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语文

2014-02-25 15:46董旭午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情理生活化课文

【名师档案】

董旭午,江苏省泰州中学教师。1988年毕业于徐州师范学院,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母语课程教材研究所副所长、江苏师范大学语文学科教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20年来他一直进行“生活化语文教学”专题实践研究,出版专著《让语文回家》《真教语文教真语文》等4部,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我们到底离学生还有多远?》等论文和语文学习指导文章260多篇。目前,“生活化语文教学”的理念和实践研究已经得到了一批语文教育专家的关注、关心和支持。《语文教学通讯》等10多家刊物都曾介绍过他的教改成果和事迹。

写下这个题目,主要想解答四个问题。

一、“生活化语文”的内涵

“生活化语文”实际上是生活化语文教学的简称,是指语文教学的策略、途径、过程、方式和方法等的生活化,应属于一个教学实践和操作层面的概念。

“生活化语文”中的“生活”包括作者生活、课文生活、读者生活、教师生活、学生生活、生活情理和现实生活素材等。其中作者生活指作者生活的背景以及他的理想、愿望、主张和写作意图等;课文生活指课文的语境、情节、情境、意境以及主人公的心灵世界等;读者生活指读者的身份、地位、人文素养、审美情趣等;教师生活指教师的身份、地位、人文素养、审美情趣等;学生生活指学生生活阅历、生命积淀、人文素养、审美情趣等;生活情理指“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理念下的客观生活情理;现实生活素材指学生的读书、观察、听闻等所接触到的所有素材。

“生活化”,即生活化语文的根本方略,主要想解决好教师如何活教教活、学生如何活学学活的问题,具体指语文教与学与作者生活、课文生活、读者生活、教师生活、学生生活、生活情理等各个维度的生活以及生活情理、现实生活素材的深度对接和相互交融、化通。

“生活化”,最关键的就在于这个“化”字。所谓“化”,就是回归生活本源,实现课文内容与课外生活、语文知识与生活情理、教读课文与表达练笔、课内认知与课外历练、当下学习与未来发展等多维环节的相互化通,进而使语文教学步入一条多维“生活”深度对接、有机相融、合力共生,充满生机、活力、灵气、情理和情趣,良性循环、螺旋提升、健康发展的轨道。

主要包括两个领域:第一领域是与作者生活、课文生活、读者生活、教师生活、学生生活、生活情理等各个维度的“生活”深度对接、高度相融的课堂教与学。主要任务是教师凭借教师生活充分导引学生调动学生生活,走进作者生活和课文生活,并联系读者生活和生活情理等,多维而深刻地体验、感受、思考、感悟作者为什么这样而不那样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运招用技的缘由。第二领域是以课堂教与学为基础并由此向课外自然延展,与现实生活素材深度对接、有机相融的课外语文学习实践。主要任务是在课内夯实基础的前提下,导引学生由课内向课外自然延展,与现实生活素材深度对接、有机相融,最终达到让学生会用眼睛观察“语文”,用耳朵聆听“语文”,用嘴巴表达“语文”,用心灵感悟“语文”,用笔杆历练“语文”,习惯于把读写、听说、积累、思辨、探究等当日子来过的教学和教育境界,真正使他们成为功底厚、素质高,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自主人格和创新能力的“语文”人。

