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斐然DONG Feiran 徐喆XU Zhe
1. 上海建桥学院,上海201319(Shanghai Jianqiao University,201319 Shanghai)
2.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上海201620(Shanghai Institute of Visual Art,201620 Shanghai)
情绪的物化释放
——互动多媒体技术在装置艺术中的应用
董斐然1DONG Feiran 徐喆2XU Zhe
1. 上海建桥学院,上海201319(Shanghai Jianqiao University,201319 Shanghai)
2.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上海201620(Shanghai Institute of Visual Art,201620 Shanghai)
随着“感觉化倾向理论”的提出,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开始关注大众的感觉、身体及想象的体验性感受,装置艺术应运而生,加之融入了有趣的互动性设计和互动多媒体技术而更引人注目。在诸如双年展、国际数码交互艺术展等大型展览中,互动装置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虽然互动装置在国内尚无明晰的定论,其理论的支撑也鲜有论述,但它作为艺术家思想的结晶,为大众带来了奇妙的互动体验。基于此,试图从互动多媒体技术的角度,对互动装置艺术的概念进行解读,并应用计算机的互动多媒体技术以实现与装置的互动。技术介绍部分则以互动装置“我们可以取悦你”为例,阐述了使用电脑软件与外置硬件(如摄像头、红外探头、伺服马达等),通过编程而实现与观众互动的多媒体关键技术,旨在更多业界人士由此得到启发,使其作品的设计、制作能有一套理论与技术兼备的方案作为参考。
互动装置;装置艺术;互动多媒体技术
近三十年来,装置艺术已经获得了更多的社会关注。尤其是伴随着“审美感性化倾向”的提出,在取消了观念性和意义性之后,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开始关注大众对装置艺术的体验性感受,将装置艺术的设计目光投向了观者的感觉、身体及想象。这些感性反应往往使作品变得生动、活泼,而富有蓬勃的生命活力。而依据则来自于心理学测试的结果:进入人类大脑的信息约有85%来自眼睛,10%来自耳朵,其余的5%则来自其它器官[1]。这些相当于观者感性反映的输入设备,无疑成了产生愉悦感和审美情趣的核心,而“互动性”可以扩大这种愉悦和趣味。因此,这种以“互动”为趋向,引入科技元素的装置,发掘了装置艺术的新的可能性,而伴随互动技术的不断更新,这种技术因此被定义为“互动多媒体技术”,在艺术设计领域尤其是装置艺术设计中充当着重要角色。本文将从互动装置艺术的概念以及所运用的互动多媒体技术论起,并以互动装置“我们可以取悦你”的设计与执行过程为例,对运用基于计算机科学的互动多媒体技术的关键性技术进行讲解阐述。
互动多媒体技术对观者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各个展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每个展馆颇具观赏价值,尤其是美国馆、加拿大馆、沙特馆当然也包括中国的中石油企业馆等都极具视觉吸引力,观者身临其境,体验着新奇而神秘的展示效果。世博会展示效果的彰显充分说明了互动多媒体技术给人们视听生活带来的改变。这种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互动多媒体技术,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应用也越来越广,尤其是在艺术设计领域。这种技术运用到装置艺术之中已成趋势,因为它能极大地增强人们对当代艺术的理解以及对某种体验的模拟与感受,能将装置艺术的表现力引入一个崭新的境界。
1.互动装置艺术的概念
了解互动之中装置艺术的概念必须先从了解装置艺术本身开始。有关装置艺术的描述很多,大致可以归纳如下:它是艺术家借助一定的媒介表达观点和反思的艺术结晶;是艺术家生活经验、感悟、情绪的延伸;也可能是一种自嘲和不知所措的表达;是一种不过度阐释的隐喻;是一种形而上的神秘暗示;是一种设计的禅悟;是艺术家向大众或小众传达的一种情绪的宣泄与释放。
基于上述观点,可以这样总结概括:装置艺术是指艺术家在特定的时空环境里,将人类日常生活中的物质文化实体进行艺术性地有效选择、利用、改造与组合,以令其演绎出新的展示个体或群体丰富的精神文化意蕴的艺术形态[2]。
由此,可以推论出互动装置艺术的概念:是新媒体范畴下的一种新兴的艺术表现手段,是建立在以一定的计算机软硬件为平台上的人机间或不同人之间通过计算机硬件承载进行互动的艺术,是以自然中的硬件装置媒介为基础的交互艺术,它能使观众参与、交流甚至融入作品之中,并成为作品的组成部分[3]。互动装置艺术依据人们传达的不同信息,而呈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尤其是通过人的参与,成为作品的一部分,使艺术更亲和大众,艺术家所表达的思想观念也更能深入人心。可以说,互动装置艺术是艺术家情绪的物化表现,互动的效果是衡量互动装置作品的核心所在。也可以说,互动装置艺术是艺术家情绪物化并用最直接的方式传达和释放给观者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是装置艺术的另一个维度。
