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体验美

2014-02-25 07:31李丽
考试周刊 2014年4期
关键词:审美情感语文教学

李丽

摘 要: 审美情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情感,由于它有超功利性而不同于一般的情感,能引导人们自觉实现更大的价值。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审美情感 体验美

新课标指出“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也就是明确提出引导学生在语文教学中体验美、鉴赏美,从而创造美。因为汉语言文字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最准确、最简洁、最优美的语言文字之一。同时,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是生命之声,是文化之根,是人的精神家园。由此可见,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对学生的成长乃至一生都非常重要。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值得挖掘的美学因素,几乎每篇课文都充满丰富的情感,包含对祖国的爱,对他人的爱,对大自然的爱,对艺术的爱。这种爱,赞美了道德情感,抒发了审美情感。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基础、心理素质,凭借教材,挖掘美的因素,营造宽松和谐的气氛,创造美的意境呢?这是语文教学的关键,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语文教师应设法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美好情感世界中,使他们的心灵得到净化,情操得到陶冶。

一、在至美的课文形象中进行美的体验

人的审美情感并非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审美实战与审美教育中培养的。触景才能生情,当审美形象唤起人的审美情感时,才能激发人的审美情趣。我们要充分利用语文课文这一美育资源,在至美的课文形象中鉴赏美。

文学作品的起承转合、疏密缓急,或者情节的张弛变化,事态的发展波澜等各种要素内容的交替变化,构成作品情节的摇曳多姿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无不给人精神上的熏染,行为上的效法。还有优美的语言,传神的动作、细节,独特的环境等,无不给人以美不胜收的快感。

二、在真挚的感情中进行美的体验

语文教材中有相当篇幅着重描写真切动人的人间情感之美。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体悟真挚的感情,捕捉美的镜头,就会使他们感到生活中的温馨与美好,更热爱生活,礼赞生活。

三、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创造美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主现场应在课堂。教师引导学生感知、鉴赏课文之美,进而培养他们创造美,都离不开课堂。因此,没有良好的课堂氛围,缺少课堂教学之美,学生这一主体就很难能动地审美。少了良好的审美态度和审美心境,就难以产生美感效应。鉴于此,我们必须以语文课堂为依托,创造语文课堂教学的美。

(一)情感的和谐美

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两个决定因素,他们都是有血有肉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个体体系,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人的情感——人的情感”的关系。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必须营造融洽、和谐的气氛。在课堂教学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教师必须注重对学生情绪的感染,开发学生的潜能,使他们在思想高度集中、精神完全放松的情况下学习。

对学生情感的感染取决于教师的表情。教师的表情如同教具,学生不难从中读出教师的各种心态,并能随时产生这样那样的心理反应。“做教师的决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表情的人,就不能做教师”。马卡连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教师能根据不同的审美对象,在讲课时使用不同的表情,灵活多变,“情动而辞发”、“披文以入情”(刘缌《文心雕龙》),学生就会有如临其境之感,从而产生感情共鸣。在这一美的氛围中,学生“就会像向往幸福一样幻想在你教的这门学科领域有所创造”(苏霍姆林斯基语),教师所期望达到的美育效果自然就不在话下。

(二)内容的新奇美

教学内容的形式无论多么丰富、美妙,如果学生早已熟知,就很难产生美感。从生理学角度看,人的感官是很容易疲劳的,需要变异和调剂,需要新鲜的刺激。青少年在这一方面尤为突出,他们天性好奇,注意力难于集中。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要考虑内容的丰富美、条理美外,还必须竭力创造新奇美。教师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文过程中,拟编思维训练题;小组竞赛;情境表演;课后研究……这一系列做法,大大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从而产生新奇美良性效应。

(三)课程的节奏美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兴奋点的迁移有一定的规律性。上课铃到正式进入新课的几分钟内,学生的兴奋点仍在课间的某一人或事上。接下去的20~30分钟是学生注意力集中的高潮,随之渐渐回落。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重点、难点特别要仔细讲、切实练,让学生的注意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都处于亢奋的积极状态,体现一个“紧”字。一些非重点或已多次遇见过的知识点,则可以让学生自己看,自己整理,体现一个“松”字。总之,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心理流程,讲究课堂教学节奏,做到张弛有度。

(四)教师的语言美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师说》)。“传道”、“授业”、“解惑”均离不开语言,教师的主导性是靠传授的语言体现的。语文学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关于语言的一门学科,肩负语文学科教学的语文教师无疑应是语言应用的典范。语文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使用规范、简洁、幽默、严密且富有情感的语言,是“粘”住学生的最好手段,也是创造课堂教学美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在讲授课文内容时,能配上相应的语声、语调,使语声有高有低,抑扬顿挫,形成旋律,体现出不同的调式特征,课堂教学就会具有“不可逆转和无法估量”的效果。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创造美的探索是无止境的,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带着美好和谐的心境走进课堂,把审美教育贯穿课堂,用美吸引学生,用美教育学生,使他们在语文课堂中充分体验美,不知不觉地受到美的熏陶,潜移默化地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这将使新理念下的语文课堂绽放出奇光异彩,使学生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endprint

猜你喜欢
审美情感语文教学
孔子与柏拉图美学思想之比较分析
浅谈色彩中的色调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论群雕《拉奥孔》的审美意涵
高中语文教学与审美情感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