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鸿翔
摘要:“有规划——有定位——有坚持”的家访操作过程,适合当代中职学生的教育。依据“由近及远、由集中到分散、由特殊到一般”的原则,“领着学生家访、前置性家访”等行之有效;只要我们用改革的思维去践行传统家访,就必将使其蓬发出新的生命力。
关键词:中职;班主任;家访
“教育是慢的艺术”,教育的爱,埋藏在教师平凡的日常细节里,彰显在教师繁难艰辛的教育实践中,凸现在教师对优良传统的坚守上。就如渐行渐远的传统家访,班主任用心去走遍它的角角落落,它最终必然会绽放出绚丽的花朵,结出累累硕果。
一、 现状:“家访”行走在消逝中
1.家访受到现代化、信息化冲击
QQ(群)、校讯通等家校联系平台不断推陈出新,它们拓宽和丰富了家校联系的途径和方式,使得上门入户式的传统家访遭受冷遇,日渐式微,基本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2.家访面临诸多困难
(1)教师畏难,学校为难。班主任除了繁琐的日常班级管理工作,还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一个班的学生,量大面广,班主任若要完成全员家访,时间上缺乏保障,精力上无法顾及。
(2)学生发慌,家长发愁。特别是在中等职业学校里,学生获知班主任要去上门家访,往往是以为老师要上门“告状”,本能地拒绝。
二、 期待:“家访”给力中职学生教育
中职学生中,单亲、贫病、残疾的家庭相对比较多,他们往往在思想、心理或行为上存在偏差。学生家长的层次也相对比较低,有的家长忙于生计或者生意,对孩子无暇顾及,放任自流。这些因素都不利于学校教育和学生成长。
打电话、发短信等现代化、信息化联系方式丰富了家校联系途径,可它们毕竟是“背靠背”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弱化了情感交流,有时还会引起误会。“面对面”的家访却有其独到的优势:班主任在态度上主动,对学生和家长在面子上尊重,大家在情感上可以互动。班主任克服重重困难进门家访——彰显了师者的爱心,它能有效化解教育中的种种困难。班主任为了“你们的孩子”登门家访——体现了师者的诚心,它能以行动感动家长,促使他们主动配合、支持学校教育。班主任为了“孩子你”上门家访——展现了师者的决心和信心,它最终可以感化学生。
三、 实践:用爱铺路,执着前行
1.给家访一个科学的规划
(1)安排好进程。
为了让家访成为一种常态化工作,使学生、家长以正常的心态对待家访,需要对家访的进程合理设计。家访的进程安排要符合逻辑,一般由近到远(由熟悉地区向陌生区域拓展);要注重效率,由集中到分散(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舆论和正常的心态);要把握主次,由特殊到一般。
班主任尤其要注意由特殊到一般的原则。新生入学以后,要及时筛选出特殊学生,并且尽早对其进行家访。这样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特殊学生情况,尽早争取家长配合,及早针对性介入。若到特殊学生暴露出问题再去家访,亡羊补牢,交流氛围和效果就会变质。
(2)选择好时间。
家访时间的选择以定期为主,随机为辅。每周五放学是家访的主要时间,放学早,时间有保证。尤其是住校学生,周末思家,家长也记挂孩子回家,会特意进行准备,容易找到情感交汇点,便于营造教师、学生、家长真心深入沟通的气场。
对通校学生的家访,可以随机选择平时放学或者晚自修时间,自由度更大。
(3)挑选好地点。
狭义的家访是在学生家中进行,但其最终目的是通过教师主动出击与家长交流沟通,了解学生家庭信息,寻求教育合力。因此,对家访的空间可以进行拓展。对于不同职业,不同工作岗位的家长,可以灵活挑选交流地点,可以在田间地头,可以去车间作坊,有时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它更体现师者的真诚,更能触动学生的心灵。
【家访手记1】周末,由学生领着我去家访
这周五放学不开教师会,我就按照原来的分组安排,让沈银桦、王林峰、周明龙、宋其凯赶紧登上了我的车,让他们带着我去他们家里逐个家访。今天从临浦到戴村,再到楼塔,行程满满。
周明龙的妈妈在戴村一个车床厂长上班,和我一样不是萧山籍人士,很瘦小的一个,普通话也不太标准。我、周明龙、周母在嘈杂恶气冲天(旁边有个饲料厂)的厂门口进行了交流……我想这样的情景,对每一个同学都有触动。
