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主构建历史知识结构能力的培养

2014-02-12 15:37陈补兴
考试周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匈奴知识结构整理

陈补兴

培养初中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结构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是历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培养独立自主的创新型人才。那么如何在初中历史课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结构的能力呢?笔者认为:初中历史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帮助学生在理解了历史教材内容相互联系的基础上,用一定的符号按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用书面表达的方式将其有序地联结起来,形成简明、直观的知识框架。这既适应当今苏州中考历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又是在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内容多、课时少、任务重的情况下培养学生能力,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一、构建知识结构体系的意义

1.克服学生中存在的机械记忆法

知识结构是由历史知识、历史概念构成的知识网络。对分散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使学生用整体眼光看到完整的知识架构,把错综复杂、抽象的知识通过知识网络结构图示加以简化,从而获得系统完整的提纲挈领的知识。把书本详细资料通过组织、概念、综合、简化等方式进行具体形象的加工,形成思维导图,使知识保存在自己头脑中,有助于记忆、巩固已学的历史知识。如我们在讲《孔子》时,可以用图示整理法,使学生能从思想、教育、文化三个方面完整地串连起来,便于巩固历史知识。(1)思想:仁礼学说。(2)教育方式:私人传学;方法:因材施教、启发诱导、举一反三等;内容:六艺五经。(3)文化:整理诗、书、礼、易、春秋等儒家经典。

2.有助于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结构

由于知识结构图突出历史教材知识结构的特点,而且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历史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概括、系统化。这个过程使书本知识传借知识结构整理、重视,从而揭示教材内存结构,有助于学生理解和熟悉中学历史教材的规律,并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教师在整理知识结构的同时可以调动学生参与,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例如,中国古代王朝的演变可以分为形成、发展、强盛、衰落四阶段。比如,讲到资产阶级革命,一般可从背景、经过、结果、性质、影响等方面叙述。分析背景,往往离不开下列三方面内容:一是生产力的发展,新的生产关系的出现;二是原有的封建王朝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三是新旧两种势力的矛盾、斗争,直至激化、爆发革命。荷、英、美、法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都是如此。

3.有助于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

历史教学中的难点,往往是学生不容易弄懂概念的意义和它们之间的联系。知识结构图示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中将内容化难为易。例如,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节中,“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两个性质较难懂。可以用结构图示表示出来,把这两个概念讲清楚。(1)半殖民地:清政府仍然存在,但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受到帝国主义国家控制。(2)半封建:中国仍然是以自然经济为主体,但开始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

二、构建知识结构体系的方法

1.引导学生模仿构建知识结构

学生模仿教师编写知识结构,是学生编写知识结构的开端。教师应在此基础上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自编知识结构的机会。学习新课时,多让学生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试编;学完一个单元之后,可让学生编写单元宏观知识结构;复习旧课时,可让学生编写专题知识结构。如《鸦片战争的影响》作一节小结时,当堂构建知识结构,教师要用简明的知识结构形式、板书教材提纲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自编历史知识结构的尝试。《南京条约》的危害性:(1)巨额赔款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使劳动人民日益贫困;(2)割让土地,使中国的领土主权丧失;(3)五口通商,不平等贸易开始;(4)关税协定,破坏了中国的贸易自主权。由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总之,指导学生整理编写知识结构,使学生既掌握了基础知识,又提高了学科能力。

2.引导学生抓住阶段特征

掌握好阶段时代特征就能使学生抓住教学重点,掌握好在同一阶段的各方面的内容,就能理解课文基本线索,便于学生自我整理和归纳知识结构图。如讲述汉朝和匈奴之间的关系时,可以引导学生把汉朝和匈奴之间的关系归纳为在不同时期采取了不同的政策。汉朝和匈奴的关系可以这样表述:和亲—战争—和亲。汉初,汉朝国力弱小,匈奴国力强大。所以,汉初不得不对匈奴采取卑微的和亲政策,将皇室公主远嫁匈奴,同时每年提供给匈奴大量的粮食和丝帛。而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朝经过文景之治后,国力强盛,具备了强大的实力,于是对匈奴展开了反击,一举收复失地,并把匈奴赶回了漠北大草原,最终使匈奴发生了分裂,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汉元帝时期,由于匈奴分裂,其中一部分进入中原地区,逐步与汉民族融合。为了使匈奴更好地融入汉朝,实现汉朝的稳定,汉元帝同样采取了和亲政策,昭君出塞,成为千古传颂的故事。汉朝与匈奴关系的变化,是受汉朝和匈奴实力对比影响的,他们之间关系的变化,就体现出了这一时代的阶段特征。

3.引导学生掌握发展脉络

复杂的历史事件要理出个头绪来,一般应从背景或原因、主要经过、结果、影响或历史意义等几个方面进行概括和掌握。这样掌握的就是历史的结构体系,而不是孤立的零碎的知识。因此,要构建历史知识结构体系,必须抓住历史发展脉络,引导学生注重对学科主干内容的把握。如中国古代史部分,抓住“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的发展”;中国近代史部分,抓住“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世界近代史部分,抓住“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等等。这对于学生初三中考复习自主构建历史知识结构体系显得极为重要。

三、指导学生构成知识体系时注意点

1.长时间培养,养成习惯。

学生整理知识结构的能力,需要较长时间的训练和培养。学生历史基础知识越是系统全面,理解越是灵活多变,方法越是熟练,所能掌握和组合的知识结构就越多。因此培养初中学生自我归纳知识结构的能力要从初一年级抓起,从基本知识点抓起,让学生逐步掌握构建章节、单元、专题知识结构的方法,最终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在初中三年内,要始终坚持督促学生课前动手整理、课上完善、课后温习提高,持之以恒地不断归纳总结,才能真正使学生整理归纳知识结构的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学生整理归纳的过程就是思维“编码”的过程,思维能力同時能得到锻炼和培养。

2.自我梳理,形成自己的知识网。

课前放手让学生自我梳理,课内交流完善,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形成良好的知识网络,这是整理最基本的要求和目的。整个过程要求教师放手让学生自我梳理或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交流,弄清知识之间的联系,构建知识体系,使每个人的经验得到共享,激发学生整理知识的热情。教师要注意观察,适时、适当地引导点拨学生。

3.制订计划,优选章节内容。

由于受到升学考试的压力,初中学生对历史学习往往不太重视,加之学生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等因素,要想在实际运作中真正取得明显的效果需用一定的方法。因此,教师要制订计划,优选内容。所谓计划就是要确定阶段目标,确定任务等。所谓优选内容就是平时布置给学生的任务要有所侧重和选择,在把握教材整体结构的基础上突出重点、难点。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使学生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整理知识结构,组织许许多多的大小知识块,最终构成立体的知识结构体系。另外,要使学生掌握知识结构的表达形成方法。如纲目式、图示式、表格式、问题式等。

总之,指导学生经常性地自主构建历史知识结构,可以提高编写知识结构的能力,有助于对课本整体内容的掌握。学生可以由点到面、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步步深入、全面把握,从而在所有学科的学习中,触类旁通,提高自学能力。

猜你喜欢
匈奴知识结构整理
把握核心概念 优化知识结构
匈奴王的珍宝
我国正当防卫研究的网络知识结构与核心脉络
义退匈奴兵
概率统计知识结构与方法拓展
李代桃僵(上)
“生化危机”之匈奴的阴谋
高一零碎知识整理
整理归纳中渐次坚实
基于九因子模型的新手教师TPACK知识结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