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新时期高校创新型班级管理模式研究

2014-02-20 03:39:38吴丽花刘琍娜杨轮
科教导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思政工作班级

吴丽花 刘琍娜 杨轮

摘 要 作为高校最基层的管理之一,班级管理实现了学生组织功能的开发与拓展,教师与学生信息的顺畅交流。良好的班级管理模式能够实现较好育人效能。因此本文旨在充分挖掘育人资源,构建双主型、学习型、理解型和个性型四种班级管理模式,以期推动高校班级管理,促进搞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安全管理工作。

关键词 班级 思政工作 高校安全管理 创新型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Explore College Innovative Class Management Mode in the New Era

WU Lihua, LIU Lina, YANG Lun

(Jinggangshan University, Ji'an, Jiangxi 343009)

Abstract As one of the most basic level of university management, class management features to achieve the development and expansion of the student body, smooth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Good classroom management model can achieve better performance of educating people. Therefore, this paper aims to fully exploit the resources in educating people, building dual master type, learning, understanding type and personality type four class management mode,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llege classroom management, and promote and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safety management.

Key words clas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college safety management; innovative management mode

1 创新型班级管理模式的路径思考

班级管理是学校综合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反映了一个学校的管理水平。然而,现行高校班级管理并未成為管理工作的重要课题,大多为班主任和一线辅导员凭经验按传统管理管理,过程中存在很多盲点与漏洞。本研究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模式创新,以期为高校开展相关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1.1 建立民主平等的“双主型”管理模式

“双主型”管理是一种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型管理模式。①它要求师生共同参与班级管理,实现学生独立自主。该管理模式实施起来首先需要班主任充分尊重信任学生,引导和鼓励其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肩负起管理班级的责任。

其次,建立民主平等的班级制度,完善干部队伍建设。民主平等的制度是保障学生参与管理的权利。班主任在制定制度时需深入学生,鼓励其积极参与、提出建议,最终实现学生自主整理的符合该班特点的管理制度,惩奖分明。在干部队伍建设时,班主任应本着公正、民主、择优的原则选拔组建班干部,可通过学生民主评议选出优秀候选人然后班主任点将就职的过程实现。在培养干部时,要明确各干部职责,各尽其能;要明确各干部工作的公平公正观,树立良好的干部威信;要明确干部素质培养观,鼓励干部大胆开展工作的同时帮助他们总结经验教训。

总之,要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主动参与班级各项管理,不断提高自主管理班级的能力。“双主型”班级管理模式的意义在于促进班主任的角色转换,激发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意识,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②从而实现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全面素质的提升。

1.2 形成“学习型”班级管理模式氛围

“学习型班级”是在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指学生在终身学习的理念下,在教师的引导下,具有共同的个人和集体愿景,共同自觉学习,进而促进每个人素质得到充分合理的发展,推动班级的可持续发展的学习群体。③“学习型班级”的管理模式以“以人为本、知识共享、自我超越”的价值观为核心,主张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具体实施需要考虑以下四方面:有共同的班级目标;以“党建带团建,团建促班建”来促进班级凝聚力;建立有学科特色的班级文化;实施班级品牌管理战略。值得一提的是,班级品牌管理战略是以“品牌”的理念进行的新型高校班级管理模式。通过全班成员共同参与确定品牌定位、实施班级品牌设计,强化班级观念,培养团体意识,促进班级学习气氛,形成良好的精神风貌。通过以上四方面的努力,构建出“学习型”班级的新型管理模式,实现学生良好自我发展。

“学习型”班级是对已有的高校班级教育模式的一种根本性的探索;是学校教育创新思维。“学习型”班级的管理模式是对以往教学班级结构管理理念及其作用的积极反思和创新,是追求互动创新、班级持续发展的保障。

1.3 探索“理解型”管理模式创新

“理解型”班级管理是指人性化、民主化的以“理解”为基础的新型班级管理模式。该模式实施起来对管理者要求较高,需要其态度热情,语言温和,且充分利用和发挥自身积极因素的作用;创造和谐、有序和有活力的人文环境;营造良好班级氛围。该管理过程远离教师的独断专行,学生参与班级制度的制订,学生成为班级事务的管理者、执行者和评价者。

具体实施需做好三步:第一,构建温馨教室,为师生创造理想的人文环境,使班级管理成为教学的促进力量;第二,关注师生的情感、尊严,在重视教师职业生涯成就感的提升的同时,又重视学生学习愉悦感的获得,使师生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感受幸福、体验快乐;第三,构筑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挖掘班级品牌文化,共同促进师生全面地、更好地发展。

理解型班级管理的理念是让学生感到快乐的被管理,追求愉快的集体生活,确保学生身心和精神舒展。该模式把班级教育和班级管理有机结合,使管理活动成为教育活动的有机部分,从而发挥管理活动的育人功能,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1.4 构建“个性化”管理模式

“个性化”管理模式是一种打破传统班级管理观念,作出不同以往管理班级的有益尝试。具体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第一,利用“社团化”管理模式實现班级自主管理。社团多样化管理使更多学生参与到院系文化建设中,一方面利于锻炼学生能力,另一方面利于实现学生自我管理和教育,让班级文化建设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运行轨道。该模式以项目为载体,以活动为驱动,以学生为主体,实现重视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④第二,扩展高校班级管理视野,广泛运用网络平台。将高校班级管理与社会、家庭联系起来,建立班级qq群、微信群等传递信息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动态,利用网络平台展示班级风采,建立班级论坛使学生畅所欲言,促进班级建设。利用网络班会和传统班会结合使班会实效更高。第三,善于利用心理辅导参与班级管理。管理者利用心理方面的专业技能辅导学生健康成长,通过良好的倾听技术、同情共感方式、面质自我认知技术、沉默自我反省技术、行为矫正技术等使班级管理收到良好的效果。⑤第四,利用地方特色文化和习俗融入班级管理。高校有很多颇具地方特色的文化与习俗,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比如革命红色文化、才子之乡文化、浓郁古都文化等。通过组织相关活动,充分挖掘这些育人资源,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良好教育,能更好地发挥育人效能。利用地方院校的特色文化融入、参与班级管理,实现班级管理模式又一次创新。

2 结语

在高校教育改革的今天,探析班级管理模式的创新意义重大。在理论上,它可以促进高校管理工作理论的研究;在实际工作中,这一研究可以为大学生班级建设提供具体的对策和措施,为维护高校和谐、稳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班主任及辅导员需深入班级,进行系统性研究,为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做好教育管理工作。

注释

① 黄红球等.学习型班级-现代高校班级建设发展创新探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12):212-214.

②④孙伟彦.“社团化”班级管理模式探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4):77-78.

③ 李祖丰.中学班级自主管理略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5).

④ 郭颖.心理辅导视域下的班级管理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2006(2):74-76.

猜你喜欢
思政工作班级
班级“无课日”
班级“四小怪”
小读者(2021年4期)2021-11-24 10:49:03
班级自主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24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52
煤炭企业人事管理工作中思政工作的融入及意义研究
国企企业文化和思政工作实现融合的有效方法与途径探究
高职院校思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青年时代(2016年20期)2016-12-08 13:48:32
心理健康教育对思政工作的影响分析
人间(2016年30期)2016-12-03 22:03:39
创新思政工作,提高人才素质
人间(2016年30期)2016-12-03 20:58:18
宣传工作对事业单位思政工作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