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问题探讨

2014-02-09 10:28:09时秋颖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4年12期
关键词:语文课课外阅读读书

时秋颖

“课内外阅读衔接”,是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扩大阅读量和阅读范围,对学生阅读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围绕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问题展开讨论,探寻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最佳途径。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一直处于缓慢提高状态,甚至还出现了停滞不前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教师过于重视课内教学,而忽视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没有将二者有效地衔接起来。所以,教师只有打破课堂教学的局限,将课内外阅读衔接起来,才能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语文綜合素养。

一、依托教材,挖掘阅读资源,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尽量寻找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教学的衔接点来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

1.以课堂教学的知识点为线索,阅读相关的课外读物,拓展知识面。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小学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所学课文的相关知识或取得这方面的经验,以便学生能更好的感知课文内容。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捕捉课文的知识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行查阅相关资料,主动获取知识。以长春版第十二册第三章中的课文《天鹅》为例,在对其进行学习时,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喜欢动物,喜欢探索奥秘的心理特点,课前要求学生自行查阅和天鹅有关的资料,既可以通过网络也可以通过查阅书籍来进行搜集,然后在课上与全班同学一起分享、交流所搜集的资料。这样就可以实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所能达到的阅读教学效果是不可预计的。

2.以课文思想内容为线索,阅读全文或类似的读物,加深对社会知识的认识。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篇章都是名著的改写或节选,教师在教授课文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原文。以长春版第十一册第八章中的课文《武松打虎》为例,这是一个非常精彩的故事,足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趁学生热情高涨之际,引导学生关注武松的命运,从而去阅读《水浒传》。这样就可以通过课外阅读弥补课内学习的不足,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中节选的片段与原著整体之间的联系,加深对作品思想的理解。另外,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大多选自名家,在教完这些作家写的作品后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相关作家的其他作品,这样就可以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这位作家的作品特点和艺术风格。

二、实现课内外阅读方式的衔接

1.制定读书计划。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同年级的学生学习目标和认知特点都是不同的,教师要关注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天真纯洁、好奇心强,但是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神经系统较为脆弱、活动的依赖性强,教师要充分考虑到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在阅读教学中,要选择充满奇特想象,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的兴趣的读物,如童话故事、儿童诗等,同时还要与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让家长参与到语文阅读教学中来,并且抽出时间来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此外,还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来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至于中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了独立意识,对外部评价的依赖性也在逐渐减少,已经开始懂得如何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针对这一阶段的学生,教师可以帮助其制定一个合理的阅读计划,也可以明确要求学生一学期至少要读多少本书,在此过程中,还要让学生边阅读边做笔记,也可以定期的让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说说自己的阅读的感受,使学生能够分享彼此的阅读心得,在交流中获得经验,进而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

2.师生共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形成师生共读的局面,教师要充分参与到学生的阅读中,不可置身事外,要给与学生及时的指导,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以便能够从整体上掌握学生的阅读情况。在内容的指导上,要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区别对待:一至四年级的学生,可以指导其在阅读过程中对优美词语进行摘抄,还可以组织朗读练习,对朗读得好的学生给予奖励,同时文章的背诵上学生往往会遇到困难,教师要将背诵的方法教授给学生,为学生扫平阅读中的障碍;而对于五至六年级的学生,教师不能仅仅教师学生背诵文章的方法,还有教会学生如何了解作品主要内容、体会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在读书笔记上要以片段赏析为重点,最终达到学生能够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体会人物性格特点的目的,鼓励学生勇于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组织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文章或书籍来阅读,这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每学期期末,还可以举办一场师生交流会,让教师与学生一起来对这一学期的阅读成果进行总结,交流从中获得的体会与经验,从而形式师生共读的局面,不仅有益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还能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三、开展活动,体验阅读乐趣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学生阅读过程的指导,还要重视学生读书后的成果与收获,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以维持,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在阅读中体会到读书的快乐。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活动,来让学生体验读书的快乐:

1.读书笔记展评。如果只读不记,是无法将阅读效果内化到学生心理的,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将看到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并且要发挥持之以恒的精神,长期保持这种阅读习惯,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就可以为平时的交流与写作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使学生的日常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都获得有效提高,而且为了保持学生的摘抄热情,要定期在班内组办展评活动。与此同时,还要定期地举办一些交流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让学生彼此交流自己的读书内容、读书方法、读书体会等,这不仅能让学生在更大程度上分享自己的阅读成果,还能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养成坚持阅读的好习惯。

2.班级主题阅读活动。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但是不能忽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指导作用。特别是面对琳琅满目的书,学生在选择上会遇到困难,这时教师就可以开展班级主题阅读活动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去选择书籍,多读有益的书。在活动前,教师可以选择适合各年段学生阅读的经典名著,推荐给学生,并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来完成对书目的阅读。这样一来学生的阅读就变得有针对性,交流起来也更为方便,在此基础上还可以组织以“走进经典名著”为主题的知识竞赛和读书会等活动,将读书的过程深入化,从而达到学生读书有所得,读书有所获的目的,使学生不再“走马观花”似的粗略阅读,而是“用心、用情、用脑”地去读。

四、结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通过多种方式,有效地将课堂学习和课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而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改善阅读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周荣婷.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方法初探[J].小学教学研究,2014,(14):67-68.

[2]时丽萍.谈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策略[J].家教世界,2013,(04):261-262.

[3]曾立庄.有教无痕润物无声——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融合的策略[J].金田,2013,(08):245.

[4]程琢琦.小学高段课内外阅读交融式衔接教学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3):10-11.

猜你喜欢
语文课课外阅读读书
可怕的语文课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意林(2020年12期)2020-07-03 02:48:46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5:28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文苑(2019年22期)2019-12-07 05:29:26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8:05
我们一起读书吧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中学语文(2015年18期)2015-03-01 03:5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