2.互动多媒体技术视角下的互动模式
由于互动多媒体技术的介入,装置的内涵虽然没有改变,但其外延表现却发生了变化,装置艺术升级为互动装置,很大程度上丰富了装置艺术的呈现效果。因此,在互动多媒体技术视角下,其互动模式分为两个大类,分别是界面式和沉浸式。界面式是目前国内外展览中最为常见的艺术形式,通过观者的语言、触摸、手势或操控控制杆、遥控器等行为动作与作品进行互动。沉浸式交互装置主要是在大型展览中诸如博物馆、双年展等的应用,相对来说展品的空间较大,用户体验感强烈,身临其境,而且不受界面的限制,人身自由相对要大一些。
在互动装置创作上往往是以艺术为主,技术为辅。在现实创作中很多艺术家对多媒体技术望而生畏,主要是由于其作品实现需要团队合作而给予技术的支撑,像虚拟现实技术、触摸屏、手动完成交互等,这些技术难题虽然已被攻克,但是因为制作成本的超大和艺术家寻找合作技术团队的难度,导致很多优良的创意中途搁浅。为解决这个难题,笔者将以交互装置“我们可以取悦你”作为案例,更进一步地探讨装置艺术中互动多媒体技术的具体应用问题。
1.关键技术的实施
互动多媒体技术完成装置的互动有很多种方法。本文重点介绍的是机械电子互动技术。具体实现互动的构思是:使用电脑软件(影视图像与声音)与外置硬件(摄像头、红外探头、伺服马达等)通过编程实现与观众的互动。机械部分采用Microchip的Pic16F84A芯片,探头使用热释电人体红外感应模块,动力采用经过改造的航模用伺服舵机 Futaba s3001。先期使用LAB-X2模拟器进行模拟。具体原理是,红外传感器感知特定区域范围内是否有人存在,随之就会向芯片发出指令,芯片按照程序执行动作,指挥舵机产生互动。详细介绍如下。
(1)外置硬件——伺服机。伺服机是作品动作的动力来源,在遥控模型中运用相当普遍。伺服机主要是由外壳、电路板、无核心马达、齿轮与位置检测器所构成。其工作原理是由接收机发出讯号给伺服机,经由电路板上的 IC 判断转动方向,再驱动无核心马达转动,透过减速齿轮将动力传至摆臂,同时由位置检测器送回讯号,判断是否已经到达定位。
(2)热释电人体红外感应模块。因为红外线技术的自动控制产品灵敏度高,可靠性强,所以广泛应用于各类自动感应电器设备。其特点是全自动感应,可以方便地与各类电路实现对接。观者一旦进入了互动区,红外感应就会立即向计算机发出指令,控制伺服机,使装置和观者产生互动。
2.创作流程
(1)创意构思。在创意上受到了伊壁鸠鲁学派的影响。该学派认为,“美如果不是令人快乐的就不会是美的”,“我们的一切取舍都从快乐出发,我们的最终目的乃是得到快乐,而以感触为标准来判断一切的善。美与善等等只有在它们会给我们带来快乐时才值得尊重,如果它们不会给我们带来快乐,那就应当抛弃。”[4]作为伊壁鸠鲁学派的倾向者,设计带给人们美感的同时还应该是令人愉悦的。因此,在玩偶装置的设计上,以“我们可以取悦你” 为题,表达一种单纯的互动体验所带来的简单快乐。
应用交互设计原理设计的互动装置属于沉浸式交互模式,以五个造型各异的木质玩偶组成,外形设计确定该玩偶为红外控制的牵线木偶,木质,表面为白色的钢琴烤漆。当装置感应到人的出现,玩偶的四肢就会产生随机的、较有规律的运动,加上因四肢动作而发出的清脆而有节奏的多媒体模拟木板的敲击声,于是便完成了交互。
(2)确立信息采集方式。此交互装置是利用传感装置感知外部环境、采集信息的。检测的信号特征决定传感器的类型,因为在作品交互的过程中,人和作品没有直接的接触,因此应用的是红外传感器,对物体的存在进行反应,不管人员是否移动,只要处于感应器的扫描范围,就可以感知特定区域范围内人的存在,这是完成交互的第一步。
图1 平板装置玩偶
(3)作品呈现的形式。该作品没有运用当前时髦的影像、动画及声音,而是设计五个造型各异的平板玩偶装置,如同提线木偶,四肢关节能够活动, 仅由一根细线掌控着所有关节的运动,线的动力来自于伺服机的驱动(见图1)。这就如同摄影胶片一样玩的是不确定性。互动装置也有相似性,在随机结果中实现和观者的互动,由于未知的结果而使作品充满着新奇和魅力, 作品能让观者感知和回忆儿时那单纯、简单的快乐和愉悦。
(4)作品执行与装配连接。将互动装置玩偶作品元件和下方的动力子系统(感应器、伺服机、电路板)等按照图纸进行组装和连接。若有外露的电路板部分就需要必要的遮挡和美化。此外,在电路板的设计上,可以针对LAB-X2型号模拟器进行简化,自制完成。案例作品改版使用了16F876芯片进行程序实验,对于没有太多技术经验的艺术家来说,也许更为合适。
(5)作品展示。布展前要落实展品的大小,确定展品的包装运送方式、展架的固定方式、摆放方式,展示所需空间的大小,布景及灯光等,这些都是展示作品前需要考虑的细节,以期互动装置在视觉上能够达到最佳的呈现状态(见图2 )。
图2 展示现场图
3.存在的问题
课题研究中,也作了行动反思。面对研究中出现的困难,有些设想了解决的办法,而有些因为难度过大,如单片机技术,因为缺乏实验条件,导致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只是在论文中给予了一般性描述。作品后期的具体执行则是利用软硬件进行了互动艺术装置的试验。具体使用的是Basic语言,设计电路板对伺服机进行控制。此技术更利于没有理工科知识背景的艺术家,但是当今多媒体互动技术领域不断更新换代,新一代的技术层出不穷,“多触点技术(Multi Touch)”、“图像识别(Image Processing)”、“扩增实境(Augmented Reality)”等最热门的名词让旧有的“单触点”、“虚拟现实”迅速成为了“老古董”,因此,今后的设计实践可以考虑利用投影或游戏等手段作为表现平台。
