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语文宋词的审美教育

2014-02-13 05:56滕蕾蕾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4年1期
关键词:宋词意境高中语文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人文性”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学生认识美、鉴赏美、发现美的能力,审美教育是语文必须承担的任务。语文是高中各个学科中最能体现和实现审美教育的学科。高中生已经有了很强的审美需求和审美能力,又处于“为赋新词强说愁”的人生阶段,对美的感悟和接受对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高中语文中的宋词教学为我们提供了审美教育的绝佳资源。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共收录柳永、苏轼、辛弃疾和李清照等人的词作8篇,分别是:《望海潮》、《雨霖铃》、《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和《醉花阴》。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的第四单元是古典诗歌。其中,第17课主要编排了宋词,它们是:《雨霖铃》、《念奴桥·赤壁怀古》、《声声慢》、《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苏、辛、柳、李这四位词人是宋词的集大成者,分别是宋词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教材所收录的这几首词既是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集萃,又是语言美、意境美和情感美的典范。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从语言美、意境美和情感美三个方面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品读和鉴赏宋词,自然而然地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一、品味语言美

(一)语言的音律美

词与诗的最大区别就是词与音乐的关系密切,词在产生之初就是配合音乐吟唱的,因此词是一种具有音律美的文学体裁。词的语句长短参差,韵律错综变化,看似无诗之韵律规整,实则富有抑扬顿挫的音乐美。李清照《声声慢》用了不少双声叠韵字。如“将息”、“伤心”、“黄花”、“憔悴”、“更兼”、“黄昏”、“点滴”等,都是双声:“冷清”、“暖还寒”、“盏淡”、“得黑”等,都是叠韵;“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七组共十四个叠字。《望海潮》中多有《望海潮》中多有由数字组成的词组,如“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了”、“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等,或为实指,或为虚写,均带夸张的意味,读来也琅琅上口,颇具韵味。

(二)语言的图画美

词的语言细腻形象,词的篇幅也很短,必须用最精练的语言,寥寥几个字把人物、景物以及情感展现出来,同诗一样,词的语言也具有画面美。但是词比诗篇幅略长,词所呈现的往往不是一张图画,而是一幅画卷。比如《声声慢》,“最难将息”,首先看到的是个未能入睡的女子,“晚来风急”,天渐晚渐冷,这个女子独自人“三杯两盏淡酒”依然无法消除寒冷,“守着窗儿”,倚在窗边的她,看到“雁过也”,还看到了“满地黄花”,听着细雨滴滴答答。这样顺着词句塑造起一个孤独凄婉的女子形象,不仅具有静态的画面感,更有动态的镜头感。读者的脑海中浮现出一组动态的镜头,仿佛身临其境,自然而然就能体会到那种“怎个愁字了得”的愁苦情感。

二、感受意境美

意境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是经过作者的心灵化之后的物我合一的体验状态。宋词是一种诗歌体裁,它以语言文字承载着诗人的思想与心灵世界,王国维认为:“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在宋词的教学中,语文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感受词的意境美,因为意境的创设直接影响到作者情感的表达,是激发学生审美情感的重要突破口。宋词的意境幽深婉约,最能言说人生复杂细腻的情思。

(一)把握词的意象

在词的创作中,意境创造的前提是意象的设置,意境是情与景、虚与实的不同层面的有机结合,只有了解了词的意象层面,然后以此为基础,才能好好地品味词作的意境美。比如《雨霖铃》,教师要先让学生找出文中出现的客观景物,“寒蝉”、“长亭”、“都门帐饮”、“兰舟”、“暮霭”,这些单独的客观景物描写并不能引发学生的感情,教师应该把它串联起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解读各个意象,并在意象解读中带领学生带着自身情感体验一步步进入到组合成的整个意境里,去揣摩那山水间蕴含的深厚情感。

(二)掌握词的艺术手法

感受宋词的意境美,还要掌握宋词中艺术手法的表达作用。宋词在艺术上融诗文辞赋于一炉,表情达意的艺术手法更加精湛,铺叙用典、对比反衬、比喻象征等手法是宋词的一大特色。如《醉花阴》中比喻的巧妙运用是这首词广泛传诵的重要原因。下阕写菊,并以菊喻人,但全篇却不见一“菊”字。“东篱”、“把酒”、“暗香”、“黄花”,或用典或借代,“菊”的色、香、形态俱现纸上。最后一句“人比黄花瘦”更是以花喻人的千古佳句。词中比喻不着痕迹,有烘云托月、藏而不露的韵味。《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连连用典,上阕赞扬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下阕借讽刺刘义隆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最后还借廉颇自况,抒发未能实现自己怀抱的感慨。《念奴娇·赤壁怀古》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望海潮》用铺叙的手法展现了杭州的繁华、西湖的秀丽和市民的游乐场景。《声声慢》里用“秋风”、“过雁”、“残菊”、“梧桐”、“细雨”等景物和“寻觅”、“喝酒”、“望雁”、“观花”、“独坐”等动作反衬出作者极度孤寂与悲凉的心境。这些艺术手法的运用营造出宋词旷达幽深的意境美,是语文老师要重点讲解和引导学生感受的部分。

