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角度解析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及其行为矫正

2014-02-22 07:21罗媛
关键词:迁移行为平等

罗媛

[摘要]在教育界中,后进生之现象是客观存在的,虽然说后进生是针对优秀生相比较而言的,但的确存在不少学习困难的学生,使之成为所谓的后进生,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永远差,什么都差。

想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找出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大量事实及研究表明,大多数后进生的形成皆与学生的心理有关,而很大部分是由于非智力因素不良而造成的,因此作为教育者需要了解他们的精神需要,对他们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整从而萌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矫正其不良的行为,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不良情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后进生的进步。

[关键词]后进生 平等 行为 迁移

一、“后进生”的概念与类型

“后进生”的提法过于笼统,不能一言以蔽之。由于角度不同,依据不同,分析的结果不一样。一般来说,大致有下面几种类型:

(一)从德智体全面发展角度看

有的学生思想纯正、品德优良,但学习成绩却长期落后;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不错,但在思想品德行为规范方面却很有欠缺,屡犯校纪校规,惹事生非,凭脑袋聪明,学习成绩本不算差,但行为上自由散漫,极想表现自己,遵守行为规范差。有的学生则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皆不错,但身体却不好,稍有不慎,便增添不少麻烦;还有的学生身体挺好,但品德和学习成绩都很差,所谓“双后进生”,当然这样的学生是极少数,也应是教师工作的重点。

(二)从智力角度看学习基础差,读书效果差,学习态度不端正

有的学生的确不聪明,反应较一般学生要迟钝,再加上基础不好,学习方法不对,所以尽管他要学,但积重难返,成绩一直在低位滞留;有的学生智力并不差,只是因为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贪玩,不肯下苦功,导致成绩落后。

二、后进生心理及行为表现

(一)人生观、价值观模糊

后进生行程的根本的原因缺乏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从而表现出精神世界匮乏、行为自由散漫。小学生年纪小,思想仍处于发展阶段,不能辨别外来因素的负面影响,使其精力无法集中于学习上,导致其成为后进生,从而形成心理上的恶性循环。

(二)思维发展不足,情绪化倾向比较严重

处于生理发育阶段的小学生大多数为独生子女,溺爱和娇宠使他们更注重自我,不顾虑其他因素。情绪反应很容易被激发,以至于“感情用事”成为一种习惯。而学习需要更多理性思维,这样感性多于理性更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三、“后进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究其根本,“后进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五个方面:家庭的原因、社会的原因、学校和教师教育的原因、成长同伴的原因和学生自身的原因。

(一)家庭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家庭的水平、威信水平、人际关系对孩子的人格及性格特征形成巨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家庭的教养水平(教育观念、规律、方法,抚养方式)、智力环境(家长自身的求知态度、求知表现,家庭的氛围、智能活动水平等)对孩子的智育水平、知识结构产生直接的影响。 不良的家庭环境、错误的家庭教养方式、家长错误的教育理念都是导致“后进生”形成的原因。

(二)社会方面的原因

我们现在社会环境是复杂而多变的,当前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为人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另一方面,也必然尊从着优胜劣汰的法则,社会的不公将长期存在。同时,面对社会的种种诱惑,心理压力将越来越频繁和沉重。我们的学生面对的不只是阳光与鲜花,也会有狂风暴雨,雷鸣闪电,在他们的成长中必然会遇到艰辛与曲折,困难与考验,情感的冲突与挣扎,心灵的迷惘与困惑。于是,有些学生就没能经住考验,落入后进生行列。

(三)学校和教师教育的原因

我们现在实行班级制教育模式,我们的教师辛辛苦苦,费尽心思仍然难以照顾到每一位学生,时间一长,我们的学校教育的漏洞就出来了,我们教师教育的缝隙也扩大化了,后进生应运而生。

四、“后进生”的转变及其心理矫正

后进生是班级的特殊群体,后进生的教育引导也是学校教育和班主任、科任老师工作的一个难题。其实,学校教育教学德育是在首位的。教师的工作虽是多方面的,但实质上是,在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读书,在提高学生思想、心理、身体等素质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只有使这相辅相成的几方面,辨证统一地提高,教师的工作方为成功。现在的学生难教,一些后进的学生更难管,那么,当好后进生的老师更是难上加难,针对这些无心学习的后进生,应如何突破重重“难关”,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一)尊重后进生的自尊生每个人都有自尊心

教育工作者对后进生不良行为的矫治,重要的是改变教育方式,如果经常恶语相加,岂不是伤口撒盐,雪上加霜?从而导致他们更加灰心、失望。要换个态度对待后进生,新生他们的自尊心。以平等、平和的态度对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二)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

陶行知先生说过:老师不能只爱几个好学生,而应该爱满天下。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平等的获得知识的机会,给予同样的关注与关心;在编排座位、语言态度和期望价值等方面,都应做到平等与公平,使学生能对自己形成良好的心理暗示,并朝着良好的自我评价健康发展。

(三)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动机

后进生除了学习上差些外,他们的能力并不差。教师应根据其特点,利用他们的特长和爱好,激发他们的兴趣,鼓励他们积极向上,这就需要教师有爱心、有耐心。对于学习上的暂时落后,要告诉他们学习并不是死记硬背,应结合自己的特点,寻求自己的方式,经常给他们辅导。一旦发现他好的方面就进行鼓励和表扬,同时让全班同学去帮助他们,安排成绩好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带后进生,教师随时抽检。这样,后进生就觉得老师和同学们没有歧视他们,疏远他们,慢慢地就会对学生产生兴趣,各方面的成绩自然而然就有提高。

(四)促进迁移的发生

心理学上定义迁移为“在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对另一种情境中的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态度形成的影响。”在班级中有些后进生并不是因为他们智力低,而是因为没有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在一些方面他们往往要比一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更加优秀,他们在班级教学活动中比较活泼,比一般的学生更具有创造性思维。作为教师,就要善于发现这些学生的优势,鼓励学生发展特长,通过特长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并促进其课程学习发生迁移。

总之,后进生只是暂时的落后,如果每位教育工作者都能对他们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正确的态度,真诚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后进生,帮助他们找出自己差的真正症结,培养他们的进取精神,以改变从前落后的面貌,走向成功之路。

(作者单位: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大渡口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迁移行为平等
浅析迁移规律在足球教学中的影响
社区老年人跌倒认知和行为调查与分析
儿童玩具设计要素
反腐败从正人心开始
运用迁移学习规律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小学教育中转化差生之我见
积极课堂气氛的营造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
本体感觉的研究进展与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