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农业背景下四川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问题

2014-02-12 18:50:11宋志立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现代农业农民农业

宋志立

(河南大学 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截至2011年底,全省实有合作社20330户,出资总额高达270.18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推动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和产品品牌化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组织作用,已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四川“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建设的加速推进,四川农民专业合作社逐渐显现出滞后趋势,迫切需要解决这些问题,以实现与现代农业的协调推进和同步发展。

一、现代农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相互关系

1.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基础之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按照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原则建立起来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一方面,增强了农业生产销售活动的组织性和协调性,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分散农户在市场交易中的弱势地位,促进了小农户和大市场的对接。另一方面,在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出的背景下,通过联合与互助,进一步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重新实现了劳动力与土地的合理匹配。

相比于传统农业,现代农业从内涵到外延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现代农业是用现代工业力量装备、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以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经营,生产效率达到现代先进水平的农业,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农业发展的新阶段。从发达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成功经验来看,实现农业现代化包括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和技术的现代化及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现代化的状况。作为人口大国,我国还有近8亿农民,“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十分突出。可以说,没有农业现代化也就没有国家现代化。

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障,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国外经验表明,政府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培育和扶持,对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市场主体进入农产品市场,使得分散的农业生产得以规模化、专业化、科技化和产业化,加速了农业的现代化进程。首先,改变零散的生产经营方式,通过合作实现规模化,实现农业生产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同步提升;其次,对信息科技与专业技术的掌握和运用,可以避免盲目生产和无效扩张,从而实现技术专业化和产出效益化;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大大提高农产品销售活动的组织程度,改变传统“小、散、乱“的销售格局,有效地保障农户的应得利益;最后,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有效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加快农业和加工业的结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高效发展。因此,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转型升级是实现现代农业发展模式进一步优化的合理选择。

2.现代农业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转型提供可行路径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如组织规模偏小、组织力度不够、组织缺乏稳定性等,对农业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制约。传统的合作社发展范式将被现实否定和冲破,农民专业合作社需要不断的进行内部调整,形成新的发展模式,以进一步适应现代农业的需要。可见,正是现代农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之间的不适用和不协调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改革契机。

二、四川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目前,全省共登记合作社联社262户,出资总额30283.37万元。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模式逐渐呈现出多样化趋势, “地理标志商标+合作社+龙头企业”的发展的模式获得了广泛的发展。截至2010年6月,四川已累积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42个,有力地推动了现代农业的进一步发展。然而,农民专业合作社仍然存在着一系列发展瓶颈和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空心合作社的大量存在

一些地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制度变迁路径由自下而上的农民主导的诱导性制度变迁逐渐演变为由上而下的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形式,这样的强制方式违背了农民自愿参与原则,导致了空心合作社的出现。空心合作社虽然组织架构相对健全,但只是一个空壳,实际上没有起到组织农业生产、推动农业发展的作用。事实上,四川存在着很多这样的空心合作社。

2.合作社规模小、质量差、地区差异大

自2007年7月《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来,四川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2011年底发展为2万多家,但大部分合作社的规模偏小,质量偏低。这与农民的文化意识程度和接受程度有很大的联系,有文化并且合作意识强的农民能够认识到合作社的优势,很快的接受合作社这种农民组织形式,从而也带动了当地合作社的壮大,相反文化程度偏低的农民可能就会排斥合作社,阻碍了合作社的发展。同时,各个合作社也在整体实力上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农业经济发达的地区,合作社表现出很强的活力,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经济落后地区合作社的发展就不是很好,不能起到服务农民的作用。这样的差异与信息的获得、地理区位都有很大的关系,经济发展快的地区地理区位一般都很好,交通便利,信息的获得成本也低,获得信息的时间短,能迅速的掌握有用的信息,获得政府的财政扶持,取得项目支持,但是落后的地区在这方面占劣势。

3.合作社内部管理不规范

一是管理制度不健全,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没有建立规范的章程和财务、分配、成员账户制度①,组织运行缺乏具体的管理制度,即使制定了相应的制度,也只是贴在墙上,没有认真贯彻落实。二是组织机构不健全。相当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未设财务管理机构和监事机构,有的合作社只是设立了其中的一个,而未设置完整,没有起到民主管理和监督的作用。三是在重大项目和决策中不民主,农民的主体地位尚未体现。合作社的成员很少参与管理和决策,普通社员的参与度低,其利益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导致农民专业合作社缺乏吸引力和凝聚力,社员与合作社之间的关系松散,没有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伙伴关系。这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不能发展壮大的内在限制因素。合作社初期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农民不能充分的表示民主,合作社也仅仅停留在统一收购农产品的低层次上。

