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良国
通过多年的观察、实践、总结和反思,笔者以为“活动单导学”方式下的生物课堂结构亟待优化。
1.细化活动设计,让生物课堂结构更严密。
“活动单导学”教学方式下的课堂结构,是由一系列彼此具有一定联系的活动任务构成的,每一个活动任务通常又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展示交流、点评提升四个环节。笔者通过比较“完成教学任务”这一指标发现,能较好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教师,其在“导学活动单”中设计安排的活动比较简洁(三到四个活动任务),且每个活动有较明确的活动方式要求、活动时间的约束,显示出课堂结构的严密性。相反,不能完成任务的教师,其课堂结构则缺乏这种严密性。
仔细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除了教师个人对所教内容的认识差异、设计思路的差异外,更主要的是前者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因素,注意到所教知识的难易程度,以及活动的可行性因素等。因此细化活动设计,才能让课堂结构更严密,才能为达到较好的实施效果提供保证。
2.优化活动程序,让生物课堂结构更合理
“活动单导学”教学方式下,课堂教学活动是学生按照“导学活动单”,对每个活动任务,依次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点评提升等活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教师和学生通常会机械地进行。
事实上,有些知识比较简单,比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种群的特征”等,在学生自主学习后,无需进行合作探究,就可以直接进行组内展示和点评。有些知识,自主学习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较困难或根本无法进行,必须通过合作学习才能解决问题,对于这样的知识,自主学习的时间安排就要少一些,甚至可以直接进入合作探究过程。还有些知识具有一定难度,比如“细胞的增殖”“减数分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等,各小组也可以根据自身能力进行选择,不必要求各组千篇一律。所以说,课堂教学活动,尤其是小组学习活动要灵活开展,这样课堂结构就会更合理。
3.优化展示手段,让生物课堂结构更简洁。
学习结果的展示,不仅能反映出小组学习的情况,而且能为教师教学决策提供依据。然而我们发现,在一些课堂中,展示手段单一,仅仅借助于学习小组的小黑板(小白板)进行;有些课堂展示手段很丰富,有板演、多媒体展示、小品表演、模型展示等。我们认为,过于单一的展示方式,容易造成审美疲劳,不利于小组学习结果的展示;而过于侧重展示手段的丰富性,则易冲淡主题,让学生偏离学习的主航道。因此展示手段的选择,要视具体内容、具体情况而定,以简洁明了为主,这样的生物课堂结构才更具简洁性。
4.优化“点评提升”,让生物课堂结构更和谐。
“活动单导学”教学方式下,展示后的点评提升包括“点”和“评”两个方面。但在“点评提升”环节中,很多教师的“点”做得较好,能点在“点(即重点、疑点、难点)上”,而“评”有时显得随意、生硬、矫揉造作,浪费课堂教学时间,破坏学习氛围。因此说“点评提升”亟待优化,特别是“评”的优化。
首先体现在优化“评”的机制上,课堂中展示后的评价要客观、粗线条。其次,优化评价的方式方法,以学习小组间循环评价为主,约定不同活动的评价方法,比如:绝大多数活动展示后,应以小组间循环评价为主,对学生无法评定的,教师指导如何进行评定。切不可随意进行,更不能是教师包办。再次,优化评价的结果记载。要制定一个《评价操作说明》,告知学生评定的依据和操作方法。对评价结果的记载要简洁,不要繁琐。
(作者单位:江苏省白蒲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