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洪平
【中图分类号】G760
我是一名从事特教工作二十多年的老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会经常遇到智障学生情绪失控的现象,如打人、毁物、喊叫、自残等等。如何正确处理这种现象,教育引导学生有效控制情绪或合理发泄,我通过对一名学生为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一、 学生的基本情况:
姓名:王健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98年5月
健康状况: 良好 智障程度: 中度智障
现状:学生因脑炎手术后遗症导致后天智障,入学前在普小上四年级。表现为自理能力较强,可以自己穿衣服、穿鞋子、吃饭,独立上厕所等;简单动作、精细动作都能做好;语言能力较弱,说话口齿不清。不能陈述简单的事情,认知理解能力一般,对事物表示赞同只会说一个字"好"。情绪不稳定,发火、叫喊、打人、摔东西。
家庭情况:家庭条件较好,母亲对其较溺爱,父亲工作忙,很少接触孩子。与姐姐关系较好。
受教育情况:语文基础较好,认字多,书写工整,读写较好。数学较差,会20以内加减法。
二、 王健情绪不稳定的具体表现
(一) 攻击性较强,会攻击同伴,也会攻击教师
此生身高在班里最高,力气也最大,遇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往往靠"武力"解决,所以攻击同学的事件经常发生。有时候教师在对其错误行为进行批评时,他也会因为不满而出手攻击教师。
(二)不服从命令,抗拒行为
他可以说是全班最调皮的学生了。每次去上康复课,都会抢器材,会推其他同学,每次都是被教师强制领出来的。上课时会经常不经老师允许跑到黑板前面,抢着读写。有时教师让他去做某件事情,他会拒绝去做。
(三)不恰当的情绪发泄方式
他在未满足需要时,就会愤怒地大喊大叫,会摔东西,跺脚,打人。经过认真观察发现,他是在不良情绪发生之前,以及挨批评之后,或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会有这样的反应。
三、 王健的问题行为及原因分析
他的情绪不稳定,常以攻击性行为的方式表现出来。而攻击性行为不满等情绪导向对一定的人或其他目标的进攻行为。攻击行为包括直接攻击和间接攻击,直接攻击是对造成挫折的对象以直接反击,主要表现为打斗,嘲笑和损物伤人等。间接攻击却不将攻击的目标对准构成挫折的一方,而表现为以下情况:一是对自己缺乏信心,自轻自贱,把攻击方向转向自身,产生自责。二是因害怕对方的权势地位而不敢直接攻击。三是挫折来源不明或是若干挫折的长期积累,往往产生"迁怒"而寻找"替罪羊"。
他的直接攻击行为常表现为易冲动、易激惹、破坏物品、攻击他人、打人,有时又表现为间接攻击。他的攻击行为往往找不出明显的原因,行为发生突然,常带有破坏性。造成这一行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他自身的因素:智障儿童的情绪问题,由于自身智力的缺陷,理解能力、语言能力等各方面存在障碍,对问题的处理能力比正常人要弱,控制情绪的能力较差,遇到事情常常受到自己的情绪支配,难以按照道德标准及行为要求来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二) 家庭环境因素:他的父亲对他的忽视及妈妈对他的不当溺爱。溺爱与惩罚本是两个极端。过分溺爱会放纵孩子的不良行为,而不当惩罚又会让孩子的不良行为恶性循环。他的母亲对他过分疼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管他有什么要求,总是尽量满足。即使他犯了什么错误,母亲也予以迁就。他的母亲认为这是对孩子生理缺陷的补偿,但是,他的自理能力、适应能力在他父亲在的时候要比不在的时候强的多。而他的父亲却惯用惩罚。惩罚只是一种教育手段。使用得当,可以有效地降低儿童不良行为的发生;使用不当,则会产生副作用,损害儿童的身心健康,对于他的反抗,应该就是由于父亲的惩罚不当而导致的。
(三)教育环境因素:他生病以后,从普小到智障学校,所面对的基本上都是存在障碍的孩子,并且这些孩子的程度都要比他的程度重。因此,教师在教育方面会过多的偏向他,久之会加深他自身的优越感。并且他身体较高大强壮,力气也较大。当他存在消极的情绪时,就以攻击性行为的方式发泄出来。
(四)社会环境因素:对于特殊人群,由于他们与主流社会存在差异,因此,他们会受到更多的不公正的待遇,例如,会受到歧视,不能进入普通学校接受正常教育等。并且,在与智力正常儿童进行交往时,往往也会受到排斥,不能获得正常交往的机会,不能获得主流社会的行为规则。
四、对他的情绪不稳定行为的干预
(一)对他的家庭教育进行适当干预,优化处理个案的成长环境
对于智障儿童来说,长期的家庭生活为他们参与社会生活打下牢固的心理基础。端正家庭教育方向,改进家庭教育方法,密切配合学校教育,对智障儿童的健康成长和道德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不能因为他是一名特殊儿童就给与无限制的溺爱,当然,我们也不能以对待正常儿童的标准来要求他,更不能抛弃他,放弃他。
(二)对他的攻击性行为给予适当惩罚
对他的攻击性行为,我们采取了适当的惩罚的办法。隔离是指当他表现出某种不良行为时,及时撤销他正在享用的正强化物以阻止或消弱此种不良行为的再现或把个体转移到正强化物较少的情境中去,这种行为改变的策略叫隔离。当他处于长时间发脾气状态,并产生有可能伤害他人的攻击行为时,就对他进行隔离,不让其回答问题,也不让其参与做游戏,直到不良行为消失即他的情绪稳定了,再让他参加正常的活动。
(三)利用消退法减少他的攻击行为
消退是指在确定情境中,行为者产生了以前被强化的反应,如果此时这个反映之后并不跟随着通常的正强化,那么当他下一次遇到相似情境时,该行为的发生频率就会降低。例如:当他上课故意做怪动作以引起老师的注意时,我们可以采取不加理睬的方法,使他得不到注意和强化而逐渐减少攻击别人的行为。
五、研究结果
经过对他近两个月的观察发现,他的情绪不稳定问题得到了很大的改变,每天发脾气的次数在逐渐减少,攻击性行为也明显减少了,他的情绪也越来越稳定。实践证明,我们对他采取的干预措施,从目前来看是有效的。对于他的情绪问题,我还会即继续研究与观察,及时纠正与改进不恰当的做法。
六、反思与总结
智障儿童,他们也是我们社会的一部分。帮助他们控制情绪不稳定行为,帮助他们更好的适应主流社会,需要家长的努力,需要老师的教育,更需要社会这个大家庭中所有人的帮助。智障儿童是我们群体中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平等的对待他们。
要教育智障儿童的家长,要真正的了解自己的孩子,知道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智障孩子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爱,但是不需要我们的溺爱,这样他们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为社会做更多的贡献。作为一名特殊教育老师,面对每一个智障儿童,我们都要站在他们的角度,站在他们的高度去为他们思考。我们要时刻的关注到他们的变化,时刻平等的对待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