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14-02-25 05:37戴经国彭剑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4年1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

戴经国 彭剑

摘要:现有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不能满足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的要求,提出由校企共同制定培养方案的“双主体211”人才培养模式,在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介绍了该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关键词:软件服务外包;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01-0105-02

1 概述

服务外包指企业将其非核心的业务外包出去,利用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团队来承接其业务,从而使自己专注其核心业务,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管理模式。软件服务外包是一些发达国家将软件项目通过发包的形式转移到其他国家来开发,以达到降低软件开发成本的目的。

人才始终是软件服务外包行业最重要的因素。教高2009[5]号文件指出:“地方所属高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要以造就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大力培养服务外包人才”。如何改革现有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软件服务外包行业的优秀人才,是高等学校、软件学院需要研究与探索的重要课题。

2 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现状

尽管每年都有大批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但软件服务外包企业依然感到缺乏具备相关经验的实用型人才。一方面,软件服务外包企业招聘不到需要的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另一方面,目前高等学校的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的毕业生缺乏软件服务外包开发的实践能力而就业困难,形成了“企业‘找人难,毕业生‘就业难”的尴尬局面。

造成这种尴尬局面的主要原因有:①软件服务外包与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有明显的不同,主要表现在:就业定位、培养目标、专业技能、外语能力、职业素质等方面,同时软件服务外包行业有其特定的商业规则、产业链以及战略规划;②一些专业的培养方案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③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教学内容赶不上专业技术的发展;④授课教师缺乏工程项目经验,对教学重点与难点把握不准等。

3 实施“双主体211”人才培养模式

我们从我校学生就业的实际出发,于2010年开始积极探索新型校企合作模式下地方高校软件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模式,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进行改革,构建了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的“双主体211模式”。即: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承担大部分实践教学环节、学科前沿课程、软件服务外包特色课程的教学;学校参与企业的工程项目实践和产品研发。一、二年级学生在校内完成专业基础、职业与通识教育,解决外语交流问题;三年级学生集中在软件产业园或学校工程实训中心学习专业课;四年级学生进企业顶岗实习和项目实践。

3.1 校企共同制定培养方案,构建“平台+模块+课程+(实训)项目”专业课程体系

为了培养出符合软件服务外包企业用人标准的优秀人才、解决我校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我们将企业人才需求与高校资源优势进行结合,在尊重高等教育规律的基础上,使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密切结合,与企业的专家协商共同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

我们在课程设置上作了较大的调整。以软件企业岗位技能要求为导向,更新完善教学内容,构建以提升工程素质为根本、以培养软件工程能力为核心的一体化课程体系。突出课程教学、工程实践与工程素质教育的有机融合,做到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全面协调发展,构建“平台+模块+课程+(实训)项目”四级课程体系。在课堂教学中,重点讲授原理与方法,根据软件开发的特点,加强例题讲解过程中的现场调试与分析。

此外,我们对外语教学进行了如下改革:继一、二年级开设英语课后,三、四年级开设英语应用文写作、听说等课程;引进英文原版教材,使用双语或英语授课;针对培养对欧美软件人才的需要,聘请外教进行英语教学。

3.2 校企合作打造实践平台,构建“课程实训+项目实训+企业培训与实习”实践教学体系

为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创业能力,我们构建了“课程实训+项目实训+企业培训与实习”实践教学体系。利用校企双方优质资源,以共建校内校外实践基地为重点,将校企联合实验室、校内专业实验室、校内工程训练中心、学生创新实验室、中软国际ETC实训实习基地等实践平台整合为能力素质培养的完整链条。通过实行校企双导师制和双主体一体化管理,优化工程实训实习内容,打造出一流的工程化实践平台。

课程实训中强调程序的测试、调试,着重培养学生的程序测试与调试能力。我们开发了用于辅助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的在线训练网站,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自主学习的实验环境。学生可以在网站题库中选择适当的练习题目,并可随时在网站上提交程序代码。

专业课安排了相应的课程设计实训项目,有些课程的实训安排在校内实验室、由本院教师指导完成,还有些课程的实训安排在企业、由企业工程师指导完成。学院建立了实训实验室,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了一些外包服务企业的业务资料,并对资料进行了分类整理。在项目实训中,学生可以查阅相关资料,根据教师所给的项目,模拟实际业务进行训练。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指导学生在网上提交作业并进行修改,实现无纸化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将高年级的学生安排到软件服务外包企业进行培训,学生与企业工程师一起完成真实的软件开发项目,体验真实的项目开发过程。在培训过程中,成绩优异的学生可以在企业顶岗实习,并在实习期间完成毕业设计。

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软件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双师型”教师。近几年来,我院与中软国际科技有限公司、长沙蓝狐网络科技公司、深圳软件园等企业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师授课、教材编写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

在合作单位遴选优秀的项目经理和工程师担任一些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挑选具有丰富的项目开发经验的工程师担任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的指导教师。学院选派年轻教师参与企业的项目开发、到校外实习基地带学生实训、参加各种专业技术培训、参与软件服务外包企业项目,教师开阔了眼界、体验了企业环境、提高了业务水平。此外,学院还邀请具有丰富经验的行业专家来学校中来为学生授课、演讲,介绍行业的新发展、新动态,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5 结束语

为了满足软件外包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我院与国内知名的软件服务外包企业和软件培训机构深度合作,对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构建了“双主体211”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韶关学院中软国际创新型软件人才实践教育基地”获国家、广东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服务外包)专业获广东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软件外包方向学生的软件项目开发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均有了显著的提升,就业竞争力明显增强。

参考文献:

[1] 陈业斌, 李颖. 对高校软件外包人才培养几个问题的思考[J]. 计算机教育,2010(7).

[2] 胡智喜, 蒋巍. 校企一体化软件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 (19).

[3] 教育部软件工程学科课程体系研究课题组. 中国软件工程学科教程[M].北京:清華大学出版社, 2005.

[4] 任可明, 高寅生. 软件外包产业背景下的软件工程人才培养体系[J].计算机教育,2012(22).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