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的个性在历史与社会课中飞扬

2014-02-14 14:35洪福珍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4年3期
关键词:个性学生

洪福珍

摘要:在这个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突出以人为本,注重个性化和多样化。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既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新时期教师的重要责任。由于人的个性主要是在学校受教育的过程中形成的,因此,身为历史与社会教师,如何在历史与社会课中发展学生个性,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拟从六个方面谈些浅见。

关键词:学生;个性;历史与社会课 ; 飞扬

个性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之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亦指出,“强调个性是现代化社会的标志,在面向未来的社会课程中占据中心位置的应该是人而不是科学本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教育发展大会编著的《学生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则将“培养一个人的个性并为他进入现实世界开辟道路”作为教师将来的任务。

何为个性?心理学认为,所谓个性,是指个体在物质活动和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系统。通俗地说,儿童的个性,即儿童的个别性、特殊性和个体差异。个性既非天生,也非人在出生后就立即形成,而是在心理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形成。“一定水平”指的是儿童的认识要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水平和具有完整的自我意识,情感要发展到能正确地自我体验,意志要发展到能实行良好的自我控制,从而整合成一种稳定的精神面貌,即个性。因此,学校的教育过程实质上就是儿童个性的形成过程。古今中外富有成就的政治家、作家、科学家、艺术家、诗人、学者无不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作为发展阶段的儿童,有着深不可测的巨大潜能和独特的个性。他们的创造性储存在个体的遗传基因中,挖掘他们的智慧和创造潜能,就抓住了提高教育水平的关键,其效果将不可估量。

然而,多少年来,我们的历史与社会教学恰恰很少考虑学生的自由发展,很少考虑学生的自身要求,很少考虑个人的价值和权利,一切以升学为中心,强调“总分”“全才”,从课程教材的模式化,到复习、考试、评估的划一化,导致广大学生整天围着考试转,疲于苦读、应考。结果,使广大青少年失去了金色的童年,多少天真活泼的少年儿童的聪明才智被扼杀,多少在某些方面才华横溢的青年被埋没。不少有专长的小学生或初中生,因为某一门学科的升学考试不理想而被淘汰出重点中学,从小受到“三等公民”的待遇,心灵受到压抑;很多有特长的高中毕业生,也往往因为某一门课程落后,达不到“分数线”而背上“失败者”的沉重包袱走向社会。在痛苦的反思中,“个性化教育”逐渐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那么,如何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呢?

一、尊重学生,关注学生,发现个性

苏霍姆林斯基云:“有300名学生就会有300种不同的兴趣和爱好”。客观地说,由于天生素质、后天社会实践活动、所受教育的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不同,使每个人形成了独特的个性。实践经验表明,在教学中,我们面对的是成百上千的学生,他们千差万别,其认知基础、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特长等各异,如有人长于文史,有人长于数理,有人喜欢体育,有人酷爱音乐,有人爱好美术等。在这些学生中,一旦学校举行知识、文艺、体育、书画等竞赛活动,他们都积极参与,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施展才华。因此,笔者认为,要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必须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及能力,实施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活动,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性发挥提供必要的外部条件和机会。

我曾教到过一位女生,文史知识极为丰富,尤其是三国,但对数学、科学不感兴趣,文理偏科严重。经过我多次引导与交流,她充分认识到了初中阶段学科平衡发展的重要性,今天,她已经成为一名非常优秀的大学历史教师。

为此,对不同个性的学生,我们要包容与尊重,主动接近他们,了解其个性以求健康发展。每位教师必须善于“不拘一格看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特长,做新时代的“伯乐”。

二、分类指导,因材施教,挖掘个性

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是适合自己个性特点的学习方法。学生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如能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个性潜能,做到分类指导,因材施教,扬长避短,则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发展,其迸发出的创造力将不可估量。挖掘学生个性特征,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遵循中学生“气质差别不大”的心理特征,积极鼓励探寻

人在个性发展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气质类型方面。气质一般可分为胆汁型、多血型、粘液型、抑郁型四类,前两类的共同特点是“外向型”“情绪激动型”,后两类相似处是“内向型”、“稳定型”。中学生因涉世不深,所感受的多为生活的阳光面,因而多数学生天真活泼、乐于表现自己。因此,前两种类型的学生为多数。遵循这一心理特征,可让学生“自设学程”,激励他们自己探寻学习方法,并提供宽松的教育环境,可静思,可讨论,可自己动手,也可旁听他人。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采取互补型的教学方法。例如,就认知风格而言,冲动型学生在学习时力求仔细,反省型学生在学习时力求快速。如在教学《家住平原》一课时,我根据本校学生来自各地这一特征,让学生自己讲解家住何处,结果有的家住平原,有的家住山区,有的家住南国,有的家住北国,学生的兴致一下子上来了。在此基础上,我重点让家住平原的学生讲解家乡特色,既解决了上课的问题,学生也得到了锻炼的机会。事实证明,本节课的效果很不错。总之,遵循中学生“气质差别不大”的心理特征,积极鼓励探寻,既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更有利于挖掘具有独立个性的人才。

2.抓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鼓励学生思维碰障

历史与社会教材的内容只是一般性的社会常识,不可能包容各地不同的社会事物、社会现象,教材留有很大的补充空间。而学生对身边周围一些常见社会事物和现象本来就有一定的认识,对家乡、祖国以及世界的社会常识也略有所闻。如我在教学《气象万千》时,就从我们家乡嘉兴的气候着手,再引出其它各种气候,结果,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课堂气氛也很活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采用丰富多彩的比赛活动,诱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欣赏学生的所想所读与所做,让学生在想、说、做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挖掘个性特征,并学会将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

猜你喜欢
个性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浅谈幽默式教学在中学生物课堂中的作用
语言表达重“个性”
诗性与个性:艾略特认知世界的建构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