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智杰 陈亮
在学校工作中,班主任给学生的德育教育,能决定着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重要影响。大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环,纵然你有一些学问的本领,也无甚用处。”因此,班主任应以高中生的特点为基础开展德育工作,提高学生德育工作的效率。
新课改班主任德育工作学生的发展是全面而和谐的发展。因此,中学班主任则需要遵照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要求,来展开对班级的德育教育工作,全面教育学生,让他们变成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自我约束、体魄健康的人。学生品格养成的关键时期是在高中时期,这一阶段的德育工作教师不能有所忽视,班主任应当以高中生的特点为依据展开德育工作。笔者结合自己多年做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经验,就怎样提高高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效率做一简单的分析和探讨。
一、理念先行
现阶段的学校教育,依然有一些背离新课改的理念,学校忽视德育,忽视培养学生的人格的模式,突出表现就是片面强调学生的成绩,重教书成绩而轻视人格的培养;普遍的现象是德育工作仅仅是口头的重视,或仅仅用运动来做德育工作,缺乏对德育教育的持续性以及渗透性。而班主任,则应该明确基础教育。教育的第一要素,就是引导学生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心灵的教育,润物无声。如果德育教育不能触到学生的灵魂,就只能是一种训练。
当然,德育并不是要专门设立相关德育课程,“德、智、体、美、劳”是一个整体,应集中在一个合格的学生身上体现。德育贯穿于教育过程的所有,每一堂课、每一次活动、甚至是一言一行,都该根据具体的情境以及学科的特点而设立德育的培养目标,引导学生人格的建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中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所追求的境界。
二、注重内化
在培养学生德育的过程中,形式、方法的本身并不是目的,它们是为能够实现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的目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道德教育最常选用的方式,但是单纯的德育活动不会实现真正的德育目的。开展类似的野营活动,即使它是一种高效的道德教育措施,但仅仅通过这个形式,就必然使学生有了锻炼意志和吃苦耐劳精神,那么这只能成为一种空想。
事先、进行当中、事后的道德诱导以及启发的结合方式,才能够最大程度地内化成学生德育培养的动力。要不然,学生对道德规范、行为的认识以及操作就只能停留在表面,要不然就很难培养学生的自律特质。比如,一个学生看到一位盲人早走路的过程中撞在树上,他却忍不住大笑起来,并且还将这个事情当作笑话讲给其他同学听。教师问他如何做才对,他也回答:“要同情生理上有缺陷的人。”所以说,他是懂得同情人且尊重人的道理的,但这些却没有形成感情上的共鸣。教师就该让他设想或者体验一下盲人的心理反应以及感受,然后再向他发问:“如果你是盲人同样也撞上树,还遭到旁人的嘲笑,你的心情会怎样呢?”这样可能会让那个学生思考。要真正让学生“心临其境”地去体验一下以形成接受教育的最好心理状态,才能开启他们的情感之门。
三、言传身教
在教学实践中,忽略自身行为对学生的影响,只重视律人而不律己,只重言传而非重身教,则会削弱学生对教师甚至对教育的期待和信任,从而致使学生不信任教师,对德育形成抵触心理,这同时也是中学德育工作不能有效执行的原因之一。
一个教师就应该懂得,言行身教是一部最好的教育方式。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经说过:“教师若想学生成为一种什么样的人,首先自己要做这样的人。”所以,教师应该时时、事事都对自己有严格的要求,身体力行,正人正己。作为班主任,要学生不能穿金戴银,自己则穿着就应该朴素大方;让学生按时到校,自己就不能有迟到现象;让学生勤奋、刻苦学习,自己就该有责任心和事业心。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我们班主任自身就应具备这种美好的品质。班主任只有以身作则,才能取得“不令而行”的德育实效。
四、因材施教
新课程所倡导学生观主要包含:(1)学生是有生命意识的人;(2)学生是有社会意义的人;(3)学生有发展的潜能;(4)学生都有其独特且独立的个性。学生们的知识经验、情感体验、思维方式以及行为方式等存在差异是必然的。在德育中只注重统一要求,而忽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按一种模式、一种标准,一种方法来要求并教育学生,是非常不负责任的行为,也难以取得实效的。
德育中最关键也是最难的是体现差异性的原则,其为保证教育的针对性以及可接受性,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个性以及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向以及目标。举一实例,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会出现个别学生在上晚自习的过程中不守纪律的情况。有一晚班上某位学生缺课,最后我把他从篮球场找了回来。可是,第二天晚自习这位学生又去了。想到如果再次把这个学生叫回来,孩子的自尊心肯定会受损。因此,我坐在篮球场的台子上等他。该学生打完球后,看到我非常感动,当场即说再也不会这样逃课打球了。有些道理高中学生知道的不比成人少,是要在合适的时间或者场合,以恰当的方式提醒他们,才能让他们的德育发挥到最大的水平。
五、建立和谐的关系
新课程所要倡导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流过程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过程中是和谐的关系。让学生在和教师的相互尊重、信任中全面的发展自己,以获得成就感和生命价值感,逐步完成自由个性与健康人格的确立。另外,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的尊严和心灵成长的愉悦。
六、总结
有效地进行教育活动的必要条件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德育过程中不能片面地只强调教师的作用,或因为对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极端理解而放弃教师的领导作用,都是非常不可取的,甚至可以说是有害的。建立民主而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应当从教师做起。班主任要转变思想观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坚持理解与尊重的原则。教师有热爱学生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学生才能热爱教师;师生间协调的关系,才会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才能到达教育教学的最佳境界。
参考文献:
[1]山丹.中职学校班主任德育工作之点滴体会[J].内蒙古教育,2012,(04).
[2]张学萍.中职学校班主任德育工作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2,(2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