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林
一、 范改,在学步中体会修改秘妙
在引导学生学习修改习作的初始阶段,教师要做好批改示范,由扶到放,领着学生走。
1. 批语引路,妙处在誊改中内化。每一次学生交上来的习作我都分为两类:一类是精批,从字、词、句、段、标点到谋篇布局,细致修改,甚至会帮他写上一段,然后要求重新誊抄,誊清后读给家长听,体会教师修改的好处,这一类批改在中年级用得较多;第二类是略批,肯定写得好的地方,提出修改建议,这些修改意见一般都是从布局谋篇、立意构思等整体角度提出的。哪些地方该改,怎样修改,教师在批语中都会说明。让学生根据提示,重新修改。这样留给学生一定的文字表达空间,从扶逐渐到放,而后根据学生的修改,重新进行等第评定,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记得在四年级有一位同学,习作一直不怎么好,老师改的文字经常比她写的多,但我每次都要求她将我改的整理重新誊抄,到了六年级,她的习作已经常作为范文讲评了。
2. 集中修改,方法在讨论中明晰。选择有代表性的学生习作,在实物投影仪式上呈现出来,和学生一起讨论修改的方法和步骤,让他们在实践过程中学会修改。首先,让学生通读全文,从整体上说一说文章的优缺点。例如材料选择是否突出中心、事例描述是否具体、文章层次是否清晰等。然后通过一增、二删、三改、四调逐句修改。增,就是增补材料和文字;删,就是把文中显得繁杂和多余的内容或字句去掉;改,就是更换、变动内容以及修正字、词、句、标点;调,就是对语序、段落、文章结构的调节和整理。同时,教师还要教会学生正确使用修改符号。前后颠倒用什么符号,替换、增加用什么符号,错别字怎么订正,引号在行末怎么处理,非常直观形象。也可以取好、中、差各一例习作典型段落进行比较修改示范。通过这样的集体修改, 不仅给被修改习作的同学极好帮助, 更重要的是全班同学在这样的修改活动中提高了认识能力, 逐步掌握为文之道和修改习作的方法。他们会剖析别人的文章, 那么也会在实际写作中修改自己的文章。
二、 自改,在朗读中唤醒修改意识
每篇习作草稿完成以后, 要求学生出声自读两遍以上:第一遍重点是理顺语句, 达到“文从字顺”的目的。凡是“笔是心非”、词不达意、缺字少词、语法有错的地方, 读起来一定不顺畅, 听起来也一定别扭, 停下来改一改,再读,这样一遍下来文章就流畅多了。第二遍读要思考题目是否新颖,中心是否突出,描写是否具体。“题好文一半”。修改习作时对题目要多推敲,多润色。要引导学生将普通的改雅致,将大而空的改具体,将啰唆的改简练,将绕弯的改切题,还可以通过借用、修辞等方法使题目生动而新颖。再读一读所选材料是否能突出中心,例如写“秋游”,如果是突出“开心”的,在车上抢东西吃弄成大花脸、在农场逗鸭子撕坏了裤子都可以写进去;如果是突出“有意义”就不需要了。对于重点段落要细读,要将过程放慢,动作拆分,既要写到主要人物,也要写到群体表现。因为在读的过程中有眼、耳、口等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自改的效果就能有效提高。
三、互改,在互助中提升修改能力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自己写的文章,或者是由于自己的偏爱,或者是由于自己置身其中,往往不容易发现其中的瑕疵。而在别人的眼里,却很容易挑出毛病。这样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不但能够达到相互促进提高切磋的作用,还能够根据他们提出的修改意见对自己的习作进行第二次修改,使自己的习作少一点缺憾。
互改的组织很重要。第一,在批改前首先要和学生重温一遍批改符号,眉批、总批的书写要求以及建议等第的确定方法。第二,要求批改人用铅笔改,因为学生批改之后,老师还对学生的批改是否得当进行再批改。第三,因为学生的习作水平存在差异,在初期互批时可以要求两人合批一本,边讨论边改,也可以一个读一个听,边读边改。改完后,还要签上批改者的姓名,既是对自己劳动成果的肯定,也便于作者与其沟通。第四,在批改时要注重少改多就,尽量尊重作者的思想和表达,如果把作品改得面目全非会挫伤作者的积极性。第五,初改时一定要明确重点,或侧重文从字顺,或侧重谋篇布局,逐渐全面修改。实践证明,这样批改对修改习作的学生和作者都大有益处:修改的人在修改别人文章时,往往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为了修改得正确,不被别人质疑,他们非常注意把学到的写作知识用到修改中去。对习作中的错别字、用错的标点、病句都能仔细推敲。碰到自己不明白的就去查字典,问同学,或者翻到前面看看老师怎么批改的,修改后还和作者进行交流,以便改得更准确。批语可谓精彩纷呈,有人写“妈妈只是把手套让给你戴,你就泪流满面,你的眼泪也太不值钱了,让人难以相信。”“这是夏天,妈妈半夜起来给你盖被子,你热不热?”“这段秋天树林的描写充满感情,达到了借景抒情的效果。”……作者再见到自己的习作时,常常会受到启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以后的写作中就会注意到这些问题。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方洲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