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加刚
摘要:同声传译,简称同传,是国际口译的一种主要形式。同传过程因是一项复杂的活动使许多口译员难以掌控。这个过程最大的难点就是同时要进行输入、转换、输出等多项程序,任务艰巨,很难做到好的协调。而本文就是从这个角度展开研究同传的过程及译员的精力分配。
关键词:同声传译;输入;转换;输出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18--02
引言:同声传译,就是同步进行口译。译员在不打断讲话者演讲的情况下不停地将其讲话内容传译给听众的一种口译方式。
一.同声传译
(一)特点。同传最大特点在于效率高,源语与目标语的平均间隔时间是3-4秒,因此可以保证讲话者作连贯发言而不会影响或中断其思路,有利于听众对发言全文的通篇理解。因此同传成为当今世界普遍流行的翻译方式,95%的国际会议采用的都是同声传译。同时,同声传译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和专业性,通常用于正式的国际会议。
(二)过程。根据仲伟合(2001:39)的理解,同声传译的程序可以表述为:
发言人—语言设备—同传译员—语言设备—听众。而E.M Gile(1995)认为这个过程包括:听力—理解—分析一记忆一重组一表达。笔者认为,译员要同时完成几项任务,其精力可概况为三个层次:输入,转换,输出。换句话说,也就是译员要做到“一心三用”。
二.一心三用
同传过程中译员的精力有限,同一时间内大脑处理的信息量有一定上限,因此译员协调好注意力,做到一心三用尤为重要。
1.输入。它涉及听辨和理解两个方面,是同声传译的第一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同传对译员的听力要求极高,译员不仅要能听懂发言的大意,而且还要听懂其中的细节。特别是大型国际会议,发言人的内容较为重要,其细节往往不可忽视。如果译员听不懂或听不全,则必定会让发言人和受众蒙受损失,带来消极后果。这个问题在口译工作者中非常常见,所以强化和提高听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另一方面,听力是理解的基础,影响同传中的理解的因素有两个方面。①客观方面。同传的输入的即时性特点决定了译员的翻译几乎和发言人同步,这使它不同于笔译。前者没有充裕的时间对源语加以斟酌,所以无疑增加了译者的压力和反应难度。同传的无助性决定了译员不能像笔译一样可以借助词典等辅助工具,甚至可以向他人求助指点。再有就是发言的性质而异,专业性越强,信息密度越大,则听力难度越大,反之则越小。②主观因素:首先口译员本身的听力基本功的扎实与否是所有因素中最重要的一项,对口译质量起到决定性作用。另外,由于发言者的英语未必是其母语,因此其中不乏说英语带有浓重口音的人,例如典型的非洲或印度英语等,这会给译员听辨带来极大的困难。
2.转换。发言人的话传入到同传译员耳朵之后,第二步就是对所听材料进行处理,它的运作包括:①解码,即对所听材料进表意生成。源语是一种发音符号,传到我们耳中,其本身不具备意义,但神经学认为译员大脑所特有语言机制会将这些抽象符号转化为有意信息。②脑记,由于人脑在同传中主要运用到短期记忆,故其对抽象符号进行解码的短暂瞬间,需要对源语码进行脑部记忆,尤其是数字、人名、地名、专有名词及相关术语等。比如发言人说:Chinas GDP reached nine thousand four hundred and thirty three billion point five eight two zero nine US dollars in 2013. 译员应在解码的同时,加强对其中数字的感知和记忆,迅速将之转换为:中国2013年的GOP 总量达到了94335.8209亿美元。③回忆,指的是在处理源语时会涉及到许多常识及译员有意储存于大脑中形成了长期记忆的特殊信息,当源语出现这些信息时译员会动用长期记忆,最快速度的将其提取运用,从而减轻自己的同传负担,提高准确率。例如发言人说:Coming events cast their shadows before them. 译员如果大脑中已经存储了此源语的常识,就会很轻松地将之转换为:山雨欲来风满楼。
3.输出。语言经过转换之后,就要进行输出,这是从源语言到目标语的产出过程,也是决定同传质量的最主要参考依据。其主要可分为三个环节。①组织语言,此时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模式和语言技巧对目标语进行重组,打破源语对译员的固定思维的限定和束缚。②嘴的产出,对已经备好的目标语通过译员的口散步给目标听众。③耳朵监听,根据Jones(1998)的“金科玉律”(GoldenRule),译员还必须腾出一部分注意力,监听自己目标语的产出,做自我评估,随时根据即时状况调整话语的输出,以保证翻译质量。
