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课堂师生问答模式研究*

2014-02-18 02:58黄宛辉
基础外语教育 2014年2期
关键词:英语课堂话语师生

黄宛辉

小学英语课堂师生问答模式研究*

黄宛辉

本研究通过课堂录音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小学英语课堂师生问答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小学英语课堂师生问答主要呈现为IRF模式,高年级的IRFR模式数量所占比例略高于中年级,中年级的IR[I1R1(I2R2)]F模式数量所占比例高于高年级,高年级IR1F1/R2F2模式数量所占比例略高于中年级,在小学英语课堂中,IR1F1/R2F2模式比较受学生欢迎。

小学英语;师生问答;会话结构

一、引言

外语课堂教学过程是课堂所有参与者之间的言语交流和互动的过程,问答属于典型的课堂言语事件(刘炜,2009)。在外语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师生问答的媒介往往是学习者的目的语本身,课堂师生问答存在着自己独特的规律,发展出独特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不同于一般学科的师生问答。其中,Sinclair和Coulthard(1975)总结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课堂话语,总结出“教师发起话语—学生回应—教师反馈”的话语互动模式,也称为IRF模式。

国外早期对课堂话语的系统研究是对课堂话语模式的探讨(林正军等,2009)。如Bellack等(1966),Sinclair和Coulthard(1975),Ellis等(2006)。其中Coulthard(1985)在他的An Introduction to Discourse Analysis一书中对英语会话结构和会话分析做了充分的描述。Levinson(1983)在他的Pragmatics一书中分析了会话结构和会话含义。Carter和McCarthy(1997)分析了人们生活中常见的情境下的会话结构,为我们进行真实、有效的交际提供了很多示范(转引自张海芝,2009)。

我国外语教育工作者对课堂问答话语的研究也给予了一定的重视。范文芳和马靖香(2011)对中国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四个阶段的英语课堂,教师使用IRF模式的特征进行研究,发现并讨论了四种不同形式的IRF会话结构,提出了英语课堂教学的两种不同交际模式。李悦娥和范宏雅(2002)及刘炜(2009)对外语课堂教师启动问答话语结构有相关的研究——前者的数据源于大学英语专业口语课的问答话语,后者的样本是中学英语课堂语篇教学中的师生问答话语,这两项研究的语料都是教师与个体学生之间的问答话语。刘炜(2009)在对国外课堂互动结构研究的已有理论框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评析了国内为数不多的几项英语课堂教师启动问答话语结构的描写模式,进而对复杂的话语结构描写给出了分析框架,最后对如何从有效教学的视角去建构外语课堂问答话语结构提出了若干建议。

总的说来,教学课堂上IRF三话步回合会话结构,多年来一直是语言教师和课堂语篇话语研究者关注和探讨的热点问题(Heap, 1985;Newman等人,1989;Mercer,1992)。但是,在这个框架下,国内关于语言课堂师生问答话语的研究数量极为有限,而专门针对小学英语课堂师生问答话语模式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对小学英语课堂师生问答模式进行多角度的深入分析应该会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用自然调查的方法,即在事先没有任何通知的情况下,对厦门市的小学英语课堂进行随堂听课,并对所听的课进行录音或录像。在两年时间内,共对13节小学英语课堂进行了课堂录音或录像。其中5节是小学中年级课堂,8节是小学高年级课堂,共得到课堂录音约9个小时。之后,所有录音均被转写成文字,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录音和文字材料进行了系统的统计分析。

本研究试图回答以下问题:(1)小学英语课堂的师生问答呈现为什么样的模式?(2)不同年级的师生问答模式有何异同?(3)哪种师生问答模式更受欢迎?