最后去的是沈银桦家。他爸爸特意请假回来接待我,很让我感动。沈家里房子很好,家具也不错,但是很凌乱,可以看出是一个没有女主人的单亲家庭。交流中沈父欲言又止的样子,这和沈平时聊及的父女关系不好相符合……看样子还是要找机会做做双方的思想工作。
回到家已经晚上六点半了,所幸都碰到了家长并和他们进行了交流沟通,收获颇丰。学生自己带着我家访,可以少走很多冤枉路,效率就是高。
王林峰父母给我准备了很多东西,我最怕这个了。我就拿了一点他们家自己晒制的菜干。(2013.5.10)
2.给家访一个准确的定位
(1)前置性家访——让抵触者喜欢。
在一届新生报到前,根据新生的录取信息,可以就近对学生进行前置性家访。前置性家访有以下作用:
第一,为新的班主任征途奠基。了解学生,了解家长,也让他们了解班主任,这既为开学做准备,更具有辐射效应,更多的家长和学生会知道——我们的班主任很有心,很负责,我们的学校很让人放心。
第二,为家访工作开局。在前置性家访中,大家素昧平生,相互之间就是一种轻松的交流沟通,让学生和家长都认识到真正的家访就是这个样,为家访正名。为以后进行全员家访也作了铺垫——可以让学生明确家访是班主任的一项常规工作,将来每个学生家庭都是访问对象,应该正确看待。
【家访手记2】对曹同学的前置性家访(第一次家访)
2012年8月27日,再过几天,就要迎来新的一届学生了,我对学校附近的新生展开登门家访。电话联系曹同学时,感觉他说话非常老到,待人处事很有很有分寸。他从外面汗流浃背地赶了回来,和他妈妈一起在家里接待了我。根据我的直觉判断,他会是一个让我操心的学生——时髦的着装,前卫非主流的发型,和他在电话里的言谈有反差。当时我想,如果他有问题,肯定是让我棘手的问题。但是看他待人接物这么成熟,我决定尝试培养引导。
(2)鼓励性家访——让自卑者自信。
中职学生需要鼓励,有心及时设计鼓励性家访,让中职学生重拾自信是激发学生潜能,推动学生进步的捷径。老师和父母的认同是对学生最大的鼓励。在家访的过程中,要不失时机地把学生的点滴成绩当着他的面带给家长,让家长在分享喜悦的同时,发现和认同孩子的进步。每次运动会、技能比赛、综合考试之后,都是进行鼓励性家访的契机,把好消息带给家长,把信心留给学生。
(3)慰问性家访——让无助者温暖。
在班级中,由于家庭的原因,有的学生需要特别的关怀:有的家里父母离异或者单亲缺少温情;有的家里因病致贫或因残致贫需要救济……这些学生往往思想上需要指导,心理上需要疏导,行为上需要引导,班主任不能忽略慰问性家访。在过年、过节等特殊时间进行一次精心设计的慰问性家访,绝对是一种温暖人心的上佳选择。
【家访手记3】过年前去黄婷家家访
前段时间黄婷的父亲去世,她请了几天假。期末考试结束,听黄婷说,妈妈准备让她去实习,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但是黄婷还是想去考大学。放寒假了,就要过年,我决定去她家看看。
走进黄婷家,家里确实比较艰苦,因父亲的病致贫,母亲身体又不好(广西人),下面还有一个小弟弟。
我把成绩单带过去了,帮她们当面进行了分析,成绩进步很大。我劝说黄母让她参加高考,这是人生的一个机会,最终同意了,希望黄婷能珍惜机会。
就要过年,我把随身带的200元钱留给了她们,虽然最后没有收下,可以看出他们还是万分感激。(2011.1.26)
(4)惩罚性家访——让迷失者警醒。
学生对于家访的排斥,主要源自于家访目的的单一化——以惩罚为主。安排家访,大多数班主任首先想到的往往是班级中那几个“不听话”的学生;学校里提起家访,总是说“表现不好”的学生家里要去看看。
在惩罚性家访中必须注意几个方面:首先,家访的目的是为了消除家校联合教育上的脱节现象;其次,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最后,也要肯定学生的闪光点,消除学生“家访即告状”的偏见。
3.给家访一份持久的力量
(1)再遥远的路我也会来。
全员家访到了后期,学生更加分散,路途更加遥远,行程更加耗时,更加考验班主任的毅力。学生对家访的态度也在发生变化,会从起初排斥变成期盼,考验着班主任的责任心和人性。再遥远的路我也会来,班主任以有始有终的善行塑造自己的高贵品格。
(2)再多次访问我还会来。
在中等职业学校中,特殊学生的教育始终是班主任的一项重点和难点工作,家访对特殊学生的教育很有成效。班主任可以根据不同情况,抓住契机灵活多次进行“鼓励性”家访、“惩罚性”家访或“慰问性”家访,最终实现特殊学生的转化。
【家访手记4】对曹同学的n次家访
