商业开发行为实现选材系统的良性循环,进而不断提升体育人才选拔与输送效率。

[1]刘旗辉.最佳商业模式[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金玉,潘绍伟,彭杰,等.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J].体育与科学,2006(9).

[3]刘一鸣,吴澄清.江苏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育现状及改革,[J]体育科学研究,2008(1).

[4]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5]范成文,刘亚云.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1(6).

[6]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7]刘建均.创业投资制度创新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Study on the Innovative Mechanism of Selection and Training for Sports Reserved Talents of Jiangsu Province

WEN Mei,LI Jun

By systematically revealing the present bottlenecks of selection and training for sports reserved talents of Jiangsu Province,this article put forth that it is an innovative measure to establish marketization entity so as to develop reserved talents professionally and efficiently,and this study entirely designs and demonstrates the mechanism from setting configuration,strategy idea,business mode,operating function and so on,in order to realize win-win situation for all participators and establish positive-cycling,scientific and efficient system for the selection and training of sports reserved talents.

sports reserved talents;guidance fund;mode;value chain

G80-05

A

1003-983X(2014)00-0952-04

2014-08-06

问梅(1970-),女,江苏南京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社会体育.

南京大学体育部,江苏南京210093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Nanjing University,Jiangsu Nanjing,210093

猜你喜欢
体校后备选材
“对分课堂”在体校语文课堂应用初探——以《囚绿记》为例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考场作文选材如何“闯关”
2019年全国体校杯足球比赛总决赛在广东清远举行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走到十字路口的业余体校
业余体校击剑训练发展趋势
作文选材中的要与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