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蚕蛹油中主要脂肪酸的研究

2014-02-22 11:42崔志芳彭奇均
食品工业科技 2014年10期
关键词:响应值丙酮亚麻酸

崔志芳,彭奇均

(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江苏无锡214122)

蚕蛹是缫丝业的大宗副产物,蚕蛹油是从蚕蛹中提取的淡黄色至褐色油状物[1]。亚麻酸、棕榈酸、油酸是蚕蛹油中的主要脂肪酸。亚麻酸是人体必需的脂肪酸,在机体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如调节血脂、改善心脑血管疾病、保护视力等[2];棕榈酸和油酸在化工和医药领域也有重要的应用[3]。

脂肪酸的检测一般采用气相色谱法,但分析过程中柱温较高(>180℃),易使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断裂或双键异构化,且该方法分析前需要对脂肪酸进行甲酯化,甲酯化过程中脂肪酸可能生成不完全甲酯衍生物,也可能发生异构化或者水解等反应,导致测试结果准确度不高[4-5]。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但该方法也存在衍生试剂不稳定、重现性差、进样前处理操作繁琐等缺点[6]。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作为一种新型通用型检测器,已经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化工、食品等领域[7]。HPLCELSD法分析检测脂肪酸类化合物具有样品无需前处理,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和选择性好等特点[8]。刘涛[9]建立了一种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通过梯度洗脱测定油脂中脂肪酸和甘油酯含量的方法,并考察了醋酸含量对色谱分离效果的影响。Mengesha A E[10]采用HPLC-ELSD法分析检测卵磷脂水解产物中的游离脂肪酸,对亚油酸的线性范围、相关系数、检出限和回收率等进行了考察。但HPLC-ELSD应用于蚕蛹油脂肪酸的分析研究鲜有报道。

本研究采用HPLC-ELSD法分析蚕蛹油中的亚麻酸、棕榈酸和油酸,考察色谱条件对三种脂肪酸分离效果的影响规律,以期建立简便、可靠、适用性好的脂肪酸定量检测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棕榈酸、油酸、亚麻酸、乙酸 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甲醇、乙腈、丙酮 色谱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实验用水 由Heal Force纯水系统(利康发展有限公司)制备;蚕蛹油 四川自然而然生物分离有限公司。

Waters1525型高压液相色谱仪、Waters2420型蒸发光散射检测器 美国沃特世科技有限公司;HB230A型柱温箱 汉邦科技有限公司;AL104电子分析天平 梅特勒-托利多中国地区;SK3300H型超声波清洗仪 美国KUDOS。

1.2 实验方法

1.2.1 标准溶液制备 称取亚麻酸、棕榈酸、油酸标准品各0.1g,分别溶于25m L丙酮中,配制4.0mg/m L的脂肪酸标准储备液。做标准曲线时,分别将不同的脂肪酸储备液稀释后配成0.1、0.2、0.6、1.0、1.5、2.0、2.5mg/m L等浓度系列的标准溶液。

1.2.2 蚕蛹油水解后脂肪酸样品制备 取蚕蛹油水解样品0.1g,精密称定,配制成1.0mg/m L的样品溶液,待测。

1.2.3 色谱条件 色谱柱:Hanbon Lichrospher C18柱(5μm,250mm×4.6mm);流动相A:丙酮;流动相B:水(2%乙酸);梯度洗脱程序:0~25min,65%A~80%A;流速:1.0m L/m in;柱温;30℃;进样量:20μL;检测器参数:增益100,漂移管温度50℃,雾化器级别50%,N2压力25.0psi。

2 结果与讨论

2.1 色谱条件的确定

2.1.1 流动相对蚕蛹油中脂肪酸分离的影响

图1 不同流动相及洗脱方式下三种脂肪酸的液相色谱图Fig.1 Chromatogram of differentmobile phase for the separation of 3 fatty acids

2.1.1.1 流动相种类 通常用于分离脂肪酸的流动相包括乙腈、甲醇、丙酮、异丙醇、氯仿,常用的组合有甲醇-水(1%乙酸)[11]、乙腈-水(0.1%乙酸)-二氯甲烷[12]。比较丙酮-乙腈、丙酮-甲醇、丙酮-水(丙酮80%)为流动相时对三种脂肪酸的洗脱效果,发现前两种流动相不能使棕榈酸和油酸相互分离(图1-a),亚麻酸与其他脂肪酸分离较好;采用后一种流动相时,棕榈酸和油酸色谱峰有分离趋势但没有实现基线分离,亚麻酸与其他脂肪酸分离较好(图1-b)。故选择丙酮-水为流动相,进一步考察不同流动相配比对棕榈酸和油酸分离效果的影响。