三.如何做到一心三用
要做到一心三用,译员应将同传的环节各个击破,逐一提高,再使之相互协调。
1.提高听力,做好铺垫。源语与目的语之间的语言结构与文化、历史等背景的差异增加了口译中听力理解的难度。同传对听辨的要求虽高,但是这也是通过训练可以实现的。同传译员要想更好的做到一心三用,必须对听力提高到绝对的高度。这样他才能将更多的注意力分散给转换盒输出。达尼卡•塞莱斯科维奇的“巴黎学派”的释意理论认为,口译是个“得意忘形”过程,对译员来说要抓住意义而非语言形式才是关键。具体方法如下:①听辨句子主干结构。抓住句子的主谓宾,就等于抓住了句子的灵魂。例如,The area that we will have some difficulty with, and the President will be candid about, has to do with human rights. 译员若抓住了其主(The areas)、谓(has to do with)和宾(human rights),则可不费力地译为:我们所面临的困难也是总统坦率对待的问题,涉及到人权问题。②意群切分。意群是语篇最小的意义单位。以意群为单位进行听辨,更容易抓住句意。例如在听到下面的英文时,可将其分解如下:On the average, // male students score higher on the tests // that measure mathematical reasoning,// mechanical ability, //and problem solving skills. 同时这样切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低大脑负荷,提高脑记效率。
2.遵循原则,进行“转换”。遵循同传原则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转换”中的精力消耗。主要原则如下:①顺译为主,也就是顺句驱动,同传译员按听到的原语的句子顺序,把整个句子切成意群单位或信息单位,再使用连接词把这些单位自然连接起来,译出整体的意思(仲伟合,2001:39)。例如,On the average, male students score higher on the tests that measure mathematical reasoning, mechanical ability, and problem solving skills. 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译文应为:总的来说,男生在数学推理、机械技术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测试中成绩较高。译文句式的意义重心发生偏移,这在同传中无疑会浪费了时间和组织语言的精力。然而采取顺译手法则加以避免:总的来说,男生成绩较高的测试有数学推理、机械技术和解决问题的技巧。②合理简约,就是同传译员在不影响原文主要信息传达的基础上对原文信息采用简化语言形式、归纳、概述的一种翻译原则。同传译员要根据听众的背景决定本原则的使用频率。如果听众对于所译内容比较陌生,译员对翻译中出现的术语则要最大限度的简约。
3.条件反射,练习“输出”。产出质量的提高涉及到练习数量的多少,所以提高本项过程的根本手段就是不断练习。让目标语组织能力在头脑中逐渐形成条件反射,也就是勒代雷(1992)所述的概念化。译员应保证输出语符合几个基本条件:①就是所输出的目标语要意思完整、语意连贯、逻辑清晰,这样才能容易听懂。②译语断然不可吞吞吐吐,犹犹豫豫,声音低沉,不可拖泥带水,也不可有“嗯、呃、well, oh”等口头语,而是应要信心十足,自然流畅。
四.结语
听与说同时进行的情况,在日常生活中非常罕见,同声传译作为其中之一,其包含了听力—理解—分析一记忆一重组一表达的复杂过程。本文笔者在总结前人对同传步骤的研究基础上,对同传译员的任务进行了三大流程的分类:输入、转换及输出,对同传译员的一心三用进行了分析。
参考文献:
[1]Gile,Daniel.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Training[M].
Amsterdam&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1995.
[2] 鲍刚.口译理论概述[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3] 林超伦.实战口译学习用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4]仲伟合.英汉同声传译技巧和训练[J].中国翻译,2001(5):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