二、“生活化语文”教学思想的本源

“生活化语文”思想来源于这样一些哲学观点和教育理念:“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教学做合一”;“课文就是个例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导而弗牵”等。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我的理解是,人们认识和掌握事物规律的“道”本就属于“自然”,就是从大自然那里获得的启发和智慧,所以才提出“天人合一”的思想,也就是我们的经济、政治、文学、艺术等一切社会活动的初始之“道”都是法于“自然之道”的,语文教学之道也不例外。“海浪一个接着一个地往前翻涌”,这该是修辞的本源,“刮风聚云预示着天要下雨”,这该是铺垫艺术的本源,一句话,语文教学领域的字词、语法、修辞、文法、技法等,无一不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产物。“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是南宋诗词大家陆游对文章之道法于“自然之道”的一种感悟和阐释。“教学做合一”是现代教育家陶行知生活教育观的核心理念,强调教师怎么做学生就怎么学,学生怎么学教师就怎么教,要在“做”中学与教。我受到的启发是,语文是怎么来的,学生就怎么学,学生怎么学教师就怎么教。“课文就是个例子”是现代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语文教育观的核心理念之一,强调课文就是教师教学生悟语学文的例子,要充分利用好这个“例子”引导学生阅读、体验、思考和感悟,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和习惯。我受到的启发是这“例子”里面有作者生活、课文生活、读者生活、生活情理等,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生活、链接教师生活,去与这些生活深度对接和交融,进而更深切感受到作者的“心跳”、课文的“脉搏”和读者的期待,从而真正领悟到作者这样而不那样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运招用技的妙处,真正品味到课文语言的真滋味,欣赏到语言艺术之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导而弗牵”是我国古代语文教学艺术的精髓。在当代语文教育家洪宗礼先生那里得到很大的弘扬和发展,形成了洪氏“导学说”。“导学说”强调教学过程的本质就是实现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动性统一的过程;学生学语文的过程就是一个逐步摆脱对教师“导”的依赖,逐渐能够在个性上、意志上、人格上成为独立自主的人,在学力、能力、智力上逐渐能得到同步发展的过程。我受到的启发是,洪宗礼先生所说的“高明、艺术的‘导”就应该是融通课文、作者、读者、教师、学生等多维生活,回归生活情理,课内外互化的“导”。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导活教活、活导活教,学生才能学活悟活、活学活悟。

三、“生活化语文”的追求

“生活化语文”就是生活化语文教学,本质上与语文教学应该没有什么区别。之所以非要加上“生活化”这三个字,是因为一个时期以来,语文教学很不生活了,大都与作者生活、课文生活、读者生活、教师生活、学生生活、生活情理和现实生活素材等绝缘了,大都以教师意志、以中高考命题意旨和形式为中心了。教师死教教死,学生死学学死,这样的语文教学已经走进了死胡同,甚至走到了真语文教学的反面。假如有一天语文教学真的彻底返本归真了,也就无需再给“语文教学”加上“生活化”这三个字了。不过,这恐怕还真的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因为教学的功利化、庸俗化,高考语文命题的伪化、异化,教学评价的非本质化,社会价值取向过于单一等难题都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彻底解决的。

四、“生活化语文”教学的原则、策略和根本宗旨

生活化语文教学的总原则是:语文是怎么来的就怎么学怎么教。具体地讲就是,字词是怎么来的,学生就该怎么学,教师就该怎么教;知识是怎么来的,学生就该怎么学,教师就该怎么教;课文是怎么来的,学生就该怎么学,教师就该怎么教;作文是怎么来的,学生就该怎么学,教师就该怎么教;语言基本功怎么来的,学生就该怎么学,教师就该怎么教。具体操作范式包括三大渠道和九个基本途径:第一条渠道是课堂教读生活化,包括教读策略生活化、提炼整理生活化和思辨训练生活化三个基本途径;第二条渠道是表达历练生活化,包括学文促写生活化、读史悟文生活化和抄读练笔生活化三个基本途径;第三条渠道是积累指导生活化,包括知识积累生活化、语言积累生活化和素材积累生活化三个基本途径。

生活化语文教学的根本宗旨就是回归语文教学的本真,牢固树立以生活为中心的知识观、教育观和价值观,让学生自然无痕地过上一种课内外高度对接、有机融合的真语文学习生活,积极努力地学好文树好人。

我的生活化语文教学实践研究总体步骤是:范式研究——体系研究——课程研究;终极愿景是:语文教学真正做到了归真守本、务实有效、教文立人,“生活化”这三个字将自动退出历史舞台。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中学)

