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积极应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题

2014-02-20 03:39:38蔡海云
科教导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社会职业规划就业

蔡海云

摘 要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一直是困扰学生、学校、政府的一个热点问题。大学生源扩招是导致大学生就业压力大的主要原因,经济危机的爆发使得大学生就业难上加难。本文主要从社会因素、经济形势、高校教育和学生自身几个角度对应届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形势进行分析,针对就业困难的原因,从社会、政府、学校、学生几个角度提出探索性的办法。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只有通过社会、政府、学校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协调、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地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促进大学毕业生的充分就业。

关键词 毕业生 就业 社会 职业规划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How to Actively Respond to the Problem of

Employment of University Graduates

CAI Haiyun

(College of Science,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200237)

Abstract Difficult employment of college graduates has been a hot issue troubled student, school, and the government. College enrollment is the main source of job stress, the economic crisis makes the students' employment difficult. This article from the social factors, economic situation, several higher education and students' own perspectives to analyze the reasons for the employment difficulties, from society, government, schools, students several angles to propose approaches. Difficult employment of college graduates is a complex social problem, only through coordinated social, government, schools and students to work together in order to really solve the difficult problem of graduate employment, and promote full employment of university graduates.

Key words graduates; employment; society; career planning

1 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1.1 毕业生人数剧增,就业形势更严峻

众所周知,读大学最终就是为了能找份好工作,可为什么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一直成为社会热点问题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即是出现了严重供大于求。每年毕业生数量严重超过了社会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数,2013年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699万,比去年增加19万,而2013年全国新增就业岗位仅为900万个。大学毕业生人数与就业岗位数的比例之低创下了历史之最。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为严峻。

当应届毕业生面临“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却面临“招聘难”的问题。有些公司虽然知道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大学生将会成为公司的骨干,但他们却不招应届毕业生。这些公司为何会不招应届毕业生呢?这值得当代毕业生认真思考。

1.2 经济危机导致了就业市场不景气

从2008年开始,因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国际社会金融海啸导致了金融机构的连锁性破产,引发了金融行业的裁员风潮,金融危机渗透到实体经济领域,对整个经济增长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对就业市场造成了很大的冲击。2011年欧债危机的爆发并不断向纵深演变,全球经济在“二次衰退”的悬崖边上徘徊,世界经济进入了又一个危险期。我国国内经济发展结构性调整面临着更多挑战,对外贸易增速回落,通胀压力冲击着大众的生活。就业市场出现严重不景气,很多企业为了降低人力成本不得不大规模裁员,同时很多作为吸引就业主体的中小企业由于受到劳动合同法、出口遇冷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业务订单明显降低,用人需求也明显减少,这给2013年毕业生就业带来很大的影响。

1.3 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不完善

从学校本身来讲,学校并没有完全适应就业市场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在整个高等教育过程中,理论教育仍占比过大,理论功底及其相应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构建极为薄弱;持续的扩招也不断稀释了大学既有的教育资源。对于大学生从学生到社会工作者的角色转变,大多数高校缺乏系统的职业生涯指导,导致学生即使拥有专业技能,却缺乏获取职业信息、展示专业技能、适应实际工作以及应对职业转换的能力。

1.4 大学生自身职业定位与市场需求存在偏差

首先,很多大学毕业生,尤其是知名院校的应届毕业生,刚踏入社会,就觉得自己高人一等,薪资要求比较高,即预期收入水平与用人单位提供的工資水平存在差距。其次,绝大多数应届毕业生只想在发达地区、高薪部门就业,不愿意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工作。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毕业生应该充分了解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才能在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2 如何应对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2.1 社会方面

企业在保证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应该接纳更多的大学生。大学生虽然刚踏入社会,工作经验匮乏,但大学生具有自身的优势,是可塑之才,企业应该善于聘用大学生,作为对社会作贡献的一种方式。

2.2 政府方面

政府应该发挥宏观调控作用,通过各种经济、行政、法律手段进行调节。首先,实现经济稳定发展,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含量,消除各种制度性障碍,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劳动力市场的调节作用,改革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疏通大学生在城乡、中西部之间的流动渠道;其次,面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开展积极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大学生的市场竞争意识;第三,积极拓宽就业渠道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降低自主创业制度的门槛,同时适当的减轻能扩大就业微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的税负,大力支持和发展我国的服务业、中小企业、集体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鼓励企业招聘大学毕业生;针对就业市场多方主体的需求,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和协调方式,使学校和企业能为满足彼此的需求而做相应的努力。第四,健全市场法制,维护企业和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努力规范就业市场;最后,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发挥市场服务功能改善就业评估体系以及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

