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语文考试解析及复习应对策略

2014-02-25 06:13孟翀
考试周刊 2014年4期
关键词:语文学科复习方法

孟翀

摘 要: 本文以理清自主招生语文学科出题思路,做好指导学生复习迎考工作为目的,从“考什么?怎么考?如何复习应对?”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并从理论分析和实践指导两个角度入手,以高考为参照对象,总结出一些自招考试语文科复习应对策略。

关键词: 自主招生考试 语文学科 复习方法 迎考策略

这几年,自主招生考试如火如荼地进行,特别是在一些比较好的重点中学的重点班中,几乎是人人上阵,都希望能为高考增加砝码。在这样的形势下,许多学校尝试开设自招考试的培训课程。相对于理科历来有竞赛课程的传统,高中语文课堂却是老老实实照着必修、选修课程开展,可以说语文的自招考试培训课程基本是从一片空地上建筑起来的,这条路还很远很长,笔者从“考什么?怎么考?如何复习应对?”等三个方面理一理自主招生语文学科考试的思路,总结一些指导学生复习迎考的较实用的方法。

一、考什么?

在高考中,语文学科是不论文理都必考的科目。各省市的语文高考题型和题组排列顺序略有不同,但考查的角度几乎都差不多,大致包括语言基础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和作文等方面,较全面地考查学生的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但自主招生考试重在选拔那些由高考不容易被发现的有特殊才能的学生。东华大学校长徐明稚先生曾说过不希望自主招生考试变成另外一场高考,所以在自主招生考试中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求全面,但必须突出重点。

2011“华约”自主招生语文试题中一共有四个板块,分别是现代文阅读(甲)、现代文阅读(乙)、古诗文阅读、作文,其中现代文阅读(甲)为纯选择题,现代文阅读(乙)为选择和主观结合题,古诗文阅读涉及诗歌鉴赏和古文断句、翻译两部分。2011“北约”自主招生考试语文试题中一共五个板块,分别是语境中的词语辨析、文言文阅读、文言文翻译、现代文阅读、作文,其中词语辨析为选择题,文言文阅读为内容理解的主观题,文言文翻译为涉及句读的主观题,现代文阅读为主观题。2010复旦“千分考”语文部分的试题则全部为选择题,总共32题,涉及汉字构字、读音、字形,作家作品常识,古代文化常识,标点和拼音等方面。

以近两年的北约、华约、复旦自主招生考试为例,不难看出北约华约考试重能力,特别是阅读与写作能力,复旦千分考试重知识面。虽然这两类学校的考查重点不同,但仅从内容上与高考进行比较就会发现这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出入,基本涉及了语文的各个知识能力模块。

二、如何考?

(一)考出“实效”

以语言文字运用和古文阅读两个知识板块为例,看以下这两组题目。

第一组:

甲:2010浙江高考语文第1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子,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澄澈(chéng) 轻佻(tiāo) 豁免权(huò) 舆论哗然(huá)

B.甄别(zhēn) 市侩(kuài)软着陆(zháo)温柔敦厚(dūn)

C.苍穹(qióng) 未遂(suì) 扁桃腺(xiàn)拈轻怕重(zhān)

D.跛脚(bǒ) 菁华(jīng) 撂挑子(liào)大雨滂沱(pāng)

乙:2010复旦千分考第17题

用汉语拼音写“复旦大学”,正确的写法是

A.Fu Dan Da Xue B.Fudan Daxue

C.Fudandaxue D.FUDAN DA XUE

对照这两道题目可以看出,单论知识识记来说,高考的考题知识量很大,有个别还属于生僻字的读音,千分考题中的四个汉字众人皆识,可事实上很少有人会关注真正的拼写规则,而这却是非常实用的知识,估计在复旦大学的校门口就有标准答案。

第二组:

甲:2011浙江高考语文第18题

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选材合理,主要叙述了张文瓘与高宗、李勣之间发生的故事,生动地刻画了张文瓘为官的形象特点。

