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职公共英语评价体系改革

2014-02-12 15:41王子恒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多元智能考试理论

王子恒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350)

一、多元智能理论概述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和分类

多元智能理论(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是在1983年由美国知名教授、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 加德纳(Howard Gardner)提出的。基于对传统意义上的智能理论(General Intelligence)的重估和批判性的改进,加德纳提出所谓智能是在特定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人作为主体解决问题或进行创造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基于以上判断,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存在着一个可以被分解为八种智能的多元结构。这八种智能分别是:(1)(Naturalistic Intelligence)自然智能,专指对植物、动物、矿物进行认知和分辨的能力,以及对自然界的特征的敏感性。(2)(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自我认识智能,专指个体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较好的意识和评价自己的动机、情绪、个性等。(3)(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人际智能,专指个体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4)(Musicalrhythmic Intelligence)音乐-节奏智能,专指个体感受、辨别、记忆和表达音乐的能力。(5)(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身体运动智能,专指个体身体的协调、平衡能力和运动的力量、速度、灵活性等,表现为对他人的感情、说话、手势、动作的敏感程度及对此作出有效反应的能力。(6)(Visual-spatial Intelligence)视觉空间智能,专指个体对色彩、形状、空间位置等要素的准确感受和表达的能力,或者在脑中形成一个外部空间世界的模式并能够运用和操作这一模式的能力。(7)(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逻辑数理智能,专指个体对逻辑结构关系的理解、推理、思维表达能力等。(8)(Verbal-linguistic Intelligence)语言智能,专指个人对语言的掌握和运用的能力。

加德纳认为每个人身上都存在多种智能,学生之间不存在智力高低的差别,只存在智力类型的差别。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发展潜力,我们根据学生不同强项和弱项的智能制定多元化的评价标准。这样的标准会使所以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快感,从而树立自信心。同时根据评价的激励机制,教师总是以一种可接受的、非防御性的语气,通过积极反馈通过表扬、鼓励等用来增强学生信心;通过给出建议,使学生意识到自己需要改进方向,从而达到了理想的评价效果。而且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总是及时地反馈给学生,为了让他们也能够及时进行自我反省并积极改正。本文的关键着眼点就是研究如何利用多元智力理论来制定合理的评价体系。

(二)多元智能理论的特征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多元智能理论颠覆了传统的智能理论。与传统的智能理论相比多元智能理论具有如下一些明显特征:

1.全面性与差异性并存。霍华德加德纳指出,每个正常的人都是具有多种智能组合的个体也都一定具有多种的智能,但是在多种智能当中必然有一些智能相对较发达,一些较普通,而有一些智能甚至较为低下。人类个体之所以呈现出能力或智能的多样化和差异化现象,就是因为不同智能在个体身上的多样化组合。造成这种差异性的原因中既存在先天遗传的因素,也有后天教育塑造和环境影响的因素。但由于我们评价凡是的单一和传统观念的束缚,这种差异性往往成为人们歧视那些在数学逻辑与语言智能方面欠发达学生的借口,也造成他们在其他智能方面的发展潜力被严重忽视和低估。因此教育应该帮助所有学生发现自己在某些智能方面的长处并激发他们的潜能,在教育教学中照顾到全面性的同时也要兼顾差异性的存在,使所有学生获得发挥智能长处并取得成功的机会。

2.遗传性与可变性并存。遗传性是指遗传基因对智能的发展有一个穹顶式的上限限制,后天的教育和环境影响不可能超越这个限制。但从现在我们对人类智力研究的成果来看,大多数人只开发了我们人类生理极限值得很小一部分智能,因此如果后天教育和环境适当,一个人的智能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和环境影响得到逐步开发从而获得比较满意的智能水平。所以我们认为智能水平的高下是受到遗传因素限制的,但也是受教育和环境等因素影响而可变的。

3.智能既是静态的也是动态的。智能可以被看成是静态的存在,同时也可以被看成是动态的。所谓静态是指各智能可以彼此独立,这一点已经通过研究大脑损伤的病人得到证实,当某一种智能由于大脑受损而受影响甚至完全丧失时其它智能却能完好无损,这一研究表明智能是可以独立存在的,这就是说即使一个人的某一种智很强,如逻辑数理智能,其他智能却并不一定同样程度的强,如身体运动智能或语言智能。智能的动态是指几乎任何人要完成一个任务尤其是难度较大的任务时,都会组合运用多种智能来进行处理。如我们和人聊天时不仅会运用语言智能还会调动人际智能或者会运用自我认识智能来完成和人沟通的任务。