“艺术,是谴责,还是见证?”[5]此语正道明了装置艺术的核心价值是作品的批判性和先锋性。而今,这个性质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但是随着互动多媒体技术的介入,未来装置艺术发展趋向产生了位移,成功“升级”为互动装置艺术,使装置艺术不再是小众群体——艺术家们的自娱自乐,而是因为“互动”元素的设计获得了更多人的关注,更突出了其评判性和先锋性这两个重要属性。
由此可见,装置艺术经历了从题材到内容的转变,传统的装置艺术保留了固有的美丽,像著名画家的绘画一样成为不可替代的经典,却也会日渐退出耀眼的镁光灯下。在未来互动装置艺术的家族里,互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必然是主流。此外,构思互动装置作品的时候,既要避开艺术化的天花乱坠,技术上的难以执行;也要摆脱“重技术、轻艺术”的窠臼,让艺术性和互动性相结合而获得更多样化的外延,使其装置作品在表现形式上能够得到更多的延展,让艺术家的先锋性和批判性由原来晦涩难懂的情绪物化为大众看得懂、并能参与其中的互动装置艺术,使艺术能以愉悦的方式顺利传播。
[1]周旭.谈视觉感知特征与包装设计表现[J].装饰,2006(4):116-117.
[2]姜在新.互动装置艺术的特征研究[J].美术大观,2006(11):146-147.
[3]周娉.互动装置的体验设计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45.
[4]章海山.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J].伦理学与精神文明,1984(4):38-39.
[5] 萨林柯马尔•伊万卡斯克尔.艺术史的语言[M].王春辰,李笑男,杨扬,译.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16.
Compound release of mood : Application of interactive multimedia technology in installation art
With the proposition of propensity feeling theory, more and more artists began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viewer’s feeling , body and imagination. Installation art has been integrated into the interesting interactive multimedia technology. Interactive installation is often on display in the digital interactive art biennale, international and other large-scale exhibition. Although interactive installation has no def nite conclusion in China, it has brought some wonderful interactive experience for the viewers as a crystallization of the artists’ thoughts. This paper interprets the concept of interactive installation ar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active multimedia technology. In terms of introduction part of technology, it takes the work "can we please you" as an example. The author expounds the key multi-media technologies by using the computer software and technology of combining external hardware and programming. In this way, more artists are expected to get inspired with their work design supported by a complete set of theory and technologies.
Interactive installation art;Installation art ;Interactive multimedia technology
J0-03
:A
10.3963/j.issn.2095-0705.2014.03.009 (0043-04)
2014-03-28
董斐然,上海建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讲师;徐喆,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新媒体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