【名师档案】

董旭午,江苏省泰州中学教师。1988年毕业于徐州师范学院,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母语课程教材研究所副所长、江苏师范大学语文学科教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20年来他一直进行“生活化语文教学”专题实践研究,出版专著《让语文回家》《真教语文教真语文》等4部,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我们到底离学生还有多远?》等论文和语文学习指导文章260多篇。目前,“生活化语文教学”的理念和实践研究已经得到了一批语文教育专家的关注、关心和支持。《语文教学通讯》等10多家刊物都曾介绍过他的教改成果和事迹。

写下这个题目,主要想解答四个问题。

一、“生活化语文”的内涵

“生活化语文”实际上是生活化语文教学的简称,是指语文教学的策略、途径、过程、方式和方法等的生活化,应属于一个教学实践和操作层面的概念。

“生活化语文”中的“生活”包括作者生活、课文生活、读者生活、教师生活、学生生活、生活情理和现实生活素材等。其中作者生活指作者生活的背景以及他的理想、愿望、主张和写作意图等;课文生活指课文的语境、情节、情境、意境以及主人公的心灵世界等;读者生活指读者的身份、地位、人文素养、审美情趣等;教师生活指教师的身份、地位、人文素养、审美情趣等;学生生活指学生生活阅历、生命积淀、人文素养、审美情趣等;生活情理指“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理念下的客观生活情理;现实生活素材指学生的读书、观察、听闻等所接触到的所有素材。

“生活化”,即生活化语文的根本方略,主要想解决好教师如何活教教活、学生如何活学学活的问题,具体指语文教与学与作者生活、课文生活、读者生活、教师生活、学生生活、生活情理等各个维度的生活以及生活情理、现实生活素材的深度对接和相互交融、化通。

“生活化”,最关键的就在于这个“化”字。所谓“化”,就是回归生活本源,实现课文内容与课外生活、语文知识与生活情理、教读课文与表达练笔、课内认知与课外历练、当下学习与未来发展等多维环节的相互化通,进而使语文教学步入一条多维“生活”深度对接、有机相融、合力共生,充满生机、活力、灵气、情理和情趣,良性循环、螺旋提升、健康发展的轨道。

主要包括两个领域:第一领域是与作者生活、课文生活、读者生活、教师生活、学生生活、生活情理等各个维度的“生活”深度对接、高度相融的课堂教与学。主要任务是教师凭借教师生活充分导引学生调动学生生活,走进作者生活和课文生活,并联系读者生活和生活情理等,多维而深刻地体验、感受、思考、感悟作者为什么这样而不那样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运招用技的缘由。第二领域是以课堂教与学为基础并由此向课外自然延展,与现实生活素材深度对接、有机相融的课外语文学习实践。主要任务是在课内夯实基础的前提下,导引学生由课内向课外自然延展,与现实生活素材深度对接、有机相融,最终达到让学生会用眼睛观察“语文”,用耳朵聆听“语文”,用嘴巴表达“语文”,用心灵感悟“语文”,用笔杆历练“语文”,习惯于把读写、听说、积累、思辨、探究等当日子来过的教学和教育境界,真正使他们成为功底厚、素质高,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自主人格和创新能力的“语文”人。

