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光超
体育作为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水平为目标的学科,锻炼质量的提高对体育价值的实现以及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培养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素质教育下,教师要从多方面入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教师多样化的教学过程中提高锻炼质量,进而,也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影响体育锻炼质量提高的因素
众所周知,体育课堂价值并没有发挥到最大化,不利于学生身体素质水平的锻炼和提高。那么,影響课堂锻炼质量低的原因有哪些呢?首先,锻炼意识较差。随着网络化的普及,大部分学生宁愿在家里玩会电脑、看会电视,导致肥胖的学生越来越多,严重不利于学生锻炼质量的提高。其次,体育课的不重视。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体育教学大部分采用的是“放羊式”教学模式,严重不利于学生身体素质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体育课堂价值的实现。多种因素的影响严重不利于学生综合全面的发展,因此,在素质教育下,教师要重视体育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提高自身锻炼质量。
二、如何有效地提高体育锻炼质量
在明确了影响初中体育锻炼质量的因素之后,我们就要认真贯彻落实新课改基本理念,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锻炼意识,进而,逐步提高学生的锻炼质量。
1.锻炼意识的培养
锻炼意识普遍较差是中学生体育质量得以提高的最直接的因素。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重视学生锻炼意识的培养,这样才能促使学生自主锻炼,才能为锻炼质量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锻炼意识呢?我认为我们可以通过向学生展示缺乏锻炼带来的危害来引导学生自主加强锻炼。
比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因为缺少锻炼而导致的肥胖症、抵抗力差、近视眼等现象,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比较看重自己的外表,所以,这样的展示可以推动学生去锻炼。随后,我们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不同的体育锻炼的作用和意义,比如,1000米/800米对学生的心血管呼吸系统机能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这种直观的展示和体育运动意义的介绍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进而,从思想上认同体育锻炼,提高体育锻炼的效率。
2.锻炼方法的更新
长期以来,我们体育课堂的锻炼方法仅是简单的、机械的训练,导致学生感觉体育课是无聊的、枯燥的、没有意义的。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更新锻炼方法,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能够自主地走进课堂活动当中。
还以“1000米/800米”为例,该项目是中考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如果我们仅是单纯地让学生去练习、去锻炼,学生只会感觉累,没必要锻炼,这样是不利于学生健全地发展的,也是不利于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形成的。因此,在锻炼的过程中,我们选择了“陪练”的教学方法,也就是说,作为教师的我不是在终点等待着学生的归来,而是要参与到学生训练当中,陪同学生一起去锻炼,并在锻炼的过程中给一些即将放弃的学生以鼓励,而且,这样的“陪练”还能减少学生在锻炼的过程中出现走步的现象,同时,对学生意志力的培养和体育锻炼水平的提高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良好环境的创造
课堂环境是影响效率的关键因素,对学生健全的发展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体育课堂一样,教师及时的肯定与表扬会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走进体育锻炼当中,进而,为高效课堂的实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素质教育下,我们要在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下,对于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积极的评价和肯定,进而,促使每个学生都愿意自主地参与到体育活动当中,以为高质量课堂的实现作出相应的贡献。
三、教师在动作示范上要做到标准
在示范动作上,教师一定要严格地要求自己做到动作优美且标准。因为只有教师将动作标准且优美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观看后才会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优美动作会使学生感觉体育动作并不是太难学反而是简单易学的,这种美好的感觉促使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的迸发,因此,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一定要做到熟练地掌握每一个动作,并将动作恰如其分地做到标准,教师要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将动作在上课前反复地进行几次演练,认识到不足和需要适当调整的地方,确保在课中示范时做到动作准确、轻松优美,给学生一个良好的身教,为后段教学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素质教育下,体育这门学科既要做到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较好且标准地掌握体育动作,又要让学生通过锻炼学习真正地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进而增强学生的体质。因此,教师要从多角度入手,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学生健全发展所产生的意义,进而,大幅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王道忠.浅议如何提高初中生上好体育课的兴趣[J].华章,2011(12).
?誗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