2.1.1.2 流动相配比 首先考察不同比例丙酮-水为流动相(丙酮80%、70%、60%)等度洗脱时,棕榈酸和油酸分离的影响。发现降低丙酮浓度,两种脂肪酸的分离度增加、响应值减小;当丙酮浓度为60%时,两种脂肪酸仍没有实现基线分离、响应值达到最低。

其次考察丙酮(A)+水(B)为流动相,以下梯度洗脱程序对棕榈酸和油酸分离的影响。梯度1:0~15min,65%A~80%A;梯度2:0~25m in,65%A~80%A。发现采用梯度1(图1-c)时,两种脂肪酸有分离趋势但没有达到基线分离;采用梯度2时,两种脂肪酸达到基线分离。最终确定梯度2为脂肪酸色谱分离条件(图1-d)。

2.1.2 流速对蚕蛹油中脂肪酸分离的影响 其他色谱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比较了流速0.6、0.8、1.0、1.2m L/m in时混合脂肪酸的色谱图,结果表明,流速小于1.0m L/m in时,脂肪酸分离时间较长,响应值也逐渐减小,但各脂肪酸分离效果没有提高;当流速大于1.0m L/min时,脂肪酸分离时间短,响应值和相对分离效果不变。确定最终流速为1.0m L/m in。

2.1.3 柱温对蚕蛹油中脂肪酸分离的影响 其他色谱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比较了柱温30、40、50℃时的分离情况,结果见图2,发现柱温升高,脂肪酸的分析时间提前,响应值增加,但基线噪音也同时增大。当柱温为30℃时,各脂肪酸峰形较好,响应值也较高,因此固定柱温为30℃。

图2 不同柱温下三种脂肪酸的液相色谱图Fig.2 Chromatogram of different temperature for the separation of 3 fatty acids

2.1.4 乙酸含量对蚕蛹油中脂肪酸分离的影响 流动相中加入乙酸能够抑制羧基的质子化,从而改善脂肪酸出峰晚、响应值低、峰塌陷等问题[5,13]。本文比较了乙酸含量0.05%、1%、2%时的分离情况,结果见图3,乙酸含量0.05%时,样品的响应值较小,乙酸含量2%时,各组分的响应值较大,分离效果也较好,因此固定乙酸含量为2%。

通过以上研究,确定蚕蛹油主要脂肪酸定量分析色谱条件为:色谱柱:Hanbon C18柱(5μm,250mm× 4.6mm);流动相A:丙酮;流动相B:水(2%乙酸);洗脱程序:0~25m in,65%A~80%A;流速1.0m L/m in;ELSD检测器。该条件下,各脂肪酸的保留时间范围分别为:亚麻酸(20.8~21.6min)、棕榈酸(27.6~28.4min)、油酸(28.5~29.3m in)。

图3 不同乙酸含量下三种脂肪酸的液相色谱图Fig.3 Chromatogram of different Acetic acid concentration for the separation of 3 fatty acids

2.2 蚕蛹油中脂肪酸定量分析

2.2.1 标准曲线的绘制 在上述色谱条件下分别对三种脂肪酸标准溶液进行检测,对各组分峰面积及浓度取自然对数后线性回归,绘制工作曲线,得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及线性范围(见表1)。

表1 蚕蛹油中三种脂肪酸的线性方程及线性范围Table1 Calibration curves and limits of detection for 3 fatty acids in pupa oil

由表1可知,本法所测三种脂肪酸的线性回归方程的R2均>0.99,线性关系良好,满足脂肪酸样品的定量测定。

2.2.2 方法精密度及加样回收率测定 为检测分析方法的重复性,三种脂肪酸分别选择两个浓度,平行进样6次,按实验方法1.2.3中色谱条件测定各脂肪酸含量,结果见表2。多次测量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2%,证明本方法的精密度较高。

用1.2.2方法配制一定浓度蚕蛹油水解后脂肪酸样品,按表3所示添加脂肪酸标准品,进行加样回收率实验。通过计算回收率及相对标准偏差(RSD),评价方法的准确性,结果见表3。

表2 精密度实验结果Table2 Reproducibility(RSD%)of the 3 fatty acids using the HPLC-ELSDmethod