二、“生活化语文”教学思想的本源

“生活化语文”思想来源于这样一些哲学观点和教育理念:“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教学做合一”;“课文就是个例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导而弗牵”等。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我的理解是,人们认识和掌握事物规律的“道”本就属于“自然”,就是从大自然那里获得的启发和智慧,所以才提出“天人合一”的思想,也就是我们的经济、政治、文学、艺术等一切社会活动的初始之“道”都是法于“自然之道”的,语文教学之道也不例外。“海浪一个接着一个地往前翻涌”,这该是修辞的本源,“刮风聚云预示着天要下雨”,这该是铺垫艺术的本源,一句话,语文教学领域的字词、语法、修辞、文法、技法等,无一不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产物。“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是南宋诗词大家陆游对文章之道法于“自然之道”的一种感悟和阐释。“教学做合一”是现代教育家陶行知生活教育观的核心理念,强调教师怎么做学生就怎么学,学生怎么学教师就怎么教,要在“做”中学与教。我受到的启发是,语文是怎么来的,学生就怎么学,学生怎么学教师就怎么教。“课文就是个例子”是现代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语文教育观的核心理念之一,强调课文就是教师教学生悟语学文的例子,要充分利用好这个“例子”引导学生阅读、体验、思考和感悟,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和习惯。我受到的启发是这“例子”里面有作者生活、课文生活、读者生活、生活情理等,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生活、链接教师生活,去与这些生活深度对接和交融,进而更深切感受到作者的“心跳”、课文的“脉搏”和读者的期待,从而真正领悟到作者这样而不那样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运招用技的妙处,真正品味到课文语言的真滋味,欣赏到语言艺术之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导而弗牵”是我国古代语文教学艺术的精髓。在当代语文教育家洪宗礼先生那里得到很大的弘扬和发展,形成了洪氏“导学说”。“导学说”强调教学过程的本质就是实现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动性统一的过程;学生学语文的过程就是一个逐步摆脱对教师“导”的依赖,逐渐能够在个性上、意志上、人格上成为独立自主的人,在学力、能力、智力上逐渐能得到同步发展的过程。我受到的启发是,洪宗礼先生所说的“高明、艺术的‘导”就应该是融通课文、作者、读者、教师、学生等多维生活,回归生活情理,课内外互化的“导”。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导活教活、活导活教,学生才能学活悟活、活学活悟。

三、“生活化语文”的追求

“生活化语文”就是生活化语文教学,本质上与语文教学应该没有什么区别。之所以非要加上“生活化”这三个字,是因为一个时期以来,语文教学很不生活了,大都与作者生活、课文生活、读者生活、教师生活、学生生活、生活情理和现实生活素材等绝缘了,大都以教师意志、以中高考命题意旨和形式为中心了。教师死教教死,学生死学学死,这样的语文教学已经走进了死胡同,甚至走到了真语文教学的反面。假如有一天语文教学真的彻底返本归真了,也就无需再给“语文教学”加上“生活化”这三个字了。不过,这恐怕还真的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因为教学的功利化、庸俗化,高考语文命题的伪化、异化,教学评价的非本质化,社会价值取向过于单一等难题都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彻底解决的。

四、“生活化语文”教学的原则、策略和根本宗旨

生活化语文教学的总原则是:语文是怎么来的就怎么学怎么教。具体地讲就是,字词是怎么来的,学生就该怎么学,教师就该怎么教;知识是怎么来的,学生就该怎么学,教师就该怎么教;课文是怎么来的,学生就该怎么学,教师就该怎么教;作文是怎么来的,学生就该怎么学,教师就该怎么教;语言基本功怎么来的,学生就该怎么学,教师就该怎么教。具体操作范式包括三大渠道和九个基本途径:第一条渠道是课堂教读生活化,包括教读策略生活化、提炼整理生活化和思辨训练生活化三个基本途径;第二条渠道是表达历练生活化,包括学文促写生活化、读史悟文生活化和抄读练笔生活化三个基本途径;第三条渠道是积累指导生活化,包括知识积累生活化、语言积累生活化和素材积累生活化三个基本途径。

生活化语文教学的根本宗旨就是回归语文教学的本真,牢固树立以生活为中心的知识观、教育观和价值观,让学生自然无痕地过上一种课内外高度对接、有机融合的真语文学习生活,积极努力地学好文树好人。

我的生活化语文教学实践研究总体步骤是:范式研究——体系研究——课程研究;终极愿景是:语文教学真正做到了归真守本、务实有效、教文立人,“生活化”这三个字将自动退出历史舞台。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中学)

