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阅读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方法例说

2014-02-12 18:50王桂玲张会芝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人文生命阅读教学

王桂玲,张会芝

(通化师范学院 文学院,吉林 通化 134002)

中学新课程改革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阅读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方法例说

王桂玲,张会芝

(通化师范学院 文学院,吉林 通化 13400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人文素养的提高越来越受到高度的重视。作为母语的语文课在人文素养培养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阅读教学则是语文教学中的最重要的内容。素质教育的实施,使学生的人文素养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体现。笔者将从人文素养的内涵出发,阐述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重点论述如何在散文、小说、诗歌的阅读教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新课程理念;阅读教学;人文素养;培养方法;例说

“人文素养”是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概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第一个理念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人文素质的优劣,直接关乎国家综合实力的强弱。

“人文素养也就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人文知识和他的内在品质所表现出来的气质、修养,主要包括思想品位、道德水准、心理素质、思维方式、人际交往、情感、人生观价值观等个性品质的涵养。”一个人的人文素养体现着一个人的内在品质,是真、善、美的统一。“教育中学生人文素养更多的体现在个性、自我、人内在的主体精神品格。”[1]35可见,人文素养是在人应具备的诸多素养中最根本、最基础的素养,对于其他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现代人才标准的必然要求。

《新课标》在前言中谈到:“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2]1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作用是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而每篇文质兼美的作品无不包涵深刻的思想、辩证的哲理、爱国的情感、高尚的审美情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挖掘作品中的人文精神,让学生感悟蕴含的丰富思想,逐步形成高尚的情操是语文教育工作者肩负的神圣使命。

《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文学作品,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身临其境地去感受,重视对作品主体形象和情感基调的整体感知和直觉把握,关注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2]16由此可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去用心品味作品的内涵与韵味,才能使学生的思想如临春风、如沐春雨,受到精神境界的熏陶,最终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在散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对于鉴赏优秀的散文作品,应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其丰富意蕴,领悟艺术魅力,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拓宽眼界,丰富自己的内心感情世界,提高文学素养。因此,正确的散文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与良好的心理机制,对宇宙中一切事物的看法有着新的认识高度和理性的思考。

以杏林子的《生命 生命》为例:

1.在导语中的设计

师:飞蛾的平均寿命只有九天,九天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是短暂的,但这却是飞蛾生命的全部,飞蛾要觅食、生存、繁殖后代、传播花粉,因此作者手中的飞蛾极力挣扎着,此时此刻,假如你就是这只被杏林子捏住的并不引人注目的小飞蛾,你心里会想什么呢?

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说:“阅读自有它的目的。主要在真正理解所读的东西,从而得到启发,受到教育,获得间接经验,从而提高觉悟丰富见识。 ”[3]163本导语让学生体会到飞蛾虽然面临死亡的威胁,生命非常脆弱,但有一股非常强烈的求生欲望。在课堂之初,就让学生进入到人文素养的熏陶之中,使学生受到生命教育,提高对生命认知的觉悟,懂得生命的可贵以及学会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

2.在提问中的设计

诗人白居易曾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以情动人,以美感人,情境教学法突出了语文教学的审美特性,强调了教学中以情激发爱,以情打动人。生命的话题有点厚重,学生通过读文,虽然也能读出自己的体会,但是,有可能游离于文本,脱离体验。所以,教学本课,必须通过教师适当点拨促悟。

(1)假如你就是那颗掉进砖缝的香瓜子,你会想什么?假如生命只有几天,你是否还会出去迎接光明,茁壮成长呢?设计意图:开放性问题,让自由发言,体会生命的顽强、作者用词的准确,激发学生从内心感悟生命的意义。只要不脱离文本主题,学生可以随意发言,体现了新课标中尊重学生阅读的独特体验,增强学生对生命的珍重。

(2)怎样理解文章结尾“无论未来命运如何,遇福遇祸,或喜或忧,我都愿意为它奋斗,勇敢地活下去”?设计意图:开放性问题,联系生活实际体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个过程既是学生体验感悟的过程,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尊重学生独特感受,个性发展,人权自由。

3.在学案相关环节中的设计

(1)交流收集的有关生命的格言。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生命意义的启迪,领悟课文的思想内涵——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我们要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意近旨远,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让生命的启迪荡气回肠,在无意识中提高了自身人文素养。