2012年11月24日晚,第二次登门家访:起因——临时班长卸任,平时言行散漫,其中考卷上极不文明受处分,谋求后半学期改进。接待——曹同学、曹母、不明身份阿姨。结果——通过实物向曹母展示了问题,曹同学要反思错误;了解到了曹同学的要求(希望换实训小组,实训老师不要对他有成见);实施“数学看书自学本”,在家坚持每天学习半小时以上;曹母认为给他一个处分是有用的。疑问——怎么总是不见曹父?
2012年3月13日下午,第三次登门家访:起因——新学期开学以来,和上学期末的良好表现有巨大反差;又听其母说在闹请假或者休学。接待——曹同学、曹父、曹母、曹母小姐妹(以前不明身份者)。过程——曹同学表现出了破罐子破摔的态度,希望我不要管他;他的不合作态度遭到曹父的批评,曹母很无奈。结果——明确要求曹同学负责任,有底线;请曹父母关注真实想法;父很感激,很内疚。疑问——母的小姐妹多次在场,为什么?
2013年8月23日上午,第四次登门家访:(母亲接待)暑假即将结束,了解假期的情况,提醒准备进入学习状态。特别强调,任课老师反映,上学期后半程表现很好,希望保持。曹母很欣慰,一边一直不吭声的曹同学也露出了笑容。
四、成效:春色满园关不住
1.和谐了家校关系,形成了教育合力
通过主动家访,班主任把诚心带给了家长,把尊重带给了家长,把爱心献给了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心与心的碰撞,促进了相互理解,增加了相互信任。特别是家长对班主任和学校的理解、支持和信任,让学校教育更自信,更有效。
腊月十二月廿六,下大雪,我对周家栋同学的家访是在商业城他父母的服装店里进行的。以前,他父母很少主动给我打电话了解在校情况。自此以后,他们每隔几周就会主动联系我,周家栋在学习和工作上进步很快。
2.更新了家长理念,拓宽了学生前程
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在普通老百姓心中并未得到认同和重视。很多家长认为孩子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以致对孩子丧失信心,不再关注。班主任借助家访机会对家长进行职业教育的政策宣传、解读,让他们端正认识,转变理念:职业教育升学有希望,就业有门路,接受适合孩子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3.收获了教育惊喜,坚定了教育理想
在中职班级管理中,我始终认为家访是解决教育难题、助推班级发展的灵丹妙药,始终坚持如一。每当我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总能比较快地引着它进入状态,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因此,我也收获了很多教育惊喜:2005年入学的高一(3)班,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我们荣获了杭州市先进班集体。2010年下半年,我接手了各方面考核比较落后的一个09级旅服班。
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中等职业教育工作者,在职业教育根基比较薄弱的当下,我就脚踏实地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就中职班级管理而言,虽然生源比较落后,尽管家长不够支持,但事在人为,这一切可以改变。通过全体职业教育同仁的同心戮力,职业教育一定会迎来大发展的春天。
参考文献:
[1]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M].长沙:岳麓书社,2004.
[2]匡瑛等.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中等职业学校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王宝祥.新时期中小学班主任培训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朱永新.新教育[M]. 桂林:漓江出版社,2009.
[5]徐凌云.班主任非常道[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第二中等职业学校 31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