B.文章描写李勣赠物这一情节,巧妙刻画了张文瓘及同僚的性格特点,体现了作者运用写作技巧的独具匠心。

C.针对高宗造宫室、征四夷的做法,张文瓘在其谏言中,运用举例论证等方法,采用骈散结合的语言,成功说服了高宗。

D.文章描写了囚犯们因张文瓘贬谪移职而难过流泪的细节,从一个侧面表明张文瓘执法公允、深得人心。

乙:2011“北约”自主招生考试语文第12题

州郡遇圣节锡宴,率命猥妓数十群舞于庭,作“天下太平”字,殊为不经。唐《乐府杂录》云:“舞有字,以舞人亚身于地,布成字也。”王建《宫词》云:“罗衫叶叶绣重重,金凤银鹅各一丛。每遇舞头分两向,太平万岁字当中。”则此事由来久矣。(周密《齐东野语》)

结合现实生活中所见,谈谈你对类似现象的看法。

同是古文阅读的内容理解题,高考比较中规中矩,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考查难度为“感受·鉴赏”。自主招生试题中把文本内容的理解迁移到了对现实生活的感受上,考查难度为“思考·领悟”,难度层级上升了一级,并且贴近现实,引导学生将历史文献中冰冷的记忆加上时代的温度。近些年来,高考虽然力图改革,向现实生活靠拢,但因为要兼顾全面考查这一任务,所以难免顾此失彼,难以处处都和现实关联。与此相比,自主招生考试试题更注重题目的实效性。

(二)考出“实力”

自主招生考试是要选拔特殊能力的学生,因而对于一些能考查学生真实能力的题型,绝不是点到为止,而是扎扎实实地考查学生某一方面的知识积累与能力。

以古诗文为例,2008年“北大”自主招生考试试题为“默写一首五言律诗,再在每句适当的地方添加两个字,使之成为一首七言绝句。意境不必相同”。2009年是为林纾《书杜袭喻繁钦语后》中207字的一段话断句并翻译,2011年“北约”考试是为《韩非子·饰邪》中152字的一段话断句并翻译,2012年是为王充《论衡》中153字的一段话断句并翻译,2010年“清华”五校联考是为曾巩《墨池记》中94字的一段话断句并翻译,2011年“华约”考试是为《南齐书·良政》中138字的一段话断句并翻译,2012年是为《后汉书·桓荣丁鸿列传》中95字的一段话断句并翻译。endprint

如果和高考的古诗文作比对,则不难发现,高考古诗只考查对现有诗歌的理解和鉴赏,有一定的答题套路可依,而2008年“北大”自招考试中却考查了学生写古诗的能力,虽然不是写整首诗歌,但是加上去的两个字要使全诗语意通顺,意境和谐,而且要符合七律的对仗、押韵,对于几乎从未写过古诗词的现代学生来说,难度不言自明。

文言文方面,还是常规的断句与翻译,高考语文这两种题型也是必考题。如2011年浙江语文高考中的19题: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诸 司 奏 议 悉 心 纠 驳 故 帝 委 之 或 时 移 疾 佗 宰 相 奏 事 帝 必 问 与 文 瓘 议 未 若 不 者 曰 往 共 筹 之

总共37字,同是这张试卷中的第20题古文翻译:

1.若子才,无施不可,焉用赠?2.臣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隋监未远,不可不察。

总共28字。

自招考试和高考文言文考查的方式相差无几,但是容量上差别巨大。200来字的断句及翻译与30来字的断句和翻译相比,单是心理上就使考生产生了完全不同的压力,而且有时量的增加会导致质的变化。在200字语段中,陌生的字词、难解的语句出现的概率要高得多,很可能导致考生对语段的理解出现极大的偏差。