三、研究结果

1. 小学英语课堂师生问答模式

小学英语课堂师生问答话语主要呈现为何种模式呢?根据对录像转写的材料进行的相关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发现,在这13节课上,IRF三话步会话结构是师生之间交流的主要模式,占师生问答话语总量的65.8%,这一结果与很多专家学者的已有研究结果相似。如表1所示。

在小学低年级的课堂上,教师常常对学生的正确回答做出正面评价性反馈。例如,在三年级的一节课上,教师一边往黑板上贴一张“警察”的单词卡片图片,一边问学生:

T: Answer my question. Here, OK, look, is he a policeman? (I)

Ss: Yes, he is. (R)

T: Great! (F)

而在高年级的课堂上,教师有时也可能不做出正面评价性反馈,而是直接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修正,代替教师反馈。同时,教师反馈后,也可能补充相关信息作为后续话语。例如,在六年级的一节课上,教师请学生观看视频时产生的对话:

T: OK, this time please watch the video. Can you tell me what hit Peg's head?

S: A Frisbee.

T: Look, this is a Frisbee.(用PPT呈现图片)You can play Frisbee with your friends in the park. It's good for your health.

已经有不少学者对典型的IRF话语模式进行了评析,如贾爱武(1999)就曾指出,这种模式对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准确性上功不可没”,但是,目前对外语发展的要求不仅强调语言的准确形式,而且还要求语言内容和交际能力。显然,IRF模式已不能满足这一要求。胡青球(2007a)认为,在这种IRF模式的教学环境里,学习者在外语发展上可能会出现三个问题:第一,与教师相比,学生说目的语相对较少;第二,学习者几乎始终处于被动地位;第三,学生只能像学习机器一样做出反应,而不是积极地处理信息。因此,这种孤立的“提问—回答—反馈”模式无论怎样操作都很难给学生创造足够的交际机会。

教师在课堂中使用这种师生问答话语模式能够及时地得到反馈。而小学中年级的学生由于受所掌握的英语语言知识、技能等方面的限制,其英语语言输出量还不可能太大。因此在语音学习、

纠正等教授英语的初级阶段,这种师生问答话语模式是必不可少的。

表1 小学英语课堂师生问答模式统计结果

2. 不同年级师生问答模式的差异

范文芳和马靖香(2011)对我国小学、中学、高中和大学四个阶段的英语课堂中,教师使用IRF模式的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了四种不同模式的IRF会话结构,即典型的IRF会话结构,IRF“零反馈三话步回合”会话结构,IRF“多回应话步回合”会话结构和IRF“多反馈话步回合”会话结构。他们提出,在英语教学的不同阶段,IRF模式会呈现出不同的形式。有意识地对两种模式进行调节使用,是英语教师在课堂上一个重要的教学行为。胡青球(2007b)认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的英语课堂中的师生会话会更复杂、更灵活。通过分析课堂录音转成的文字材料,我们分别对小学中年级(三、四年级)和高年级(五、六年级)英语课堂出现的问答话语模式的类型及所占的比例进行了统计,结果如表2和表3所示。

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小学中年级和高年级师生问答话语模式的共同点是,典型的IRF模式都占大多数,分别为65.85%和63.24%,这说明不论是中年级的英语教师还是高年级的英语教师,在一定程度上仍控制着课堂内容和操作。但是,我们从表中数据也可以看出,IRF“多回应话步回合”(IR[I1R2(I2R2)]F)模式也占有一定比例,分别为中年级的15.24%和高年级的8.54%;而IRF“多反馈话步回合”会话结构(IR1F1/ R2F2)模式所占比例普遍偏低,分别为中年级的4.87%和高年级的6.83%。

下面两段对话选自四年级和六年级的课堂:

T: Read the text again and answer my questions. Then underline the answers. Are you ready? (I)

Ss: Yes. (R)

T: The first one. Is there a house near the river, Ziyan? (I1)

S: Yes, there isn't. (R1)

T: Yes, there isn't? Sit down, please. Beihan, you please. (I2)

Ss: Yes, there is. (R2)

T: Very good! (F)

