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俐
一、 立足教材,由本而发
【课堂回放】
师:刚才我们模拟了乘小船穿过孔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生:紧张、刺激、特别。
师:之所以会有这样感受是因为孔隙——
生:孔隙窄小、低矮。
师:作者是如何用语言文字表达的呢?
生: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
生: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生:体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凸显了孔隙的特点,也是作者内心感受的真实写照。
师:(出示句子,语言训练)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 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我还感觉到_________;我甚至感觉_________。
生:我还感觉我的双手紧握拳头,手心都渗出了汗;我甚至感觉全身像受到了束缚,一动也不敢动。
生:我感觉我希望这趟行船快点儿结束;我甚至感觉我的心都快跳出了胸膛。
师:让我们带着感受再来读这两句话。(生读)
师:这是作者通过写自己的感觉直接表现孔隙的窄小、低矮,其实文中还有间接表现孔隙窄小这一特点的语句,找一找。
生: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
备课天地
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
生:三个“到”看似赘述,实则极言窄小。
生:“没有……不”也是强调,用“我”的姿势间接表现窄小。
师:怎样小的小船呢?
生: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生:语言准确,用船小间接表现孔隙窄小。
师:作者通过真实的感受、准确的文字让我们再一次身临其境,体会到了孔隙的窄小。
【观点传真】
1. 由本而发,巧选悟练契合点。二、三学段强调的课堂练笔,总要找一个合适的载体,也就是悟练契合点。这个契合点最好既是文本意蕴的侧重点,语言范式的典型处,又是学生读文本的兴趣点,是课文所在单元的教学重点。“寻泉源,穿孔隙”是文章的重点之一,在初读、看图、教师演示过后,学生已经感觉到孔隙窄小、低矮的特点。在教学中,教者试图让学生在深度读文的基础上学习自主表达,模仿着写感受,把自己对文本的融合体会表达出来。这既是教材的重点,更是学生的认知点。
2. 由本而发,巧悟文字精准处。一堂阅读课,离不开积累、理解、感悟、运用。在深刻感悟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运用文字。感悟的方式很多,如联系生活感悟,创设情境感悟,在读诵中感悟等,在本课中引导学生体会对比感悟,从直接和间接描写中感悟孔隙的窄小。通过这部分教学,让学生蓦然发现质朴、洗练、准确的语言也能让人身临其境。立足教材,由本而发,“本”是教材,是依托,“发”是发散,是超越。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发散至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经验积累之中,穿越、碰撞、交融,始得分析比较、品味鉴赏、感悟升华,丰满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能力,建构学生的认知结构。同时诱发学生主体的情感、价值观,唤起学生对文中人物、景物和情境的想象,使之身临其境,强化学生主体的新体验。
二、 紧扣教材,由放而敛
【课堂回放】
师:学完了课文,你知道全文的叙述顺序是什么?
生:是按按游览顺序叙述的,即地点转换顺序。
师:的确,这就是课文的明线。你是否还发现了其中的暗线?
生:其中的暗线,即泉水流经的线路。
师:对,文章的线索可以双线并进或顺逆互推,文章也就更加严谨。(完善板书)
【观点传真】
1. 由放而敛,提炼写作特色。《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中明暗两条线索、洗练准确的语言是全文的特色,值得关注。值得一提的是,板书往往是全文内容的浓缩,写作方法的总结,板书要力求精准、凝练。板书是一首诗,运用诗一般富有韵味和节奏的语言,巧妙地展示出本文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板书是一面镜子,“身临其境”和“洗练准确”折射出教者对教学重难点的把握;板书一幅画,两个长长的反向箭头形象直观地突出了本课的一大教学重点,用不同颜色的粉笔书写,也在展示着不同的教学目标。
2. 课文是范例,是教学活动的目标指向。一切发散活动均应受制于课文内核的向心引力。由放而敛,课文是敛的磁场,教学板书必须精心设计,凝练聚焦课文的内核,从而凸显范文的地位与价值,让学生真正获得“一课一得”。
三、 深耕教材,由惑而朗
【课堂回放】
师:同学们,我们在五年级时学过习作例文《游龟山汉墓》,写过游记。还记得写游记的注意点吗?
生:游记要按照参观的顺序来写。
生:注意详略得当,过渡自然。
生:还要抓住景物的特点。
生:写出自己的感受。
师:学完《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能否根据游记的特点来评价一下这篇文章?
师:回家写一篇题为《记金华的双龙洞》,请从写作顺序、详略、过渡等几个方面分别对课文进行品析,更加深刻地认识游记的写法。
【观点传真】
由惑而朗,提升表达水平。无论哪类文体的学习,都是让学生在实践语言中习得语言。如果有一课一思,一课一得,一课一练,就能轻松激活学生日常的语言积累,让消极词汇转化成积极词汇,积累和表达都能得到有效提升。《评??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评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的思维训练过程,学会从教材中反观,解除写游记类文章的困惑,能独立写出比较成功的游记。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然立足文本,广纳百川,充分发散,归纳方法,让学生通过一篇课文能吸收到更多的知识营养。
(作者单位:苏州市沧浪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