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习得中学习态度的相关研究

2014-02-17 06:30毛文艳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4年1期
关键词:二语习得情感因素学习态度

【摘 要】情感因素是影响二语习得的一个重要方面。动机、态度和性格是情感因素的三大部分。比较而言,态度具有很强的主观性,且这种主观性往往较稳定,一旦形成就不太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而变化。由于主观性太强,以及实证研究的操作难度大,学者们对学习态度的关注相对较少。本文拟从学习态度的定义、分类,影响学习态度的因素等方面来探讨学习态度,并通过对上海交通大学留学生做问卷调查,来探讨与二语习得学习态度相关的因素。

【关键词】二语习得;情感因素;学习态度

随着中国的地位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不断提高,汉语变得越来越流行。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到中国来学习汉语。众所周知,学习外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影响学生二语习得的因素有很多,情感因素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情感因素主要有:动机,态度和性格等。性格是一个人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的,不容易轻易改变。动机也是一个客观的因素,但是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而改变。相比较而言,态度具有很强的主观性,而且这种主观性往往偏于稳定,一旦形成就不太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而变化。由于主观性太强,以及实证研究的操作性难度大,故而学者们对学习态度的关注还是相对较少的。目前学术界对二语习得情感因素中动机和性格的研究远远多于对学习态度的研究。本研究通过对上海交通大学汉语语言生做问卷调查,来探讨与二语习得中学习态度相关的因素。

一、态度

1.态度的定义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2005):态度,名词,①人的举止神情:态度大方︱耍态度;②对于事情的看法和采取的行动:工作态度︱端正态度︱态度坚决。当然,学习态度的“态度”应取态度的第二种意义。迄今为止,学者们对学习态度的定义各有说法。被学术界普遍接受的是 Gardner 的观点:态度是一种“心理和神经的准备状态,它通过体验得以组织,对个人与此有关的所有目标和情形中所做出的反应而产生方向性和动力性的影响”。态度包括认知成分(对某一目标的信念)、情感成分(对某一目标的好恶程度)、意动成分(对某一目标的行动意向和实际行动)。第二语言学习中,态度可从三方面来解释:学习者对目的语人群和文化的态度、对学习行为本身的看法以及对来自于其同种母语者的负面影响的抵制力。(王伟,2009)

2.态度的分类

学习态度主要分为积极态度,一般态度和消极态度。持积极态度的学习者往往表现为自觉、主动、认真地学习,并对学习本身有浓厚的兴趣;一般态度是指对目的语缺乏主动和热情,兴趣不强,只是为了达到某一目的,如考试及格等而采取的行动倾向。消极态度指学习者既无自觉要求也缺乏学习目的语的兴趣,把学习目的语看做一种沉重的负担,这种学习态度如果不及时纠正,久而久之,还会形成恶性循环,直至最终放弃学习目的语。

二、学习态度的重要性

Krashen的“情感过滤假说” (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也叫“屏蔽效应假说”)是学习态度的重要理论依据。二语学习者在课堂上或在生活中接触到的目的语被视为目的语的输入(input)。但是学习者在一定时间内学到的目的语,即吸收(intake),却远少于输入。Krashen认为人类对语言的这种堵塞现象,是由于个体的情感对目的语的输入产生了过滤作用,而导致吸收总是小于输入。这就是著名的情感过滤假说。(刘珣,2000)根据这一假说推知如果学习者目标明确﹑学习动机强、态度积极、自信心强等,情感过滤就弱;反之, 情感过滤就强。理想的二语习得状态是吸收等于输入,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二语学习者只能尽可能减弱对目的语的情感过滤,使吸收的目的语接近输入的目的语。二语习得过程中, 如果情感过滤过强, 语言输入就不易进入大脑固有“语言习得机制”(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 进而影响语言习得。因此,情感因素对二语习得的影响也至关重要。态度是一类很重要的情感因素,对个体的影响也很大,自然在二语习得过程中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Ellis(1994)认为态度在影响学习者外语学习成果的同时也被学习者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成功体验所影响着。Naimanetal(1978)也认为在许多情况下,态度和动机是预测第二语言习得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石英,2009)

