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高中数学课堂例题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2014-02-25 00:31杜亚强
成才之路 2014年3期
关键词:余弦定理一题正弦

杜亚强

一、困惑

在例题讲授时,学生的表现几乎都是在等老师的“帮助”和所谓的启发讲授;在知识点小结概括时,学生在等老师的归纳、记老师的板书。当教师提出一个相关的探索问题后,学生们不是积极地思考、主动地举手发言,而是怕被提问到的模样,这样就缺少了学生积极主动思维的参与的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反思

出现上述情况涉及方方面面,但例题教学本身值得反思,数学的例题是知识由产生到应用的关键一步,即所谓“抛砖引玉”,然而很多时候只是例题继例题,缺少整合,解后并没有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追问,因而学生的学习也就停留在例题表层,形成不了触类旁通的迁移能力,出现上述情况也就不足为奇怪。例题教学的解后反思应该成为例题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下面笔者就对苏教版必修5第1章《解三角形》的教学谈一些自己的想法。

三、对策

(1)在方法规律处反思。“例题千万道,解后抛九霄”难以达到提高解题能力、发展思维的目的。善于做解题后的反思、方法的归类、规律的小结和技巧的揣摩,再进一步做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解,挖掘例题的深度和广度,扩大例题的辐射面,无疑对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例1:△ABC中,A、B的对边分别是a、b且A=600、a=■、b=2,求角B。

解法一:由正弦定理得:■=■?圯sinB=■?圯B=45■或1350。

因为B=1350与三角形内角和为1800相矛盾,所以B=450。

点评:这种解法是直接法,利用三角形内角和进行判断取舍,这样符合思维习惯,但忽视“三角形内角和”这个隐含条件很容易出错。

解法二:因为a>b?圯A>B,所以B必为锐角。

由正弦定理得:■=■?圯sinB=■?圯B=45■。

點评:这种解法需熟悉几何关系,先判断解的个数,再求解,这样便于很好地突破难点,正是所谓“谋定而后动”。

一题多解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审视分析同一题中的数量关系,用不同解法求得相同结果的思维过程。教学中适当的一题多解,可以激发学生去发现和去创造的强烈欲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训练学生对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娴熟运用,锻炼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灵活性和独创性,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变式1:△ABC中,A、B的对边分别是a、b且A=300、a=■、b=3,求角B。

(这是一道类比题,让学生加强对题目条件的审视比较)

变式2:△ABC中,A、B的对边分别是a、b且A=450、a=x、b=2,若解三角形时有两解,求x的取值范围。

(与前面相比,要求又提高了,将特殊问题转化为一般问题,使数学知识得到了浓缩和升华)

变式就是创新,恰当地变更问题情境或改变思维角度,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多问、多思、多用、辩错等,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独创性。

(2)在学生易错处反思。错误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存在的一种现象。在教学中企图让学生完全避免错误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事实上,错误一方面可以充分暴露学生思维的薄弱环节,有利于对症下药;另一方面,错误里也有价值,是正确的先导,错误在许多时候比正确更有教育价值。例题教学若能从此切入,进行解后反思,则往往能找到“病根”,进而对症下药,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2:△ABC中,A、B、C的对边分别是a、b、c且A=600、a=7、cosC=■,求边b。

错解:cosC=■?圯sinC=■,由正弦定理:■=■?圯c=8。

由余弦定理a2=b2+c2-2bccosA?圯b2-8c+15=0得b=3或b=5。

点评:这个解法看上去无懈可击,而且与其他解法相比这个解法是较为简捷的。

其实这题细细品味就不难发现问题了,由题意三角形两角(即三角)和一边已知,所以三角形就确定了,因此本题只有一解。

错因分析:解题中所用的余弦定理a2=b2+c2-2bccosA,条件为两边及一边对角,由上例的解法可知可能有两解。然而大多数学生忽视了角C也为已知角这个条件,解三角形因而受到进一步限制。

对症下药:方案一,可利用角进行验证。方案二,已知两角求出cosB,两边及夹角直接用余弦定理求出边b。

正解:(方案一)当a=7、b=3、c=8时,cosC=■=-■(舍去);当a=7、b=5、c=8时,cosC=■=-■,则b=5。

(方案二)cosC=■?圯sinC=■,由正弦定理:■=■?圯c=8。

所以,cosB=-cos(A+C)=■,b2=a2+c2-2accosB=25,则b=5。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现象:针对错题,教师讲解很详细,效果却不一定好,遇到类似情况,错误又会“涛声依旧”。学生表面上懂了,实质上没有真正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含义,没有把显性的解题技巧内化为默会的隐性能力。

(3)在情感体验处反思。因为整个的解题过程并非仅仅只是一个知识运用、技能训练的过程,是学生整个内心世界的参与过程。他可能是独立思考所得,也有可能是通过合作协同解决,既体现了个人努力的价值,又无不折射出集体智慧的光芒。

四、结论

学习反思是学生以自己的学习活动为思考对象,主动自觉地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调控。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高中新课程标准》强调反思“有助于学生对客观事物中蕴涵的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学习反思,犹如一面镜子,能帮助学生清晰地认识自己、理解自己,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自我更新和重建,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从而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水平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江苏省宜兴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余弦定理一题正弦
例说正弦定理的七大应用
正弦、余弦定理的应用
余弦定理的证明及其应用
一题多解
聚焦正、余弦定理的变式在高考中的应用
正余弦定理的若干证明与思考
一题多解在于活
“美”在二倍角正弦公式中的应用
正余弦定理在生活中的运用
正余弦定理在生活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