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全等解决角度问题

2014-02-10 15:17赵丹
新课程·中学 2014年11期
关键词:外角例题三角形

赵丹

全等三角形是新课标中“图形与几何”中的重要内容,是基于基本的图形学习之后综合运用的体现.全等不仅是研究图形的基本工具,更是学习四边形、圆的基础.在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方式,加强学生在生活中缜密思考问题的能力.

在教授“三角形全等”这章内容时,习题中有一类关于求角度的问题,班上有将近一半的学生都不知道如何去做,题目写到一半就不知道该怎么办.在数学中,学生一看到在图形中求角度,本能地认为很难,看完题目后觉得无从下手.本文针对在全等三角形中常见的一类求角度问题进行剖析,怎样入手去解决角度问题,怎样以不变应万变,使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守得云开见月明.这种解决角度问题的思维方法的培养很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學习.

一、例题剖析

例:(1)已知:如图1,在△AOB和△COD中,OA=OB,OC=OD,∠AOB=∠COD=60°,求证:①AC=BD;②∠APB=60°.

(2)如图2,在△AOB和△COD中,若OA=OB,OC=OD,∠AOB=∠COD=α,则AC与BD间的等量关系式为 ;∠APB的大小为 .

分析:(1)从结论AC=BD入手,要证明线段相等,常用的方法是证明全等,找到这两条线段所在的三角形可知,需要证明△AOC≌△BOD,围绕这个目标找全等的条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证明没有太大难度.但是在求角度时只是已知∠AOB=∠COD=

60°,与要求的∠APB的度数看着没有任何关系,那怎样利用已知角的度数求未知角的大小?经过教师点拨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学生能够想到可以从三角形的内角入手,也可以从三角形的外角入手,或者从三角形的角度转化入手都可以.在这里,学生提供了几种求角度的方法,打开了学生的思维,也使课堂的氛围更加活跃.

(2)与图1比较,图形条件发生了变化,仍然可以证明△AOC≌△BOD,方法类似.

二、思维碰撞,一题多解

证明:(1)因为∠AOB=∠COD=60°,所以∠AOB+∠BOC=∠COD+∠BOC.即∠AOC=∠BOD.又因为OA=OB,OC=OD,所以△AOC≌△BOD.所以AC=BD.

证明角度时,在师生共同配合下,学生提供了三种方法用于参考

(2)法一:在△APB中,利用三角形内角之和

因为△AOC≌△BOD,所以∠OAC=∠OBD,因为∠APB=180°-(∠BAP+∠ABP)=180°-(∠BAP+∠ABE+∠PBE)=180°-(∠BAP+∠ABE+∠CAO)=180°-(∠BAO+∠ABE)=180°-120°=60°

法二:在△EPB中利用三角形内角之和

因为△AOC≌△BOD,所以∠OAC=∠OBD,

因为∠APB=180°-(∠BEP+∠EBP)=180°-(∠AEO+∠EAO)=∠AOB=60°

法三:利用△AEB的外角

因为△AOC≌△BOD,所以∠OAC=∠OBD,

因为∠APB=180°-(∠BEP+∠EBP)=180°-(∠BAE+∠ABE+∠EBP)=180°-(∠BAE+∠ABE+∠CAO)=180°-(∠BAO+∠ABE)=180°-120°=60°

在证明角度时,在教师的思维带动下,生提供了几种解题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以后的学习过程中遇到角度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思维方式.

根据(1)的解题思路,当∠AOB=∠COD=α时,都能求出∠APB=α,基于问题(1)的解决,学生很快能够找到思路,较好地进行了从特殊到一般问题的转化.在本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在求角度方面打开了思维,在这道例题解决方法的基础上,给出了练习题.

三、思维训练,活学活用

练习:如图3,点M、N分别在正△ABC的边BC,CA上,且BM=CN,直线AM,BN交于点Q.求证:∠BQM=60°.

学生活动:先让学生分析解决思路.(1)先根据SAA定理得出△ABM≌△BCN,故可得出∠1=∠2,再由∠BQM=∠AQN,∠AQN是△ABQ的外角即可得出结论.

教师活动:展示学生证明过程,进行对比.这时让学生思考由例题的启发,能提出新的问题吗?

学生讨论交流提出下面几个问题:

(1)将题中“BM=CN”与“∠BQM=60°”的位置交换,能成立吗?

(2)若将题中的点M,N分别移动到BC,CA的延长线上,是否仍能得到∠BQM=60°?

(3)将题中的条件“点M,N分别在△ABC的边BC,CA上”改为“点M,N分别在正方形ABCD的BC,CD边上”,是否仍能得到∠BQM=60°?对以上(1)(2)进行证明(自己画出对应的图形).

在问题提出方面,学生的由于认知的局限性,在教师的提示下能提出部分问题,并能较好地解决,这里只提供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1)据ASA定理得出△ABM≌△BCN,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

(2)同(1)可证△ABN≌△CAM,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

(3)同(1)可得△ABM≌△BCN(SAS),故∠1=∠2,再由∠BQM=∠1+∠3=∠2+∠3=∠ABM=90°即可得出结论.

在这里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发散,收获良多,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思维总结

通过例题解析与练习的交相呼应,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在全等三角形中解决角度问题的方法,同时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得到较大的提升,学生学会了如何从条件入手去分析解决问题,这不仅有利于角度问题的解决,对于其他几何问题的解决也大有裨益.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注意以不变应万变的技巧与方法,从特殊到一般的转化,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充分的扩展.

编辑 韩 晓

猜你喜欢
外角例题三角形
变化的外角,不变的外角和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添加辅助线 巧用外角性质
探究多边形的外角和
三角形,不扭腰
向量中一道例题的推广及应用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聚焦外角和整体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