三、体味情感美

宋词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古代文学史占据一席之地,不仅在于它细腻生动的语言和旷达幽深的意境,更重要的是词中充盈着作者丰沛的情感。相比诗,词的形式、题材和世俗性,都使词能够自由地释放人的全部情感,如果说唐诗显示了中华民族的雄大气度,那么宋词则充分表露了国人的内涵和底蕴。宋词中一些伤春悲秋、离愁别绪、怀古思今之作往往蕴含着词人伤生伤世、忧国忧民的深厚情怀和对人生万物的通达感受。以生活中随意碰触到的一景、一物、一事为载体,把它们联想刻画成或美丽壮阔、或清幽凄幻的各种形象,来承载词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人类的情感是相通的,宋词虽然年代久远,但它所表达的情感内容与现代人的情感体验具有共同性。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完全能够体味词中情感美,教材选取的几篇宋词都体现了古人有代表性的人格理想和生命感悟,学生对这种情感的把握有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审美情趣。endprint

(一)生活情感

词起源于民间,属于民间文学,多以世俗生活为题材。进入文人阶层之始,是一种由歌妓们在樽前花间配合着丝竹演唱的小曲,一度成为抒发儿女之情的专门文学体裁,后来爱情与相思成为词的一种重要题材。柳永和李清照均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词将儿女情长表现得淋漓尽致。《雨霖铃》以种种凄凉、冷落的秋天景象衬托和渲染离情别绪,活画出一幅秋江别离图。作者仕途失意,不得不离开京都远行,不得不与心爱的人分手,这双重的痛苦交织在一起,使他感到格外难受。整首词情景兼融,时间的层次和感情的层次交叠着循序渐进,一步步将读者带入作者感情世界的深处。

李清照作为闺阁中的妇女,在封建社会的种种束缚下,她的活动范围和生活阅历有限,却将闺怨词发展到极致,是我国最伟大的女词人。《醉花阴》是作者早期和丈夫分别之后所写,它通过悲秋伤别来抒写词人的寂寞与相思情怀。《声声慢》写于作者晚年,丈夫去世后作者饱受颠沛流离之苦,晚年孑然一身,寄人篱下,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抒发了作者极度孤寂和悲凉之感。

过去我们认为儿女情长难登大雅之堂,高中语文教材却选了三篇与情爱有关的经典宋词。除了这三首词语言和情感的表达非常自然优美外,我们现在能够正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之一,追求美好的爱情是灿烂人生的一部分。要让学生懂得真正的爱情是灵魂和肉体的完美结合,是事业前进的动力,是生活美满的象征。同时引导学生珍重亲情和友情。生活中的爱情、亲情和友情是完美人生的组成部分,有了这三种情感,即使物质贫困,精神上也是富有的。

(二)生命情感

宋代的文人善于站在哲学的高度对生命和人生进行理性的思考,把对生命无常的了悟、对人生缺憾的醒觉、对历史烟云的感叹寄予在诗词作品中。苏轼是这方面的翘楚,他的诗词具有浓厚的思辨色彩。《定风波》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警,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超俗的人生理想。“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一切归于自由、和平、宁静、恬然自适。

苏轼的很多词在超逸脱俗之外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语文老师可以适当拓展,比如我们熟知的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所表达的既生于现世又超脱现世的洒脱情怀。宋词中这种通达的人生感悟对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重要意义。我们常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只有坚持对自身的超越和完善才能获得真正的人生自由,在一种寓意于物而不守制于物的精神状态下,领受大千世界的无穷之美。

(三)爱国情感

在宋朝南渡之后,词中忧家忧国的感慨多了起来,辛弃疾便是“爱国词派”的代表人物。他对国家的前途命运密切关注而又满心担忧,词中满溢着对家国的忧患。《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这方面的代表作。“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些慷慨激昂的词句,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作者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人们至今犹可强烈地感受到词人心中翻滚的那一股爱国热忱。

说教式的爱国主义教育早已引起学生的反感,但辛词所包含的深厚的爱国情感却是对学生自然而然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范例。现在的学生生活在和平发展的年代,狼烟四起的峥嵘岁月对他们来说太过久远。物质生活的丰富,随之而来的是享乐主义的滋生,对国家民族责任感的淡漠,辛词中充满着慷慨激昂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通过艺术的表现形式传达出来,对他们有着振聋发聩、扣击心灵的巨大作用。

宋词洒脱、多情、与音乐相和,是更具美感的文学形式,赏析宋词是一种审美娱乐过程。我们在讲解宋词的时候,不能单纯地把它当作古诗文的篇目来解读,还要通过引导学生领悟其中的语言美、意境美和情感美,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参考文献:

[1]翁晓君.刍议高中语文教学中宋词的审美鉴赏[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05).

[2]朱少山.高中语文宋词的教学策略[J].语文月刊,2013,(03).

[3]杨奕蓉.论宋词对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7.

[4]周桦.论宋词与中学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3.

[5]林霓.浅析宋词教学中审美情感的培养[J].文学教育,2010,(04).

[6]唐致文.宋词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教师教育研究,2010,(02).

[7]张常清.谈谈宋词教学的着力点[N].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01).

[8]李桂萍.由“诗庄词媚”谈宋词教学的显与隐[N].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9,(04).

[9]买丽娜.在审美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宋词的兴趣[J].考试周刊,2009,(27).

[10]高小波.宏观把握微观赏析—宋词教学札记[J].学语文,2009,(05).

(滕蕾蕾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 硕士研究生 510006)endprint

猜你喜欢
宋词意境高中语文
宋词里的中秋月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半小时漫画宋词
半小时漫画宋词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品读宋词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