【名师档案】

董旭午,江苏省泰州中学教师。1988年毕业于徐州师范学院,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母语课程教材研究所副所长、江苏师范大学语文学科教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20年来他一直进行“生活化语文教学”专题实践研究,出版专著《让语文回家》《真教语文教真语文》等4部,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我们到底离学生还有多远?》等论文和语文学习指导文章260多篇。目前,“生活化语文教学”的理念和实践研究已经得到了一批语文教育专家的关注、关心和支持。《语文教学通讯》等10多家刊物都曾介绍过他的教改成果和事迹。

写下这个题目,主要想解答四个问题。

一、“生活化语文”的内涵

“生活化语文”实际上是生活化语文教学的简称,是指语文教学的策略、途径、过程、方式和方法等的生活化,应属于一个教学实践和操作层面的概念。

“生活化语文”中的“生活”包括作者生活、课文生活、读者生活、教师生活、学生生活、生活情理和现实生活素材等。其中作者生活指作者生活的背景以及他的理想、愿望、主张和写作意图等;课文生活指课文的语境、情节、情境、意境以及主人公的心灵世界等;读者生活指读者的身份、地位、人文素养、审美情趣等;教师生活指教师的身份、地位、人文素养、审美情趣等;学生生活指学生生活阅历、生命积淀、人文素养、审美情趣等;生活情理指“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理念下的客观生活情理;现实生活素材指学生的读书、观察、听闻等所接触到的所有素材。

“生活化”,即生活化语文的根本方略,主要想解决好教师如何活教教活、学生如何活学学活的问题,具体指语文教与学与作者生活、课文生活、读者生活、教师生活、学生生活、生活情理等各个维度的生活以及生活情理、现实生活素材的深度对接和相互交融、化通。

“生活化”,最关键的就在于这个“化”字。所谓“化”,就是回归生活本源,实现课文内容与课外生活、语文知识与生活情理、教读课文与表达练笔、课内认知与课外历练、当下学习与未来发展等多维环节的相互化通,进而使语文教学步入一条多维“生活”深度对接、有机相融、合力共生,充满生机、活力、灵气、情理和情趣,良性循环、螺旋提升、健康发展的轨道。

主要包括两个领域:第一领域是与作者生活、课文生活、读者生活、教师生活、学生生活、生活情理等各个维度的“生活”深度对接、高度相融的课堂教与学。主要任务是教师凭借教师生活充分导引学生调动学生生活,走进作者生活和课文生活,并联系读者生活和生活情理等,多维而深刻地体验、感受、思考、感悟作者为什么这样而不那样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运招用技的缘由。第二领域是以课堂教与学为基础并由此向课外自然延展,与现实生活素材深度对接、有机相融的课外语文学习实践。主要任务是在课内夯实基础的前提下,导引学生由课内向课外自然延展,与现实生活素材深度对接、有机相融,最终达到让学生会用眼睛观察“语文”,用耳朵聆听“语文”,用嘴巴表达“语文”,用心灵感悟“语文”,用笔杆历练“语文”,习惯于把读写、听说、积累、思辨、探究等当日子来过的教学和教育境界,真正使他们成为功底厚、素质高,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自主人格和创新能力的“语文”人。