在上面的例子中,学生第一次回应的答案内容不正确。教师再次引发问题,让另一个学生回答。这次回答是正确的,于是教师做出正面评价性反馈。

但是,我们观察发现,在小学英语的课堂上,

并不是所有的IR[I1R1(I2R2)]F模式都是由于教师对学生的第一次回应不满意造成的,教师在第一个学生回答后再次引发问题,这常常是作为教师教学的一种策略(范文芳、马靖香,2011)。例如,有时教师为了试探学生是否真正地确信自己的回答是正确的,便会在学生第一次回应正确后,不做出正面评价性反馈,而是再次引发问题。请看下面的例子:

表2 小学中年级英语课堂师生问答模式统计结果

表3 小学高年级英语课堂师生问答模式统计结果

T: Now who is the burglar, can you guess? (I)

S1: She is Lucy. (R)

T: She is Lucy. Are you sure? Who is the burglar? (I1)

S2: En, she is Lucy. (R1)

T: She is Lucy. Are you sure? Who is the burglar? (I2)

S3: She… She is Lucy. (R2)

T: Yes, great! (F)

教师对第一次正确回应不做出正面评价性反馈,而是在有意试探学生是否确定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是什么。我们认为教师需要谨慎使用这种做法,特别是对中年级的学生。他们十分崇拜教师的权威,本来是信心满满地回答教师的问题,但是教师的这种做法却可能传递给学生“自己的回答是错误的”这样的信息,于是他们会不断地胡乱猜测答案,最后使自己产生沮丧心理,从而引发丧失学习自信心的不良后果。

我们还发现在六年级的课堂中出现了新的、更为复杂的师生问答话语结构。下面是来自六年级某班的一段师生对话:

T: Look at this picture. Who is she?

S: She is Nina.

T: Yes, she is Nina. And she is new to us. 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bout Nina?

S1: What's her job?

S2: What is she going to do tomorrow?

S3: Is she happy every day?

T: Great! But I don't know the answer, either. Let's watch the video and find out the answer.

(学生观看视频)

T: OK, got the answer?

S: She is a model.

T: Yes, she is a model. And what do you know about a model?

S1: She is very tall and beautiful.

S2: She can travel all around the world.

S3: She can have lots of money.

T: Any different opinions? (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吗?)

S4: She cannot eat lots of good food.

S5: She cannot live with her family very often.

S6: She doesn't have spare time.

在这则对话中,教师就课文中的一个人物(模特)的职业进行讨论。对于模特的话题学生似乎有很多话要说。由于教师对一个学生的回应做出了多次反馈,并不断追问,鼓励学生做出更多的回应,从而引发了比IRF三话步更复杂的问答模式,与此同时,教师还启发学生进行提问。Thornbury(1996)总结了真正意义上的交际课堂话语的特点之一就是课堂上有交互式提问,即学生有自发性启动。

3. 学生对师生问答模式的态度

针对学生对课堂师生问答模式喜好的研究,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围绕学生对英语课堂师生问答模式的看法及总体印象,我们共设计了6个问题。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50份,当场收回有效问卷400份,统计结果见表4。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IR1F1/R2F2模式最受学生欢迎。请看以下一段六年级英语课堂上师生的问答:

T: As we know, Claire is new here and she is

shy. So does she have many friends here now? (I)

表4 小学生所喜好的师生问答模式统计结果

S: No, she doesn't. (R1)

T: Yes, you are right. And who can help her? (F1)

S: I think Paul can help her. (R2)

T: Maybe, but why can Paul help her? (F2)

S: Because Paul is her friend, and he has got lots of friends here. (R3)

T: Sounds nice. But how can Paul help her? (F3)

S: Perhaps he can introduce her to his friends. (R4)

T: Wow, that's great! Has Claire got lots of friends now? (F4)

S: No, she hasn't. (R5)

T: She hasn't? Why? (F5)

S: Because they are both very busy with their studies, they haven't got much spare time. (R6)

T: Oh, poor Claire! (F6)