(2)播放《命运交响曲》,回读全文。设计意图:音乐是流动的语言,用贝多芬的音乐,更能起到渲染的作用,唤起学生对生命的敬畏、赞美和珍爱,而且富有音乐美。

(3)课后作业:阅读并体会感受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的好习惯,在名人名著的熏陶下,再次感悟生命、尊重生命,提高人文素养。

4.在结束语中的设计

师:我们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拓展它的宽度;我们不能左右天气,但我们可以改变心情;我们不能预知明天,但我们可以利用今天;我们不能样样胜利,但我们可以事事尽力。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坚强、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使学生透彻感知如何“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获得生命的感悟,在学习的最后得到思想的升华,提高人文素养。

教材中的散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我们都可以根据其不同特点,在教学中创造性地进行设计,让学生在获得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同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在小说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阅读小说作品时,要正确理解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取向,吸取思想、情感和艺术的营养,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人文素养。因此,语文教师在小说的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与教学活动本身的思想、道德等教育因素,以熏陶、感染的方式将这些因素贯彻到本学科教学活动中去,自觉而又自然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以李森祥的《台阶》为例:

1.在导语中的设计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父亲节”的由来吗?据说第一个提出设立父亲节的是美国的约翰.步鲁.多德夫人。多德夫人的母亲早亡,她的父亲独自一人承担起抚养教育孩子的重任,并把他们都抚养成人。1909年,多德夫人感念父亲养育之恩,准备为他举行庆祝活动,她又想到所有的父亲对家庭和社会的贡献,于是给当地一家教士协会写信,建议把六月的第三个星期日定为父亲节。该协会将建议提交会员讨论,获得了通过。1910年6月,便在此庆祝了第一个父亲节。到了1934年6月,美国国会统一规定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为“父亲节”。本文写的也是一位父亲,这位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叙述父亲的故事的?请跟随我一起去看看。

设计意图:首先,以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然后向学生介绍父亲节的由来,增强了学生的文学素养,从而引出本文的主人公,为主人公形象做铺垫,使学生初步形成人文素养意识。

2.在结束语中的设计

师:同学们,这篇文章通过描写父亲建造高台阶的感人故事,讴歌了父亲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艰苦创业的精神,但文章的魅力绝不仅仅在于赞美父亲的美好品质,其感人之处更在于文章深蕴的那种淡淡的凄楚与艰辛。从凄楚、艰辛中走来的父亲,可能他们的愿望、追求,在儿子的眼里不是耀眼、精彩的,但却是实实在在的,他们血管中流淌着的那份坚忍不拔、拼命硬干的生命因子,恰是掌托事业辉煌的砥柱。同学们,想想我们自己的父亲,想想他们每天为了家庭付出的心血与力量,让我们心怀感恩,以爱回报!

何东盯着那四十多岁微胖的女办事员熟练地将相片贴在结婚证上,又让他们俩签字。女办事员拿起权筝签过字的结婚证放进钢印机,看了一眼他们俩说:这可马上就是合法夫妻了……边说钢印就盖了上去。女办事员把盖完章的结婚证放到权筝面前,又把何东签过字的结婚证放进钢印机,这时何东突然喊道:“等一下!”说着便从钢印机下抽出自己的结婚证扭头跟权筝说:“我不想登记了!”

设计意图:语文阅读教育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由情入理,情理结合。在结束语中让学生整体体会父亲的美好品质与每个父亲一生的不易。使学生理解父爱、心存感恩,加强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更深层次地理解,提高人文素养。

三、在诗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对于诗歌的鉴赏,学生应通过作品的形象和意境产生情感的共鸣,发现作品的丰富内蕴和深层意义,产生独到的见解。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仅就阅读教学而言,接触的多是作者审美体验的结晶,实际上是对客观事物、审美对象的再评判、再体验,对于德育的效果将更是明显。另,实施语文美育,可以促进受教育者生理和心理的和谐与平衡,本身就具有促进健康的意义。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是一个接受基础教育的学生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能力的内涵应建立在情感的体验与判断上。”[4]211美育的本质在于培育美的精神。形象美、结构美、意境美、语言美等,能给学生以多方面的审美熏陶,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培养人文素养。

以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与王维的《使至塞上》为例:

1.诗句的意境美

(1)“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早晨就下地,去除掉田里的野草;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家。他一定会感到辛苦劳累。但他的心情仍旧是好的。此景象写得这么美,没有好的情绪是写不出来的。这并不是冷冰冰的交代,而是通过一定的形象渲染诗中的气氛。诗人的心情是颇感心满意足的。对这句诗轻描淡写的意境美,可以看出诗人是肯定、欣赏自己的人生选择。

(2)“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这是全诗的主旨。“打湿了衣服有什么可惜的呢?”诗人安慰自己,这话好像说得太平淡,其实不然,“衣沾”并不只是说衣服被打湿,也象征了辞官隐居后的全部辛勤困苦。同做官时比较,如今的生活确实是艰难多了。但诗人不愿多说,一切艰苦都可以忍受,只要不违背自己的人生愿望。他的“愿”就是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里失去了自我,不要因为贪图物质的享乐而扭曲了自己的心灵。在这样的意境中更突出了诗人厌恶浑浊官场,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情操美。

“语言美应当是语文学科首要的审美因素。以语言美为基础,反映出自然美、社会美与艺术美来。”因此,分析诗歌的语言美是鉴赏诗歌美的基础也是关键。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两句诗乃千古名句,充分体现了苏轼评价王维的诗时所说的“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的特点。透过这首诗颈联的十个字,可以想象茫茫大漠之中,一缕孤烟袅袅升起,绵延的黄河上接天穹,下流远方,通红的落日如同一面大镜子,洒下最后的一抹余晖。无论是画中景物的选择,还是景物形状迥异的安排,还是色彩运用的组合,既浑然天成,又渗透着诗人的情意。对自然景物的选择、提炼,可谓匠心独运。这句诗以洗练、含蓄的形式刻画出的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给人以强烈的美感。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入其中,以语言美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3.诗歌的结构美

不断的转折是《归园田居》的特色。“豆苗稀”可诗人还是津津有味地早起晚归去整治。言及归来,似乎已经无话可说,诗人转而言说道上草木长,晚露打湿衣裳。沾湿了衣裳又说不足惜,只要不违背心志就行。就在这不断的转折中,诗人完成了一幅他心灵的风景画。转折虽多,却毫不费力,没有刻意为之的痕迹,如果不是性情本平和、语言功力深厚,是不可能达到这一境界的。全诗在平淡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映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

叶圣陶强调美育对学生的重要作用,“岂但给你一点审美的兴趣,并将扩大你的眼光,充实你的经验,使你的思想、情感、意志往更深更高的方向发展”,达到接受美的经验得到人生受用的目的,使自己识善恶、分美丑,自觉投身于按照美的规律去创作新生活的伟大事业。通过审美能力的培养,逐步提高学生审美感受力、表现力与创造力,进而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通过以上例证不难看出,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可以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放飞想象力,激发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感情,提升审美境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追求高尚情趣,发展思维品质,对于提高人文素养潜移默化却事半功倍。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6]6因此,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各种文体的阅读过程中培养对生命的敬畏,对个性的尊重,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解以及对美的发现与感悟,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不断提高语文学科阅读教学水平,从而较为便捷地在视野上沟通古今中外,打通科学与人文的壁垒,用较为丰厚的人文知识和人文修养激发创造性思维,在阅读教学中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使现代中学生的人文素养不断向更高、更远的目标迈进!

[1]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4]程玉.谈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D].2008.

[5]饶杰腾.语文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6]钟以俊,焦凤君.教学美学导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1.

(责任编辑:文章)

Training Methods of Students'Humanistic Quality in Reading Instruction under New Curriculum Concept WANG Gui-ling,ZHANG Hui-zhi

(College of Literature,Tonghua Normal University,Tonghua,Jilin 134002,China)

With the deepen development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the improvement of humanistic quality attracts more and more highly valued.As a mother tongue Chinese class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aining of humanistic quality,while reading instruc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content in language teaching.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makes the students'humanistic quality become an important manifestation of students'overall development.The paper elaborates the connotation of humanistic quality and the importance of training humanistic quality in the reading teaching,focuses on how to train students'humanistic quality in the reading teaching of essays,novels,poetry.

New Curriculum Concept;reading instruction;humanistic quality;training method;example

G642

A

1008—7974(2014)02—0084—04

2013-10-30

王桂玲(1964-)吉林通化人,副教授。研究方向:语文教学论。

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规划课题“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GH12416。

猜你喜欢
人文生命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