二、“生活化语文”教学思想的本源

“生活化语文”思想来源于这样一些哲学观点和教育理念:“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教学做合一”;“课文就是个例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导而弗牵”等。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我的理解是,人们认识和掌握事物规律的“道”本就属于“自然”,就是从大自然那里获得的启发和智慧,所以才提出“天人合一”的思想,也就是我们的经济、政治、文学、艺术等一切社会活动的初始之“道”都是法于“自然之道”的,语文教学之道也不例外。“海浪一个接着一个地往前翻涌”,这该是修辞的本源,“刮风聚云预示着天要下雨”,这该是铺垫艺术的本源,一句话,语文教学领域的字词、语法、修辞、文法、技法等,无一不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产物。“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是南宋诗词大家陆游对文章之道法于“自然之道”的一种感悟和阐释。“教学做合一”是现代教育家陶行知生活教育观的核心理念,强调教师怎么做学生就怎么学,学生怎么学教师就怎么教,要在“做”中学与教。我受到的启发是,语文是怎么来的,学生就怎么学,学生怎么学教师就怎么教。“课文就是个例子”是现代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语文教育观的核心理念之一,强调课文就是教师教学生悟语学文的例子,要充分利用好这个“例子”引导学生阅读、体验、思考和感悟,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和习惯。我受到的启发是这“例子”里面有作者生活、课文生活、读者生活、生活情理等,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生活、链接教师生活,去与这些生活深度对接和交融,进而更深切感受到作者的“心跳”、课文的“脉搏”和读者的期待,从而真正领悟到作者这样而不那样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运招用技的妙处,真正品味到课文语言的真滋味,欣赏到语言艺术之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导而弗牵”是我国古代语文教学艺术的精髓。在当代语文教育家洪宗礼先生那里得到很大的弘扬和发展,形成了洪氏“导学说”。“导学说”强调教学过程的本质就是实现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动性统一的过程;学生学语文的过程就是一个逐步摆脱对教师“导”的依赖,逐渐能够在个性上、意志上、人格上成为独立自主的人,在学力、能力、智力上逐渐能得到同步发展的过程。我受到的启发是,洪宗礼先生所说的“高明、艺术的‘导”就应该是融通课文、作者、读者、教师、学生等多维生活,回归生活情理,课内外互化的“导”。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导活教活、活导活教,学生才能学活悟活、活学活悟。

三、“生活化语文”的追求

“生活化语文”就是生活化语文教学,本质上与语文教学应该没有什么区别。之所以非要加上“生活化”这三个字,是因为一个时期以来,语文教学很不生活了,大都与作者生活、课文生活、读者生活、教师生活、学生生活、生活情理和现实生活素材等绝缘了,大都以教师意志、以中高考命题意旨和形式为中心了。教师死教教死,学生死学学死,这样的语文教学已经走进了死胡同,甚至走到了真语文教学的反面。假如有一天语文教学真的彻底返本归真了,也就无需再给“语文教学”加上“生活化”这三个字了。不过,这恐怕还真的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因为教学的功利化、庸俗化,高考语文命题的伪化、异化,教学评价的非本质化,社会价值取向过于单一等难题都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彻底解决的。

四、“生活化语文”教学的原则、策略和根本宗旨

生活化语文教学的总原则是:语文是怎么来的就怎么学怎么教。具体地讲就是,字词是怎么来的,学生就该怎么学,教师就该怎么教;知识是怎么来的,学生就该怎么学,教师就该怎么教;课文是怎么来的,学生就该怎么学,教师就该怎么教;作文是怎么来的,学生就该怎么学,教师就该怎么教;语言基本功怎么来的,学生就该怎么学,教师就该怎么教。具体操作范式包括三大渠道和九个基本途径:第一条渠道是课堂教读生活化,包括教读策略生活化、提炼整理生活化和思辨训练生活化三个基本途径;第二条渠道是表达历练生活化,包括学文促写生活化、读史悟文生活化和抄读练笔生活化三个基本途径;第三条渠道是积累指导生活化,包括知识积累生活化、语言积累生活化和素材积累生活化三个基本途径。

生活化语文教学的根本宗旨就是回归语文教学的本真,牢固树立以生活为中心的知识观、教育观和价值观,让学生自然无痕地过上一种课内外高度对接、有机融合的真语文学习生活,积极努力地学好文树好人。

我的生活化语文教学实践研究总体步骤是:范式研究——体系研究——课程研究;终极愿景是:语文教学真正做到了归真守本、务实有效、教文立人,“生活化”这三个字将自动退出历史舞台。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中学)

猜你喜欢
情理生活化课文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情理之外
致新敏队长
主持人语:情理与法律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法律案件中的法理和情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