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贞文
原文呈现
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寬。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xì)流出。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大约行了二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
(节选自叶圣陶《记金华的双龙洞》,有改动)
一起讨论
古凌菲:读着文章,我都感觉自己也去双龙洞游览了一番呢!
杨一帆:嗯,洞口“很有气势”“很宽”→走进去,“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不觉得拥挤”……每一步看到的都有描述,作者笔下的双龙洞也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呢。
曲老师:一帆同学读得真仔细。接下来作者走到哪里了呢?
范古雨:寻找泉水的来路,找到了孔隙,进入了内洞。
曲老师:还真是这样。随着景物的变化,我们清晰地知道了作者游览双龙洞的路线,眼前呈现出双龙洞洞口、外洞、孔隙、内洞的鲜明特点。
郭 娇:曲老师,前不久,爸爸妈妈带我游览了石柱山,我写了一篇文章,您帮我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