三﹑影响学习态度的因素

影响学习态度的因素有:对目的语和目的语文化的态度,对目的语国家和人民的态度;对教学环境、教学成效的满意度;学习者的家人朋友等对目的语国家的文化、社会和目的语的态度;国家的语言政策等。

Larsen—freeman和Long(1991)提到了父母、朋友、学习环境、老师以及种族情感等会影响二语习得。(石英,2009)

刘珣(2000)提出影响二语习得学习态度三个方面的问题:①对目的语社团和文化的态度;②对目的语的态度;③对课程和教师,教材的态度。(刘珣,2000)

在影响二语习得的各种因素中,学习者对以目的语为母语的族群的态度受到最为广泛的关注和研究。西方有研究表明,如果学习者对第二语言本身或对操该语言的人抱有否定或敌视、厌恶的态度,就会妨碍他顺利习得二语;相反,如果学习者对某外族文化有好感,渴望了解其历史、文化及社会知识,向往其生活方式,就会促进他们的二语习得。Seherer和Wertheimer(1964)研究发现,美国学习德语的大学生中对德国人和他们自己操德语持正面态度的,德语成绩也相对较好。(石英,2009)这恰恰证实了Lambert的论断:“学习者对以他所学外语为本族语的民族所持的态度和他自己的民族中心感的责任,决定着他学此语言能否成功。”(吴雪云,1997)

Swanes(1988 )对挪威一所大学学习挪威语的167名留学生进行了调查,得出“对挪威人的态度与挪威语的成绩呈负相关”的结论。对挪威人民有好感者挪威语反而学得不好。Swanes对此的解释是:相比于那些挪威语学得差的受试,水平高的受试者能依靠其语言能力去了解挪威社会及人民,因而也能以批判的态度去更充分全面地去评价它们。实验者们认为,客观评估目的语国家及其人民比盲目崇拜它们更重要。至于不同实验之所以得出不同的结果,大概是因为影响语言学习的其他因素在起作用,例如年龄、学能和动机等。(石英,2009)endprint

四﹑本调查的结果

本调查共发出问卷90份,收回83份,有效问卷70份。调查的对象主要是上海交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初一、初二和初三的汉语语言生。

问卷共设置了35个问题,个人信息类的问题有六个。跟学习态度有关的问题28个,全是选择题,每个题有1~5个同类但程度不同的选项组成。问题主要是依据刘珣(2000)提出的影响学习态度的三个方面来设置的。

第1~7题考察学习者对学习的态度;第8题考察学习者对目的语文化的态度;第11,13~15题考察学习者对汉语本身的态度;第17~21题主要考察学习者对汉语课程,课堂教学的态度;第22和23题主要考察学习者对教师性别的态度;第27~28题考察国家层面的激励对学习者态度的影响。第9,10,12,16,26是其他跟态度有关的因素。最后一题是开放性的问答题,学生可答可不答。由于时间和个人能力有限,分析本调查结果主要用的是Excel2007软件。

1.学习的态度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

考虑到学生学汉语的成绩不容易界定,那么本研究的学生成绩主要是参与本问卷调查的学生在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的精读课成绩,一般认为精读课是相对综合的一门课程。

按照传统的对学习态度的分类,本研究在统计结果时把学习态度分为积极态度,一般态度和消极态度。根据统计的结果,本研究只采取了求平均数的做法,认定高于或等于平均成绩的学生的成绩较好,低于平均成绩的学生的学习成绩较差。具体分析见表格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学习态度积极的学生中有四分之三的学生成绩较好,一般态度中成绩好的学生占一多半。出乎意料的是,对学习持消极态度的学生中有62.5%的学生成绩较好。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这一现象至少可以说明学习态度对学习成绩的影响不呈绝对的正相关,再者学习成绩除了受学习态度影响外,还受很多其他因素影响。至于到底还有哪些因素影响学习成绩,则不是本文研究的内容。由于较好成绩在消极态度中的比例本身较小,仅凭消极态度中成绩较好和较差的比例对比还不足以说明消极态度与学习成绩呈负相关。

