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永利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0069-02
作文教学一直以来是老师头痛的一件事。同样,孩子把写作文也当作是一件痛苦难当的差事,即使是东凑西拼勉强完成一篇习作,也是内容空洞,条理分不清,或者是词不表意。那么,我们该如何进行这样轻松的作文教学呢?
一、在体验中选取题材
说到作文,首先当然要选题材。我觉得课本中的题目,无非是一些固定的格式,在学生还没有动脑之前就扼杀了学生天真丰富的想象力。比如《一件难忘的事》,大部分同学都是写自己做好事或他人做了好事帮助了我等等。而好事又无非是捡钱包、扶盲人过马路、帮助孤寡老人……天知道真的有那么多钱包让人捡,那么多孤寡老人等人照顾吗?学生没有亲身感受,写出来的作文就变味了。所以我认为,低年级的作文应由老师命题为主,而中高年级,特别是高年级有独立构思创造能力的就应该放手让学生去写他们自己喜欢写的。《语文教学大纲》中说:“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喜欢写了,自然写出来的作文比起以前大有改观了。如我校一位高级教师执教的《桔子宝宝——二下写话教学设计》,从一开始,老师就创设有趣的活动,或猜谜,或做魔术,引导学生多感官去感受桔子,引发孩子表达的兴趣,把单调的“看看说说”变为丰富有趣的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观察和表达,从而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教师为学生选取的桔子宝宝这一写作素材,学生不再是无从落笔。很多孩子写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精彩:“我有个好朋友叫桔子宝宝。它像一盏金黄金黄的小灯笼。我剥开桔子,一片小小的桔瓤竖着像一个弯弯的月亮,横着像一座小桥,倒着像一只小船。我轻轻地咬一口,酸酸的,甜甜的,真好吃!”
学生的生活多姿多彩了,写出来的文章才能百花争艳,色彩纷呈。鉴于此,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课内外活动。一是体育游戏,如拔河比赛,跳绳比赛等;二是文娱活动,如联欢会,朗诵比赛等;三是野外活动,如春游、参观、野炊等;四是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如献爱心,给孤寡老人送温暖等。有了这些丰富的活动,就有了浓厚的生活基底和深切的体验,就不再叹“无内容之苦了”。
二、在体验中记载真实
题材选好了,接下来就要构思了。我听过几个老师的作文课,感觉他们都在努力给学生灌输他们自己的写作理念,有的恨不得帮学生写了。我认为这不但不能帮学生提高写作水平,反而使学生丧失了独立写作的能力。我曾经看到过这样的报道:一位小学生在某报举办的小学生故事创作比赛中拿了一等奖。而去学校一打听,这位学生平时成绩中等,作文写得也很一般,记者采访这位同学,问:“你喜欢写作吗?”她回答:“喜欢。”“那你平时作文好象不怎么好哦!”“是啊,老师评分有偏见。”“怎么呢?”“她只给那些写好话好事的同学高分。一次写我的爷爷,我写我爷爷嗜酒如命,她说我不尊敬长辈,思想不健康,不及格。那以后我再没好好写过老师布置的作文题。”我看了深受打动,一个学生只是抓住了一个人的特点来写,这不是写作文的关键吗?而被世俗的眼光给否定了,难道那些写自己爷爷是一个怎么怎么好的学生就一定是尊敬长辈的好孩子吗?不一定吧。我觉得晚辈指出长辈的缺点很好啊,能够督促他们改正缺点啊,真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啊!小孩有小孩的想法,有他们自己的一套看事物的方法,我们不应该把我们自己的想法强加到他们的头上,这不但把孩子本身天真的思想给磨灭了,而且还使孩子以后不敢说真话,只敢说好话。这样不是我们当老师的悲哀吗?
三、在体验中积累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正如巧妇做饭一样,如果脑中无感性认识,手中缺乏作文的素材,如何写好作文?没有“读书破万卷”又怎能做到“下笔如有神”?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否则,纵有思绪万千,笔下也难有只语片言。古代的不少文人学士,如韩愈、曹雪芹……他们也许根本就没学过什么语法、逻辑,但能写出千古流传的好文章,其奥秘在于他们熟读乃至背诵过大量的优秀作品,形成了敏锐的语感,所以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形成,一定离不开多读多背。我们教师必须引导我们的学生广泛阅读,经常不断地积累语言材料,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读好书,读好报,还要圈圈划划或摘记下好词、好句,想一想人家写的,到底好在哪里。让学生广泛阅读,去体会、去探索,要鼓励学生多买书,订阅各种杂志相互调换着看,并养成看书的良好习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只有正确地解决了材料的问题,才谈得上写作的技术问题。”而要解决材料的问题,就必须从观察入手。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学生解决作文材料的问题,要达到“有话可说,滔滔不绝”,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引导学生广泛阅读,积累丰富的材料,我想学生的作文能力一定会提高。“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笔,是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因此,当学生有了写作材料,并学会了使用规范化语言时,我们应当有意识地把“书本”与“乡土”紧密联系起来,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地指导学生写有“洋味的”的“乡土文”,逐步引导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技能,使作文能力不断提高。我告诉学生,“课文就是作文”,如果我们能写得像课文那样,就是好作文。因而,我常结合阅读教学,指导学生模仿课文的规范语言,通过经常性的仿说仿写,用规范的语言来影响学生、要求学生。
四、在体验中反复修改
写作时,我认为写就让学生安安静静地写。不要去打扰他们,有些老师会不自然地在巡回过程中把自己的写作思想强加于学生,使得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这样,学生永远都只会“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写作。所以,我觉得应该让学生不受干扰地写,看看他们的小脑瓜里到底都有些什么?这样,教师才能对症下药,解决他们写作中的“疑难杂症”。古有贾岛“推敲”的故事,还有王安石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都是作者在修改中得到的佳句。诗人尚且要反复修改自己的文章,更何况小学生呢?我认为,小学生修改作文应该三步走。第一步:学生自查。主要查语句是否通顺,有没有错别字,还有错的标点。这一步是修改的基础。你的作文首先得是一篇语句通顺,没有错别字的文章。第二步:老师复查。在复查中,纠正学生一些语法错误,和他们没能发现的错句,错字。当然也要对学生作文有个初步的评价,使学生知道自己好在哪儿?哪儿还有缺陷?从而可以在下次作文中有所改进。第三步:学生修改。学生综合老师所指出的缺点进行改正,当然,如觉得自己对的仍可向老师询问,以求最完美的结果。
“闻千曲不如操一曲”。光讲不实践不行,只有写,才能会写,在写作实践中,努力追求语言的准确性。坚持不懈,养成不随随便便用词的习惯,每用一词,都反复斟酌,用心揣摩,不用则已,用则求准。在体验中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寻取合适的习作题材,抒发自己的真实感受,让作文真正地“用”起来。教师要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时机,巧妙创设体验之境,并不断激发这种体验意识,让学生在体验中积极真实表达,从而实现“写”以致用的目的。
(责任编辑 刘凌芝)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