二、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评价现状

(一)评价形式化石化

目前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A、B级考试和期末考试是普遍使用的评价方式。这些测试本质上属于终结性评价。虽然终结性评价是重要的检验教学成果的手段,但它不能准确的反映出教学实施过程。考试的形式多为一张试卷,试卷上基本就是单项选择、完形填空、阅读理解、改错和写作,几十年如一日。一考定乾坤的模式也将高职公共英语评价简单化、模式化,乃至成为一成不变的化石化的考评模式。经过对本校学生的期末总评的研究发现,期末总评成绩有期末考试和平时成绩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比为20%,期末考试占比为80%。高职公共英语期末试题中客观选择题占85%,主观题占15%。期末试卷通常采用统一的、沿袭多年的题型模式:词汇语法15%、阅读35%、完形填空15%、翻译20%、写作15%。20%的平时成绩主要来自于学生的出勤情况、书面作业和教师对学生的印象分。

英语作为高职阶段的必修课程,其教学评价一直被狭义的界定在教育测量,又进一步被限定在教学测试,教学测试的主要手段是考试,考试结果代表教学的成果。高职英语考试基于高职英语教学大纲级教学实际,在每学期末进行,形式基本上采用普通高校英语评价方式。这种方式并未突出英语的工具性质和高职英语教育的特性。高职英语应该紧紧围绕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这个目标,然而,目前崇尚职业教育的社会风气远未形成,高职英语教育也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背道而驰。因此,我们要积极倡导高职英语向着侧重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增强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等方面努力。

(二)评价主体位置颠倒

目前高职公共英语评价仍是以教师作为主体,而本应该成为评价主体的学生成为非常被动的角色。学生的被动地位最终导致了考试评价成为学生进步的禁锢和障碍,学生不得不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死记硬背上,评价应该起到的风向标和指导督促的作用也荡然无存。

因为学生一直处于被评价的地位,学习失去了应有的主动性。评价主题位置的颠倒导致我国英语教学普遍存在学生学习兴趣缺乏,学习动力不足。对高职学生来说更是如此。长此以往高职公共英语评价过程成了死板、冰冷、惶恐甚至是教师与学生的敌对,评价失去了它应有的对教育教学的促进作用,也导致了学生学习上的得过且过,学生发展上出现畸形现象。

(三)评价结果绝对化

英语作为中国高等院校各专业的必修课,已经有四十余年了,在这些年中我们形成了过分重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过分忽视在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的表现,也不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动态化评价。我们采取的是简单粗暴的一棍子评价法,评价结果就是考试分数,而考试分数的主要来源就是书面考试,也就是一张试卷。这样的终结性的评价方法只是重视学生的最终考试成绩而并非把学习看做是一个过程,最终导致学生只是重视知识的机械记忆而忘记了学习的真正目的不是记住只是而是学会使用知识。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多关注教学过程以及学生的方法、习惯、态度等,也应该注重除了语言智能以外的其他智能的培养。

(四)评价结果反馈简单化

在评价结果的反馈方面,高职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普遍认为期末考试的英语成绩发布应该效仿CET4、CET6(大学英语四级、六级考试)的成绩单模式,按照不同的项目分门别类的发布学生各单项的得分情况。其实这种反馈方式很早就在大学本科英语专业考试既专四和专八考试反馈中应用,后来才在CET4、CET6(大学英语四级、六级考试)中应用。分类的反馈可以使学生们了解总体考试成绩的同时,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在英语学习上哪里出了问题,哪里是薄弱环节,也能够让学生为自己在某个方面的进步而感到高兴,从而起到激励和引导作用。这样的反馈才是有效的而且有助于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的学习计划的,这是目前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评价体系改革中比较好下手的地方,其可执行性相对较高。