表3 加样回收率实验结果Table3 Recovery of the 3 fatty acids using the HPLC-ELSDmethod

由表3可知,三种脂肪酸的加样回收率在97%~107%之间,RSD在0.4%~2.0%之间,说明本方法可靠,测定准确度较高。

2.3 对照实验

分别采用本方法和国标方法GB/T 17377-2008对蚕蛹油中三种脂肪酸进行测定,每种方法测定3次,结果见表4。

经F检验和T检验,方法的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本方法与传统国标法[14]相比,样品处理过程简化,进样前无需甲酯化,定量分析时不需要校正因子和内标物,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本方法与国标规定的方法对蚕蛹油中脂肪酸的检测结果基本一致,可用本方法代替国标法对蚕蛹油总脂肪酸进行分析检测。

3 结论

本文建立了一种检测蚕蛹油中三种主要脂肪酸的HPLC-ELSD方法。以丙酮-水(2%乙酸)(v∶v)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亚麻酸、棕榈酸和油酸实现基线分离,三种脂肪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2~2.0mg/m L、0.1~2.0mg/m L,0.2~2.5mg/m L,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为97%~107%,RSD均<2%,该方法重复性好,适用于蚕蛹油中主要脂肪酸的分析检测。

表4 两种方法测定结果比较Table4 Comparison of themeasurement results of the twomethods

[1]Bong-Hee Sohn,Ji-Hae Park,Dae-Young Lee.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Lipids from the Silkworm(Bombyx mori)Droppings[J].Journalof the Korean Society for Applied Biological Chemistry,2009,52(4):336-341.

[2]魏兆军,廖爱美,胡海梅,等.蚕蛹油的成分、营养价值及提取工艺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0):9699-9700.

[3]刘刚,努尔买买提·阿不都克里木,吾满江·艾力,等.油酸及其衍生物的应用[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3(1):32-35.

[4]陶国琴,李晨.α-亚麻酸的保健功效及应用[J].食品科学,2000,21(12):140-143.

[5]Shu-Hui Chen,Yen-Jun Chuan g.Analysis of fatty acids by column liquid chromatography[J].Analytica Chimica Acta,2002,465(1-2):145-155.

[6]Elisabetta Bravi,Giuseppe Perretti,Luigi Montanari.Fatty acidsby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and evaporative light-scattering detector[J].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2006,1134:210-214.

[7]范亚苇,邓泽元,余永红,等.不同脂肪酸甲酯化方法对共轭亚油酸分析的影响[J].中国油脂,2007,32(1):52-55.

[8]杨必成,刘海,杨义芳,等.HPLC-ELSD测定有才花粉抗前列腺增生活性部位中4种脂肪酸类化合物[J].中草药,2012,43(10):1967-1970.

[9]刘涛,尹春华,谭天伟.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测定脂肪酸和甘油酯的含量[J].中国油脂,2005,30(9):52-55.

[10]Abebe Endale Mengesha,Paul M Bum mer.Simple Chromatographic Method for Simultaneous Analyses of Phosphatidylcholine,Lysophosphatidylcholine,and Free Fatty Acids[J].AAPSPharmSciTech,2010,11(3):1084-1091.

[11]Hui Guo,Chen Hu,Junqing Qian,et al.Determination of Underivatized Long Chain Fatty Acids Using HPLC with an Evaporative Light-Scattering Detector[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il Chemists’Society,2012,89(2):183-187.

[12]Bruno Marcato,Giuliano Cecchin.Analysis of mixtures containing free fatty acids and mono-,di-and triglycerides by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evaporative light-scattering detection[J].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1996,730(1-2):83-90.

[13]全文琴.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富集的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08.

[14]GB/T 17377-2008,动植物油脂脂肪酸甲酯的气相色谱分析[S].

猜你喜欢
响应值丙酮亚麻酸
紫外荧光法测定醇基液体燃料中的总硫含量
基于程序性知识学习的项目状态转移函数与多分知识结构
高亚麻酸保健功能油菜新品系选育
人体血液中丙酮对乙醇检测结果的影响
气相色谱法测定蔬菜中常见有机磷农药响应值变化规律
基于CuO/ZnO异质结纳米花的薄膜型丙酮传感器研究
提高环境监测数据准确性初探
α—亚麻酸及其分布
α—亚麻酸的提取分离技术研究进展
商务部公告丙酮反倾销期终复审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