除了试题容量上的巨大差异外,两者选择古文的方式也存在不同。高考基本选择的都是一篇完整的文章,虽然有时有删减,但在行文思路、故事讲述上还是比较完整的,而自招考试往往只是选择其中一节,没有上下文,劈空而来的一段,缺少联系推理,当遇到疑难语句时,给的信息越少就越难“猜”。

另外,高考古文常见的类型有人物传记、说理思辨、散文游记等,比较全面,各种文体有自己的特点,有自己的一些常规套路,自招考试则特别倾向于论说类的文章和语段,哪怕像2012年“华约”考试中节选的是纪传体史书《后汉书》中的语段,但还是挑了其中议论的部分。叙事类文本有情节性,理解起来有时可以靠推敲,但论说类文本比较注重理性思维和逻辑推理,理解起来难度更高。

综上所言,自招考试的试题感觉上就是比较“硬”,是实打实的,很少可以耍小聪明、小技巧。

(三)考出“实感”

实效、实力似乎可以概括自招考试作文之前的试题特点,如果还要再加一个“实”字,则我觉得是“实感”。

临场“作文”一直是语文考试的必选试题类型,这个传统至少可上溯到隋唐时期的科举考试。不管是什么类型的语文考试,都会考作文,更有甚者,我从学生处听闻,2013年上外自主招生考试语文科只考了一篇作文,所谓一文定胜负。

在高考中,每年的作文题都会成为当年热议的话题,以浙江高考为例,作文题从2009年至2012年,自身也在不断地摸索进步,力图走出一条具有浙江社会人文特色的新路。浙江高考作文题,近年来越来越强调“文中有我”这一理念,我手写我心,打击套话作文和矫揉造作的虚假作文,这一理念和自招考试的作文出题思路不谋而合。

2011年“北约”作文题:

鲁迅曾说:“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你认为这是怎样的一种关联?你自己与“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是以什么方式相关联?试结合上述问题,以《无尽的远方,与无数的人们》为题写一篇作文。

请看作文要求:1.取譬适当,杜绝虚假;2.行文畅达,说理明晰;3.感情真挚,戒用套话;4.字数要求700—800字。

2011年“华约”作文题:

你对忧患意识是怎样认识的呢?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想和认识。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要编造虚假事实论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大学教学氛围是比较自由和宽松的,老师们上课也是不拘一格,没有中学的许多条条框框的约束,大学老师最希望看到的不是套路,不是八股,而是真思想,真性情。《无尽的远方,与无数的人们》这篇作文,我曾经让个别的几位要参加自招考试的学生写过,但第一稿拿来我看时,却感到有些失望。学生的作文大致有两类情况,一类是思路混乱,读完文章后不知“我”和“远方、人们”的关联在何处,语焉不详;另一类是刻意拔高,出现了拯救、奉献、救赎、服务等字眼,我与远方素未谋面的人就能如此高格调地奉献救赎么?也许学生们还不理解这些字眼身上的分量之重而轻易使用,这未必是他们心里真实的想法。在面批过程中,我发现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很简单,学生们之前根本没有想过自己和远方及那里的人们有何关联,他们的生活被框定在家校两点之间,被框定在分数之中,自己没有真实感受的事情如何能写好,写成的文章只能是非乱即假。一颗真实而丰富的灵魂远比一颗聪慧的头脑要珍贵。

三、如何复习应对?