2.响学习态度的因素

前面已经提到,本问卷中影响学习态度的因素主要是根据刘珣(2000)提出的影响学习态度的三个方面来设置的:对目的语文化和社团的态度;对目的语的态度;对课程,教师和教材的态度。在此基础上,本调查又加了几个因素,如下表所示。用求平均数的方法得出的各因素对学习态度的影响度见下表,表中排序是按对学习态的影响度由大到小来排列的,表1是按大的分类来排列的,表2则是按具体的因素来排列的:

无论是表2还是表3,教学方法对学习者学习态度的影响都是很大的。那么,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工作者们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在不断地摸索中找到最有效最实用的教学方法。从表2可以看出,功利性因素对学习者的学习态度的影响仅次于教学方法,而其中的“汉语对学习者将来的生活有用”这一因素是所有因素中影响最大的,这从表3可以看出来。这一现象证明汉语在国际社会的影响正逐步扩大,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增强,汉语的国际地位也逐步凸显,进而可以推知,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非汉语母语者来学习汉语,这对于对外汉语教学来说,将会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更大的挑战。从表3可以看出,教师的性别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影响最小,82.46%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性别对自己的学习态度没有影响,只有17.54%的学生偏好女老师,而这些学生都是男性,由此可见中国的“异性相吸”和“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的观念对学汉语的外国学生并不完全适用。

3.对汉语的态度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

从表2和表3可以看出,对汉语的态度与学习者的学习态度的相关性较小。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对汉语的态度与学生的汉语成绩也没有呈固定的相关关系。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对汉语有消极态度的学生中,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的比例反而远远大于成绩差的学生的比例,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明对汉语的态度与学习成绩呈现着负相关。又由于成绩较好的学生在消极态度中所占比例本身较小,则该结论仅供参考,若要得到明确结论则还需作更多深入细致的研究。

4.对目的语文化的态度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

根据上表,对汉语文化持积极态度的学生,学习成绩一般较好。总的来看,对汉语文化的态度与学习者的学习成绩呈正相关。那么,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教学工作者应努力培养学生对汉语文化的积极态度。

5.影响学习态度的因素中的国别差异

从表6和表7可以看出,认为教师的表扬和周围人对汉语的态度对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影响一般或较小甚至没有影响的学生中,欧美人占了绝大部分,日韩学生只占很小的比例。这一现象主要源于欧美人注重个性独立,不是特别在意他人的意见和看法,而日韩学生相对内敛,含蓄,而且团体意识较强,较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相比较而言,欧美学生认为学习是个人的事情,自己的学习态度由自己决定,与老师表扬不表扬关系不大。日韩学生则普遍认为教师的表扬会促进他们积极地学习。

此外,根据开放式问题的回答,有学生认为其他因素诸如其配偶的工作,上课的时间以及利用影视教学等因素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态度。

五、总结

二语习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的情感因素尤为重要,而态度作为情感因素的组成部分,也对二语习得产生重要的影响。单从逻辑思维来看,学习态度与二语习得的成效应呈正相关:态度积极的学生,学习成绩好,但经过一些实证研究发现:学习态度并不总是与学习成绩呈正相关:消极的态度也有可能产生好的学习效果;而积极的态度并不总能获得好成绩。目前学术界对相关事实还缺乏完善且全面的解释。因此,我们对学习态度与学习成效的研究还是任重而道远的。此外,态度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诸如:对目的语文化和社团的认识,对目的语本身的认识,课堂教学的水准,教材的选择,教师对学生的鼓励等等。这些因素中有些对学习态度影响较大,有些影响较小,有些有积极影响,有些有消极影响。各种情况不一而足。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本文的研究范围和研究结果都很有限,期待学术界对二语习得的学习态度能有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2]王伟.情感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09(3):155-160

[3]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4]石英.浅论二语习得中的态度因素[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2):69

[5]吴雪云.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情感因素[J].外语电化教学,1997(4):21-23

作者简介:

毛文艳(1987~),湖北襄阳人,上海交通大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二语习得情感因素学习态度
情感因素对高校训练队训练影响分析
高职院校英语视听说教学改革探究
落实“两个关注”,促使课堂评价走向有效
二语习得的关键期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义务教育学生参加课外补习对学习态度的影响研究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低年级学生英语写作母语迁移影响实证研究
关于小学英语教学中情感因素的应用探讨
高中生二语(L2)习得的性别个体差异
你的学习态度怎么样?
网络学习社区中情感因素和社会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