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润民
摘 要: 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歸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竞争的核心是创新能力的竞争。在人类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社会经济发展都离不开人这个重要因素。所不同的是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对人的素质的要求不尽相同,尤其是对青年素质的要求。一个民族对人类作出贡献,列于世界先进民族的行列,同样离不开人的因素,但最关键的是这个民族必须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全面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所以,中职政课教学着重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中职政治课 创新能力 培养方法
一、中职政治课教学要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型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当前教育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江泽民语)。创新能力,是在前人基础上有所发展、改进、创造和完善出新成果的能力。新成果,不仅包括新技术、新产品,还包括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新方案等。现代职业教育不再只是职业技术培训,而是把社会和个人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的全面教育,是把职业技能培训与人文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把培养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有机结合起来的教育。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已不再是中等技术与管理人员,而是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业人才。中职教育不但是对知识的传递,更重要的是对知识的处理和转换,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他们成长为实现中国梦的创造型人才。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指出:“如果没有创新精神,不去探索新的道路,只是跟着别人的脚印走路,也总会落后别人一步,要想超越别人,非有创新精神不可。”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对比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认为美国学生重创新和实践,而中国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强,提出问题能力差,因而缺乏创造性。
为什么学生缺乏创造性?是天生的吗?肯定不是。根本原因是教育教学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以中职政治课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中职政治课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1.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创造教育对我国教育来说虽然不是一种新思想,但无疑是一个新课题,它给宏观的教育体制和微观的教育措施等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创造性教育的实施者,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教师是关键。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应做到:①尊重与众不同的疑问;②尊重与众不同的观念;③向学生证明他们的观念是有价值的;④给予不计其数的学习机会;⑤使评价和前因后果联系起来。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指出,创造不是唯一的能力,而是一簇能力的汇总,在不同的个体那里会有不同的表现。因而,着眼于个体的差异,尽可能地让学生在各个领域有所涉猎就成为教师的主要任务。
2.在实践中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创造能力
(1)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
创造源于问题解决,因此,教师应给学生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一系列的思维加工发展自身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一种可供选择的教学方式——“问为本”的教学就成为教师的必然选择。其一般程序是:①参照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②辨别能够达到这些教学目标的问题;③澄清与问题有关的实施和前提;④从分析和评判出发,为学生提供不同的材料供他们探究;⑤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自主地进行探究;⑥从对问题的理解出发解决预设的问题。与传统的教学不同,这种教学实施的前提就是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在问题的一步步展开中学习。
(2)营造心理安全的教学气氛。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都具有独创和革新精神,那他就必须承担犯错误的风险。无论是对问题提出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法,还是保持一种松弛的沉思态度,都要求不必过多地考虑错误的危险性。这并不意味着把错误看得无关紧要,而是说会把错误看做是一种纠正原有假设或结论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对于学生所犯的错误一定要有高度的包容精神。在给学生营造创造性氛围时,要做到公开向学生表示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性行为及任何探索迹象,都是好事情。当学生在对一项活动感兴趣并非常兴奋时,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步调活动,如果学生愿意,要让学生自己开动脑筋想办法,气氛要轻松活泼,不反对猜测,特别是在猜测具有一定的道理时。
(3)提供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空间。
学习创造能力的提高,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或完全靠书本上的间接经验就可以实现的,而应通过自己的探究和体验得来。在探究和自主学习中,学生形成多方面的能力和技能,如收集材料的技能,包括倾听、观察、发问、探索、澄清;组织材料的技能,包括比较、概括、评论、分类、体系化;传递信息的技能,包括提问、讨论、撰写报告等。
(4)启发学生思维,把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有机结合。
创新思维是与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联系在一起的,是与学生的思维活动密切相关的。课堂上教师不要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一”上,而应努力引导他们探索“多”。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布置作业等,也要注意超出狭小的范围,涵盖思维和认知加工的不同层次和水平。
总之,中职思想政治课应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新人才,让新一代中职生为实现中国梦而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