2.3 学校教育方面

作为工作第一线的各大高校,要从企业用人的基本点方面来思考问题,积极对与专业相关行业企业用人需求进行调研,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才能培养出适应企业需求的人。当代很多学生把自己的思维都局限在课堂和书本上,对社会职业的需求状况不了解,等到毕业时再去了解为时已晚。所以,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和本领,这是当务之急,也是学校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学校应该努力把学生从课堂上、书本里解放出来,多一点机会和时间接触社会、接触职业。

在学生职业生涯指导方面,指导老师不能过早引导学生给自己的职业方向下定论,指导老师要教育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没有必要过早的把自己局限在某一个具体职业上,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引导学生注重培养自己的能力,随着自身个性的发展调整自身的职业规划。在职业生涯指导中,指导老师应该指导学生客观地对待外在环境,随着就业形势的变化调整自身的求职策略。

在职业发展教育方面,教育者应该告诉学生成功的起点一般是从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开始的,因为社会事实是:即使某个工作,是自己所选,但在具体工作中,都要做很多单调的、重复的、加班加点的工作,薪酬低福利差等,这些都会影响工作者对这份工作的喜好,如果我们的学生不能把不喜欢的事情做好的话,那就会堵塞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所以职业发展启蒙老师应该暗示学生:成功是由做好不喜欢的事情开始的。这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毕业生就业。

另外,现有的职业发展教育忽略了人的兴趣是可以培养的。现在职业规划经常以当前的兴趣点来决定职业发展目标,这就忽略了人的动态变化规律及人具有适应万物的能力。

各高校还应注重对毕业生就业咨询与指导工作,广泛搜集就业信息,形成信息传递网络,建立实训基地和内部常设市场等。学校与企业、社会之间形成良好的互通交流渠道,促进毕业生就业。

2.4 大学生自身

首先,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包括个人素质和能力。大学生要有良好身体素质,注重能力的培养,能力是个人素质的外在表现。把思维局限在课堂上和书本上的学生,对社会职业的需求状况不了解,在求职过程很难有竞争力。当代大学生必须有把自己事业与国家进步、社会的发展及人类的文明融为一体的品格,崇尚真善美,坚持真理,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其次,加强社会实践。大学生可利用寒暑假积极参加社會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

第三,正确定位、拥有乐观的心态。当前大学生求职择业应当面对现实,根据市场实际状况更新观念,拓宽思路,定位不能太具体,只要从大方向上基本吻合即可,不能局限于某个职业点。同时在就业面试环节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心理素质弱的学生,求职容易有心理障碍,临场发挥不好。例如:我的一名学生到单位去面试,等候面试时和其他面试者聊天时发现有北大的、有上海交大的、有复旦的,都是知名高校,因此他的心理上就败下阵来,觉得自己比别人差,没有竞争力。最后面试肯定是失败的。其实用人单位并不只是看中学校名气,更多看中求职者本身的学习能力、责任感。所以,大学生要保持乐观的心态,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四,借助各种渠道,把握就业机会。当前大学生可通过人才招聘会、网络招聘等途径,寻找合适就业岗位,积极主动地把自己的真实才干推销出去,珍惜和抓住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

第五,先就业后择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应转变就业观——先就业后择业,可以在先就业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使自我价值得到较大的提升,为未来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础。

第六,要相信兴趣是可以培养的。有些人刚开始对某件事情可能没兴趣,不愿意做,但是当干一段时间之后,用心做事,认真思考,努力把工作努力干好后,觉得领导对他比较满意,同事关系也比较融洽,对此工作就会小成就感,这样慢慢地就会由没兴趣变成有兴趣。所以,毕业生不管是在社会实践还是真正进入工作岗位后,都要脚踏实地、用心做事,才能有所作为。

当然,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只有通过社会、政府、学校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协调、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地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完善大学生就业机制,最终才能促进大学毕业生充分就业。

参考文献

[1] 黎大志,姜新生.困境与出路: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理性思考[J].现代大学教育,2009(5).

[2] 王保义.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与对策的深层次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2).

[3] 刘钧.金融危机影响下大学生就业问题探析[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4] 张海燕,赵军合,孙志勇.高校困难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探索与应对[J].教育与职业,2012(11).

[5] 李海萍,陈亮伟.大学生就业困境中大学应如何积极作为[J].江苏高教,2011(6).

猜你喜欢
社会职业规划就业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问题研究
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策略研究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8:54
民法公平原则的伦理分析
法制博览(2016年11期)2016-11-14 10:15:41
纵向社会的人际关系
河北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与管理的实证研究
体育时空(2016年8期)2016-10-25 20:41:55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问题研究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25:02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