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长兰
摘 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提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信息技术教学正在进行全面的转型。为此,结合教学实践和经验,对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安排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等问题做了初步探究。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课堂教学;信息素养
以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而今,更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帮助我们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渠道就是课堂教学。因此,上好每一节信息技术课,是我们的重要工作。
一、设计良好有效的教学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堂课想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首先要让学生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因此良好的教学导入是必要的。
【例1】高中信息技术课(选修1)2.3《程序的选择结构》
教师:让学生竞猜U盘的价格(用VB制作好小游戏,用课件演示)
学生:积极参与。
教师:学生边猜,教师边选择答案,程序将提示猜高了或是猜低了,或是猜对了。
教师:我们是根据程序提示的结果来选择输入的价钱。这有一个条件判断的过程,通过判断得出选择的结果。这类问题要用选择结构来解决。
教师:If you are a boy,then please put up your right hand,else please put up your left hand.(课件演示)
学生:解释英语句子。
教师:If...then...else...就构成了选择结构中的条件语句。引出本节课内容。
通过有趣的小例子和精心设计,让学生感受程序设计的乐趣,这样,不仅引出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还让课堂变得生动,让学生变得主动,在这种氛围中学习,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二、使用“任务驱动”法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但由于不同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同,所以教师在设置教学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自身计算机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接受新知识能力的情况等,同时授课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例2】高中信息技术课(选修1)2.3《程序的选择结构》
本节课的基本任务是运用选择结构完成“竞猜U盘的价格”的程序。但由于不同学生的掌握程度不一样,可以为先完成程序的学生再设置一个拓展任务。
拓展任务是:用VB编写一个测量身体质量指数(BMI)的程序,BMI指数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每名学生都想知道自己身体的健康状况,所以能很快投入新任务中来。因此,任务的设置要有层次,而且要贴近生活,更能激发学生完成的欲望。
这样,既能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任务做,都会有收获,又会让每名学生都体会到计算机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从而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提高。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较少依赖别人的帮助而自己可以进行有效的学习。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同时,教师也要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完成课前预习
【例3】高中信息技术课(必修1)3.1《图文混排》
教师:同学们学会了用Word软件编辑文本,下节课,我们将学习用Word处理图片,请同学们做好课前预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下节课每名学生要制作一份以“节约用水,人人有责”为主题的电子板报。
2.同学们可以到校图书馆查阅相应的资料,或到校网络教室下载图片、文字信息等。
3.同学们先仔细阅读全文,了解Word软件处理图片的方法,然后利用空余时间到计算机教室,尝试动手实践一下,细心体会Word软件处理图片的每一步操作规律的形成。
经过以上的课前预习后,在正式课堂教学中,教师只需解答重难点问题,其余时间,学生自主完成任务,如遇到问题教师再做个别指导,这样,既增加了教学容量,又提高了教学效率。由此可见,课前预习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鼓励学生自我探索,做学习的主人
【例4】高中信息技术课(必修1)3.2《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在教授“表格信息的加工中函数的学习”时,我以一份学生的成绩单为例,
教师:提出问题,求一名同学9科成绩的总分。
学生:采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将求和的项依次累加得出结果。
教师:如果求高一学年所有学生的各科总分,采用刚才的方法工作量是否太大?
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利用Excel软件中“∑”求和,完成操作,同时利用“自动填充柄”这个问题就轻而易举地解决了。
教师:及时指出在Excel的“f(x)”里有许多函数,并引导学生尝试求出各科成绩中的最高分、最低分和平均分等。
这样,整个教学是启发学生不断探索、发现进而掌握技能的过程,让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广大的信息技术教师会不断遇到各种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积累经验,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誗编辑 董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