4.管理和技术人才匮乏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弱势农民的集合,农民自身的科学文化知识难以适应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也缺乏对农民在管理和技术方面的培训,导致合作社的管理技术人才缺乏;同时,农业内在的分工程度低、产业链短等现实状况使农业的比较收益相对偏低,难以吸引外来的管理、技术等高级生产要素。

三、对策建议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介于市场和企业之间的治理结构,一方面,通过强化成员生产经营活动的组织性和协调性,提高农产品生产销售活动的效率和效益。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内部管理,节约管理成本,增强组织力度,提高组织效率,提高自我服务能力。同时,合理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其引导监督作用,通过优惠政策助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转型升级。具体说来:

1.加强内部管理,移植公司法中的成熟制度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独立的经济单元,没有规范的管理制度和完善的内部治理结构,建立起的成员账户制度和财务制度无法发挥作用,合作社内的农民在重大事项中的决策权也无法保证。一方面,通过培训增强农民的主体地位及参与和决策的意识。另一方面,通过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建立健全股东会(参社农民、理事会和监事会),移植公司法中成熟的制度,可以实现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的规范化,保证参社农民的民主权利,并增强对管理人才和技术人员的吸引力,从而推进合作社的发展。

2.合理转变政府职能,发挥政府的引导监督作用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由农民自愿联合建立的,政府起的是引导的作用,不能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强制建立合作社。在现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条件下,建立一定的判断标准指标,通过确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自主管理空间来合理界定政府职权,规范政府的管理,监督合作社的运转,以防止合作社的异化。政府的管理要适度,使得合作社可以自主创新,从而产生更适合地区发展的形式。同时,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监督作用,推进农科站及农业高校与合作社的联系,推进农业科技下乡等。

3.优化政府的政策扶持

农业投资大、周期长,农民是弱势群体,自身的力量很有限,政府需为其建立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给予合理的财政、金融和优惠政策支持。财政方面,由于政府的规模偏好性和示范偏好型,规模较大的可能得到的政策支持较多,而小型合作社得不到政策的支持而无法继续运转,政府在扶持过程中应尽量纠正财政支持的规模偏好。同时,财政的资金扶持要发挥它的“杠杆作用”,撬动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农业,并强化外来资金的管理与控制,防止资本进入导致的权利转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偏远地区,使农民获得信息等条件有所改善;政府要进一步增加农业补贴。金融方面,农业需要的资金额度大,政府要在政策上向农业倾斜,增强农业的融资能力,配套的金融政策跟上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政府部门要根据自身职能性质针对合作社的不同环节加以支持,职能重合的部分加以整合,尽量避免政策的覆盖漏洞,对合作社的支持不能用一刀切的政策,要根据不同的合作社的类型进行区分,分类引导。

总之,四川省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现在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由不规范向规范发展的过渡将会是一个较长的过程,我们既不能拔苗助长跨越其正常发展阶段,也不能因其不规范性而减少或放弃政策支持,须始终坚持合理适度原则,逐步实现农民合作社与现代农业的协调推进与同步发展。

注释:

①成员账户制度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每个成员设置的记载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的账户,并以此账户记载的金额对合作社承担责任的制度。

[1]周琳琅.关于现代农业发展的几个问题[J].经济问题探索,2007(05).

[2]万宝瑞.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J].求是,2007(04).

[3]于水.基于现代农业的我国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模式探析——以江苏省为例[J].农村经济,2008(12).

[4]刘瑞芝.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现代农业建设[J].河南社会科学,2007(07).

[5]张翠娥,万江红.传统与现代之间: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困境[J].农村经济,2011(09).

[6]涂琼理,钟涨宝.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制度需求与制度供给研究[J].求是,2012(07).

猜你喜欢
现代农业农民农业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3期)2022-11-16 13:13:50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2期)2022-11-16 12:29:47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今日农业(2022年13期)2022-09-15 01:18:00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2-01-12 06:16:34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1-25 23:57:29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0-14 08:35:24
现代农业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今日农业(2021年2期)2021-03-19 08:36:46
饸饹面“贷”富农民
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2-15 12:3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