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如何引入活动设计

2014-02-25 07:40周辉
考试周刊 2014年4期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周辉

摘 要: 一堂课是否成功,关键是开场白怎样。就如同一出戏的“序幕”,一开场要能抓住观众的眼球,使观众能立即进入状态。本文从实际课堂入手,列举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几种切实可行的“前五分钟”游戏及活动的设计,与传统的前五分钟设计相对比,论述了游戏及活动设计的重要性。

关键词: 前五分钟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活动设计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前五分钟”活动设计的理论依据

“万事开头难”,做事如此,数学课堂教学更是如此。一堂课是否成功,关键是开场白怎样。就如同一出戏的“序幕”,一开场要能抓住观众的眼球,使观众立即进入状态。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的开端能引起和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兴奋状态。一个学生对他所学的东西一旦有了兴趣,他学起来就会精神愉快,不知疲倦,越学越想学。相反,如果没有兴趣,就会推推动动,拨拨转转,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甚至产生厌烦情绪。中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强,富于幻想,容易接受新生事物,此时最容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我们不能假设孩子们都非常清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并自觉地投入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学习数学,也不能够单纯依赖老师和家长的‘权威去迫使学生学习。事实上我们更需要做的是让孩子们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喜欢数学,从而主动地从事数学学习。”

全国青少年注意力状况调查结果调查显示,中国青少年注意力现状令人担忧,仅有58.8%的人自认为能在上课时集中注意力,48.6%的人能在自习时集中注意力;仅有39.7%的人表示能坚持30分钟以上,集中精神听课。事实上,近八成青少年承认在上课时“有时走神”。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注意力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集中。对中学生来说,一般可维持30分钟左右。所以在一节课的前五分钟和最后五分钟,注意力往往不够集中,再加上前一节课的后摄作用和课间休息玩耍的条件反射作用,注意力最容易分散,这就是为什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情绪躁动,往往老师开始上课了,学生还没有进入状态,甚至连课前准备都没有做好的主要原因。对这样的现象如果不加以重视并采取合适的办法加以修正、引导,往往就会影响整节课的教学效果,这对我们的教学工作是极为不利的。

再则,从内容上来说,课堂教学“前五分钟”的设计是一堂课的启动点,是从一个问题转到另一个问题的连接键,是调动学生上课激情的重要“燃点”。值得一提的是,本文中所指的“前五分钟”,只是一个虚代,并不是必须将时间机械地压缩或扩大至刚好五分钟,应该说这是一个弹性的时间,是连接数学和活动的桥梁,对于不同的设计所设置的时间可以作调整。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还应针对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的具体学情进行灵活调整,合理变通。

那到底应该如何实施初中数学课堂“前五分钟”的教学呢?本文拟通过笔者在长期的观察、研究和操作进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初探。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前五分钟”活动设计

苏霍姆林斯基说:“对学生来讲,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自己的学生视为志同道合朋友的那种教师。”初中数学教师已不再是单纯的数学知识传授者,而是以生为本,充分组织课堂学习活动,积极与学生交往,指导学生的合作学习,成为学生的可信朋友,让学生做到“亲其师而信其道”。在数学课堂上,我们的根本职责在于“引路”,而不是代替学生或背着学生“走路”。在数学课堂教学的“前五分钟”设计中,教师应当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充分体现学生是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笔者从长期的观察、研究和实际操作出发,从“目标型”、“游戏型”、“悬念型”和“测试型”四个角度加以分析和研究。

目标型——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期望达到的目标。”所以,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起点又是教学的终点。它是教和学双方合作实现的共同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具有导向、调控、激励、评价等功能。它既是教师教的目标,又是学生学的学习目标,表现为教师教学活动所引起的学生终结行为的变化,它着眼于教师的教而落脚于学生的学。有效的数学课时教学目标强调教学活动及其结果的可见性、可控性与可测性,一般表述为学生外显的、具体明确的行为方式。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的确立有利于教师明确学生“学什么”和教师事后评价学生“学”得怎么样,有利于教师明确学生“怎么学”和教师“怎么教”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帮助教师较好地组织安排教学,确定正确的教学策略,选择适当的教学媒体。

新课标下,教学中提倡的一种教学方法就是展示目标法,这种方法能让学生直接地、正确地、快速地知道本节课应该掌握什么,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也有助于老师有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游戏型——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游戏是认识兴趣和情感兴趣之间的一个缓冲地带。我们应该重视游戏在儿童生活中的作用,一方面,游戏是儿童最初的学习方式,另一方面,学习离不开游戏,教师将教学内容带上一些游戏的色彩,就会使课堂教学活泼有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无论他们处于何年级,游戏永远有着吸引他们的特殊魅力,课堂上一说到做游戏总能百分之百让学生充满激情,所以游戏也就成为了五分钟效应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形式。五分钟的游戏不仅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更好地引入其他教学内容。

悬念型——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说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揭示和解决学习兴趣和理解教材的矛盾,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使他们在“迷惑”、“疑问”、“好奇”的感觉中,在跃跃欲试的心理状态下,激起思维发动,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正。因此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悬念,带着问题学习,从而达到增强记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目的。

“悬念式前五分钟”设计充分利用了学生的争强好胜的心理,为学生设置一个个小小的悬念,为了能够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在全班同学中显示自己的能力,所以学生对新课的内容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认真听课,积极思考,当然课堂效果也会很好。正如一位著名学者所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测试型——这里所说的测试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考试和练习,而是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对学生的预习或者是前一节课的复习进行的小测试,目的在于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知识的掌握情况。

“测试型前五分钟”设计能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每做完测试,学生立即会得到自己的成绩,找到存在的问题,立即纠错,不把问题遗留下来,或者在后面的40分钟里解决自己的疑难问题,提高了听课效率。每次做作业,学生最喜欢把数学作业放在第一个做,因为数学作业不存在太大的障碍,疑问基本已经在课堂上得到解决。

同时课堂测试还可以帮助训练学生的解题速度。我们经常听到有家长说,孩子在家做作业速度太慢,每天晚上做作业到很晚,而长期的5分钟测试强化训练了学生的解题速度,有利于培养他们快速进入紧张而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状态。

总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前五分钟”的设计,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经过长期训练,还能有效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能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浙江教育出版社.

[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李蔚.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心理问题.教育科学出版社.endprint

猜你喜欢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谈有效设计高年级英语阅读活动
新教材下Integrated skills课堂教学的思考
“透镜”课题教学的活动设计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活动设计
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活动探究
利用交互电子白板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英语听力教学活动设计
谈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及增效策略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及实践
论初中数学课堂人文价值的开发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