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试卷讲评课上的“超限效应症”及“处方”

2014-02-25 12:16赵海燕
考试周刊 2014年4期
关键词:试卷讲评英语教学

赵海燕

摘 要: 试卷评讲课是英语教师针对参加高职考的学生在高三复习阶段开展的一种重要的课型。试卷讲评课中经常存在课堂教学低效的现象。究其原因,是不是学生在英语复习阶段的学习中出现了超限效应呢?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 英语教学 试卷讲评 超限效应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一次在教堂里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令人感动,准备捐款,并掏出自己所有的钱。过了十分钟后,牧师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一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了长篇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相反,还从盘子里偷了两元钱。

马克·吐温为什么最后会气愤,不仅没有捐钱,反而偷钱呢?显然是因为牧师讲的时间太久了。牧师的话无论如何动听与感人,但如果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唠叨个不停,似乎想一下子要把人的耳朵灌满,则再耐心的人也会心生厌烦。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之为超限效应。

单考单招是职校学生的高考。在高三第三轮复习中,教师与学生将大量的时间花在做习题和讲评习题上。试卷讲评无疑是一种重要的课型。上好试卷讲评课,不仅有助于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而且能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试卷讲评课中经常存在课堂教学低效的现象。究其原因,是不是在试卷讲评课中我们也犯过如牧师一样的错误呢?

病症一:题量超限

通常一份标准的模拟试卷中的小题目多达一百多个,为了快速讲完试卷,一般以教师的分析讲解为主,教学成为教师的“一言堂”和“独角戏”。如此多的知识点充斥在学生的脑海中,如同一锅大杂烩,超出了大部分学生胃内消化的限度。

对症处方:贪多嚼不烂

古人云:欲速者不达。讲评课前,教师首先要身体力行,自己独立完成试题;精心研读试题,分析命题角度和考点,并对试题的难易度作出科学的判断。其次,教师要认真统计和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对学生错误选项中暴露的问题进行仔细的分析。对症下药,把易错题作为讲评的重难点。

病症二:审美疲劳

“一言堂”的另一个弊端是,坐在台下的学生两节课眼前见到的都是老师那一张熟悉的面孔,听到的都是老师自己无法改变的声音,学生听课时的注意力不集中,教学效果自然不佳。

对症处方:改“一言堂”为“群言堂”

回想每次考完试后的场景,同学们很喜欢叽叽喳喳地争论不休,这种争辩何尝不是另外一种形式的试卷讲评呢?姑且称之为“山寨版”或“草根版”的试卷讲评。这种改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形式的学生自评,吻合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教育改革的理念。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做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中学生精神世界中尤其重要。”当前,英语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应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教师的身份不再是讲解者,而是监督者、指导者和参与者。首要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即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这样一个教学模式,把“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引入讲评课。

教师可以因势利导,把“草根版”的学生自评,进行规范、合理的分组和引导,让同学们有秩序地互相争论、互相启发,甚至发挥一些学生“好为人师”的特点,选出学生代表做小老师,对一些重难点题目的解析做总结性的讲评,老师进行补充和综合点评,并引导学生联想、拓展。

病症三:时间超限

许多“一言堂”的试卷讲评课,没有侧重点,面面俱到,从试卷的第一题开始,一讲到底,题题不放过。俗话说:“好菜连吃三天惹人厌,好戏连演三天惹人烦。”两节课的试卷讲评,到了快下课的时间,老师是意犹未尽、讲解再三,甚至想拖堂几分钟;而学生则是肚子咕咕直叫,恨不得冲出教室。

对症处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讲评课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澄清某个问题的正误和对试题进行单纯的分析,更重要的是在讲评中给学生讲解答题的基本思路。

教师在试卷讲评过程中无需面面俱到,而应遵循典型性原则,把解题思路的讲授和解题技巧的点拨贯穿于典型题的讲评过程中。

病症四:过犹不及

老师要注意一些教学忌语,或者对学生有意无意的批评语言要注意方式,同时即使是没有伤害的提醒,也不宜重复多次。如我们会随口说:“这道题目上一份试卷刚刚练习过,也讲解了,可是……”听到老师这样的话,不少做错相关题目的同学首先是感到懊恼及自责,成绩不好的同学会越发感觉自卑。

对症处方:春风化雨润心田

新课程标准指出: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高三阶段是学生心理最脆弱的时期。古人云:良言一句三冬暖,春风化雨润心田。在讲评课上,教师要尽可能捕捉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让表扬和激励贯穿于整个讲评过程中,从而使学生不断体验成功与进步,切忌“借题发挥”训斥、责怪、挖苦学生。

即使不得不批评学生,也要尽可能注意方式和技巧。记得有一次许广平写了一篇题为《罗素的话》的论文,请鲁迅先生批阅。鲁迅读完后,写了如下评语:“拟给90分,其中给你5分(抄工3分,末尾几句议论2分),其余85分给罗素。”显然,鲁迅先生是委婉地批评了许广平。我想如果我们能用委婉而幽默的善意提出学生的不足,而且要避免祥林嫂式的唠叨,则自然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感,反而会督促学生认真听讲、努力学习。

参考文献:

[1]汪九龄.高中英语试卷讲评的思考与探索.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3(8).

[2]张海光.分析学生答题状况,有效提高英语讲评课质量.21st Century英语教育周刊,2007(1).

[3]包桂祥.“自主纠错”在英语试卷讲评中的运用.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9(6).

[4]黄群.英语阅读理解题讲评课的教学策略.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9(7).

[5]徐海静,张振宇.教育教学谨防“超限效应”.教学与管理,2004(36).endprint

猜你喜欢
试卷讲评英语教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抛弃形式主义,力求教学实效
浅谈高三化学试卷评讲课的有效性
大数据背景下高效试卷讲评课的探索与实践
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漫谈
如何上好高三物理试卷评析课
提高试卷讲评效率,打造“轻负高质”课堂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