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绵钦
摘 要 在语文教学中注意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道德建设。我们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要让学生懂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做人,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德才兼备、健康合格的人。
关键词 语文教学 爱国主义 审美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0095-02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教书与育人时谈到:“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要让学生懂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做人,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德才兼备、健康合格的人。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文本内容,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潜移默化,陶冶学生的情操。
一、语文教学应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基础
爱国主义,是指对祖国忠诚和热爱的思想。正如列宁所说的“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教育始终是学校德育的关键。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可歌可泣的崇高的爱国主义画卷。从《诗歌》到《离骚》,从近现代史的屈辱到改革开放的自强。每一个时代都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的典范,渗透着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首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挖掘文本中的爱国主义题材。中学语文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题材:有热情讴歌祖国锦绣河山的美文,如《巴东三峡》《周庄水韵》等;有从民族屈辱反思勿忘国耻的《南京大屠杀》《放下你的鞭子》等;有民族奋发自强、足以自豪的作品,如《别了,不列颠尼亚》《“两弹元勋”邓稼先》《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等。还有介绍了我国古代的表演艺术、雕刻、绘画、印刷、建筑艺术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文章。教师应善于利用这些爱国主义题材,通过灵活的课堂教学,加深学生对祖国灿烂文明的认识,使他们为伟大祖国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其次,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培植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每篇感人至深、富有教育意义的文章,大都文情并茂,或生动优美,或简洁流畅。无不体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从语言表达鉴赏入手,感受体味祖国语言文字的精妙,理解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从而提升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二、语文教学应加强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熏陶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我们进行的精神文明建设,“是继承发扬优良传统而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立足本国而又面向世界的精神文明建设”。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也为我们积淀了许多传统美德。教师要注意挖掘教材文本中所蕴含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让学生在文本学习中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刚正不阿的骨气,傲岸不群的人格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光辉。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高洁傲岸的人格精神的熏陶教育。抓住“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人格精神,结合讲述“不食嗟来之食”的志士品行,“不饮盗泉之水”的圣人操守,“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刚直精神,倡导学生牢记中华民族铮铮铁骨的不屈精神。
在语文文本教材中,处处渗透着沁人心脾的浓浓的“爱”。《背影》中父亲“车站送行,爬月台买橘子”的细节刻画以及父亲的来信无不催人泪下;《小巷深处》中养母含辛茹苦的爱;还有《永久的悔》中因无法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而产生的深深悔恨等素材,都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得到熏陶,从而感受到爱心与亲情,进而孝顺父母、尊老爱幼。
吃苦耐劳的精神向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成了多少有志之士的座右铭。《骆驼寻宝记》中骆驼历经千辛万苦,最终寻得宝藏的坚忍不拔的精神,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此外,在语文文本教材中,还处处散发着艰苦朴素、助人为乐、虚心好学、克己奉公、诚实守信等传统美德,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要善于挖掘。
三、语文课堂教学要加强学生的审美教育,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和审美能力,培养他们对美的追求和感知
叶圣陶认为“文学作品可以使学生领会什么是美,花木山川的美,城市的美,道德品质的美,广大群众为伟大目标而斗争的美,都可以从文学作品中得到深切的体会”。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语文教学要“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语文教材是一个琳琅满目的美的世界,绝大多数作品无不与美有关,作为范例的课文更具有多种多样美的样式:语言美、情感美、人物美、意境美、音韵美、结构美等。因此,语文教学要切入实际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更要渲染美、激发美,使语文教学活动“美”起来,使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学习语文,培养起浓厚的学习语文的兴趣。要通过语文教学,使学生成为情感自由、开放的人,随时在学习中都能对“美”产生愉悦、震憾、表达,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高尚的审美理想、正确的审美观念”的目的,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
四、让学生通过学习实践得到教育
语文课不同于政治课,更不能一味地简单说教。语文教材中每篇课文都与一定的思想教育内容相联系,但不可能面面俱到。教师应注意捕捉突破点,在文章的深层中去挖掘,融汇到教师的语言情感中去。在正面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时,也要对反面的事例进行批判反思。如《崂山道士》中王生追求享受,心术不正,结果尽出洋相,自食其果;《骆驼寻宝记》中各种动物一心想发家致富,却又不肯付出劳动,结果一事无成等。不也是很好的反面教材吗?在对反面教材的批判反思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得到洗涤净化,就达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要善于采取多种形式。除了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外,还可与朗诵比赛、演讲比赛、作文比赛、课外阅读、社会调查等结合起来,使思想道德教育变得生动活泼,卓有成效。
“百育德为首,教书先育人”。总之,把中学语文教学与思想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发扬民族精神,提高国民素质,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责任编辑 全 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