三、评价体系改革的探索

目前社会公众对教育公平非常关注,而各方的关注焦点往往放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各地教育水平不均衡等问题上。其实教育的公平在很大程度上还涉及到让每一个受教育者都能被全面的评估,让每一个受教育者在多维度被评判。因此,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一项改革,应该引起教育界的足够重视。当然任何改革都是要拿出切实措施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也不例外。

(一)措施一:分级教学

分级教学的前提是按照学生入学时的英语水平分教学班,在学生入学之初就进行英语测试(高考英语成绩由于各地英语考试难度和分值不统一所以不能采信),按照测试结果将学生分成不同的教学班。“快班”主要是英语有较好基础的学生组成,教学中可以加大信息量,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在多维度的全方位发展。“普通班”主要针对英语考试成绩一般的学生群体,在教学中要注意开发学生除语言智能以外的其他智能,这样可以让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智能或智能组合来进行英语课程的学习,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对英语学习没兴趣的问题。通过多元化课堂教学模式有针对性的对“快班”和“普通班”的不同学生群体进行教学。

(二)措施二:分级评价

分级教学的评价必然也要分级,“快班”和“普通班”由于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都有着较大的不同,所以在进行评价时要有针对性。“快班”的同学教学进度快,学习的英语知识更加全面,那么听说读写等方面考的就难一点,题量就大一点。“普通班”的同学基础薄弱,那在评价时要注意评价的难度不宜过高,否则这将影响学生继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考试难度也不宜过低,这样会让学生产生自满情绪,同样不利于激励“普通班”的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

(三)措施二: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多元智能理论的本质就是强调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再教育教学中就是强调从教学过程到对教学的评价都应该是多维度的,所以在高职公共英语评价体系中我们不仅要强调对语言智能的评价,还要同时强调对自然智能、自我认识智能、人际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视觉空间智能和逻辑数理智能等智能的评价。做到综合的多维的评价是不容易的,这需要对传统的考试评价体系动手术,从考试次数到考试方式都要改革。

1.考试次数

为了实现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拟采用多次评价来替代传统的期末考试+平时成绩的简单模式。具体来说就是随机性评价+阶段性评价+期末评价。随机性评价就是指每堂课都是评价的时机,通过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和小组互评三种方式对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以平时成绩的方式记录在案。每学期进行至少四次阶段性评价,我们通过多次评价的方式把握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学期末,进行期末考试。最终通过随机性评价+阶段性评价+期末评价得出学生的总评成绩。

2.考试方式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我们可以得知人所拥有的各种智能在人的智能结构中地位同等重要,在学习和生活中都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在充分理解到多元智能在人的智能结构中的作用后,我们要将其在教学评价中进行应用。在具体的评价方式上采取多元化策略,摒弃过去以书面测试作为唯一测试方式的做法,采用表演、辩论、话题研讨、专题ppt报告、读书报告等多种方法与书面测试相结合。以上这些手段,不仅可以应用于对学生的随机性评价还可以应用于对学生的阶段性评价和期末评价中。评价结果可以是显性的分数也可以是等级的评定,目的都是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上和课下的学习活动,寓评于乐,以逐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唤起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各种智能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各种评价的方式不是孤立的存在的,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优秀的评价活动是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并形成体系的。

四、结语

要想适应课程改革发展的新要求,实际的、全面的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和发展情况,就要在教学评价中灵活且充分的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要想得到科学真实的评价反馈就必然要使用多种方法对不同内容、不同目标进行评价,也就必然要在评价过程中运用多元智能理论。为保证高职公共英语评价体系的客观性和全面性,我们一定要重视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评价中的指导作用。当然,考试评价的多元化要求教学各环节的个性化、多元化,因此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职公共英语评价体系改革的本质是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多元智能理论的精髓也就在于此。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职公共英语评价体系改革研究不仅仅是一个独特的评价观研究,它也为教育教学的全面改革开拓出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对多元智能理论的探讨,可以让我们开拓多元化的教育教学理念和视角,对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使得对学生的考试评价更加科学合理。

[1]张凌.基于多元智能评价观构建大学英语多元评价体系[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6).

[2]周萍.基于职业教育理念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研究[J].咸宁学院学报,2011,(05).

[3]谢美彬.多元智能理论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2).

猜你喜欢
多元智能考试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体育教学中多元智能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下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
你考试焦虑吗?
多元智能理论在定向越野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准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