S: And poor Paul, too! (R7)

(全班学生哈哈大笑)

在以上例子中,教师引发问题后,学生开始回应。在学生回应的过程中,教师多次做出正面评价性反馈并接着引发问题,当学生回应完毕后,教师做出总的正面评价性反馈。新课程理念倡导以“学生为中心”,而教师则是“管理者”“辅导者”和“引导者”(应惠兰等,1998;周星、周韵,2002)。在师生问答模式中,教师要通过提问和评价性反馈等方式引导学生多思考、多开口,通过师生真正意义上的交际活动来帮助学生得到足够的语言输入和输出,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从听课现场可以观察到,由于师生间的问答真实自然,主题鲜明,语言鲜活,信息量大,学生在教师充满交际价值的话题发起中激活了英语思维,表达了自己真实的情感体验,从而发展了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整个课堂洋溢着宽松和谐的氛围,学生的情绪非常高涨。

四、结语

从问答模式的角度去把握课堂师生问答领域的研究有助于教师从整体构建中去考察问题设计、提问技术及反馈方式,从而保证课堂问答话语的有效性。这就需要广大小学英语教师对课堂话语的产生及其背后的理念及效应有深刻的理解与洞察,从而能在课堂中着力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用英语交流的能力。

Bellack, A. A. & J. R. Davitz. 1966.The Language of the Classroom: Meanings Communicated in High School Teaching[M].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Carter, R. & M. J. McCarthy. 1997.Exploring Spoken English[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oulthard, M. 1985.An Introduction to Discourse Analysis (2nd ed)[M]. London: Longman.

Ellis, R., Loewen, S. & R. Erlam. 2006. Implicit and explicit corrective feedback and the acquisition of L2 grammar [J].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28): 339—368

Heap, J. L. 1985. Discourse in the production of classroom knowledge: Reading lessons [J].Curriculum Inquiry, (3): 247—279

Levinson, S. 1983.Pragmatic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Mercer, N. 1992. Task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A]. In Norman. K. (ed).Thinking Voices: The Work of the National Oracy Project[C]. London: Hodder and Stoughton.

Newman, D., Griffin, P. & M. Cole. 1989.The Construction Zone: Working for Cognitive Change in School[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inclair, J. M. & M. Coulthard. 1975.Towards an Analysis of Discourse.[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Thornbury, S. 1996. Teachers research teacher talk [J].ETL Journal, (4): 279—289

范文芳,马靖香. 2011. 中国英语课堂上的IRF会话结构与交际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J]. 中国外语,8(1): 65—71

胡青球. 2007a. 优秀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特征分析 [J].山东外语教学,(1): 56

胡青球. 2007b. 中外教师英语课堂话语对比分析——个案研究 [J]. 国外外语教学,(1): 32—36

贾爱武. 1999. 语言课堂话语模式的分析和改进 [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4): 72—73

李悦娥,范宏雅. 2002. 话语分析 [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林正军,刘永兵,王冰. 2009. 国内英语课堂话语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17(1): 100—104

刘炜. 2009. 外语课堂教师启动问答话语结构研究:理论框架、描写模式与有效教学 [J]. 外语与翻译,(4): 43—53

应惠兰,何莲珍,周颂波. 1998. 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改革——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 [J]. 外语教学与研究,(4): 68—71

张海芝. 2009. 英语会话结构分析及应用价值 [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33

周星,周韵. 2002. 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的调查与分析 [J]. 外语教学与研究,(1): 59—68

通讯地址:361009 福建省厦门市五缘实验学校

电子信箱:577508402@qq.com

编辑:张翅

G623. 31

C

1009-2536 (2014) 02-0033-06

2014-02

* 本文为厦门市“专家型教师培养对象”东北师大高级研修班课题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英语课堂话语师生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用爱浇灌英语课堂
让快乐回归英语课堂
麻辣师生
高效英语课堂的打造
让初中英语课堂充满活力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