实效、实力再加上实感,这就是我自己总结的自招考试的试题特点。以此为依据,在开设自招考试培训课程中就会比较有针对性。

(一)现出“实效”

在高考古诗文中,其实有一类题目偶尔会和现实社会联系起来,这就是论语题。在回答某句话某个观点的认识、理解时,答案的第三步一般都要将这句话或这个观点放到现代社会审视,如果在其他题目训练过程中,教师能多引导学生习惯性地思考历史上、古籍中某个现象的现实影像,则对学生的帮助应该是极大的。

在给学生辅导过程中,我模拟了一道古文题。

盘庚既迁奠厥攸居乃正厥位绥爰有众曰无戏怠懋建大命今予其敷心腹肾肠历告尔百姓于朕志罔罪尔众尔无共怒协比谗言予一人

1.请断句并翻译。2.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对盘庚措施的看法。

断句:盘庚既迁,奠厥攸居,乃正厥位,绥爰有众曰:“无戏怠,懋建大命!今予其敷心腹肾肠,历告尔百姓于朕志。罔罪尔众,尔无共怒,协比谗言予一人。”

这段话出自《尚书·盘庚》,我特意选了非常古奥的典籍,主要内容是述说了盘庚迁都后先安排好了百姓的居处,然后才确定了宗庙宫室社稷的大位,而他对百姓的演讲是以极低的姿态甚至央求的口味进行的。联系现实的话就是官员是否重民生的问题,学生比较有话可说。endprint

(二)磨出“实力”

针对“实力”问题,还是落实在高中语文知识本身,多做压力训练。

在给学生辅导过程中,建议立足平时的语文试题,从广度和深度两个方向提升难度。比如现代文阅读,高考的阅读文章一般在1500以内,而我尽可能挑选2000~2500字左右的文章组织题目,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作答,提高阅读速度和筛选信息、把握主旨内容的能力。

文言文方面,可以多挑选先秦诸子散文和两汉唐宋论述文,语段选取时加大容量,可以适当增加有生僻字的语段,打消学生第一眼的恐惧感,顶住压力即可。诗歌方面,可以让学生试着学写一些绝句和小令,既能增强趣味又能训练学生写作古诗词的一些基本能力。“实力”非一朝一夕能形成,重在一个“磨”字,不仅磨出能力,而且磨出学生的抗压心态。

(三)引出“实感”

“实感”也许是最难训练的东西,我想不需要像高考作文那些做过多的实写训练,他们缺少的不是写作能力,而是思考感受的能力,多聊天,多交流,老师在这样的聊天交流中充当引导者、点拨者的角色,多启发学生,引导他们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学生的这些感受并不是消失了,而是被遮蔽了。学生习惯从最本真、最不加掩饰的角度看待我们身边的世界,这样一切就水到渠成了。

在培训课堂上可以仿效孔子的座谈式教学,尽量拉近师生距离,学生回答问题时不必起立,在氛围的营造上就立足于平等交流,点拨启发。像《无尽的远方,与无数的人们》这个作文题目,就是引导学生在即将踏出高中校门时思考自己和这个世界的联系,这个关联并不是口号式的服务和奉献,而是寻找一种自我的认同感,在分数的世界中认识外面的真正的世界。在这种聊天式的面批之后,学生重新写了一篇作文,也许仍旧不够成熟,却真诚得多,对于十七八岁的年龄,这才是最珍贵,也是自招学校的老师们最希望看到的。

自招考试的特点是发掘真才实学,引导真情实感,因而自招考试培训不是单纯的应试,要把复习指导和素质教育结合起来,使其成为学生拓展知识面、提高能力素质的平台。经过自招考试培训,学生开阔了眼界,提高了素质,学会了关联现实并重新审视自我内心的真实感受,有更多的学生从自招考试培训课程中受益。

参考文献:

[1]重点大学自主招生全解.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8,第一版.

[2]全国重点大学自主招生通用教程.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7,第二版.

[3]高校自主招生考试直通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7,第一版.

[4]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第一版.

[5]历年高水平大学自主选拔学业能力测试试题集.百度文库资料.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文学科复习方法
基于生命观念的初中生物学专题复习方法实例探讨
建构知识网络 提升关键能力——元素化合物复习方法
历史二轮复习方法
——复习课的要求
高三语文冲刺复习方法
语文学科行之有效的网络教学手段
如何在语文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论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开发幼师语文校本教材的原则探析
小学五年级语文写作教学
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