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2014-02-09 10:13张宝进
新课程·中学 2014年12期
关键词:读图能力物理教学信息技术

张宝进

摘 要:信息技术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有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功能,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它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可以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可以兼顾全面,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个学生;可以加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物理教学;读图能力

信息技术的运用改变了传统的“粉笔加黑板,再加老师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方法,不但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以下,我以中学物理教学为例,谈谈运用信息技术优化物理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中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可以把静态、枯燥难以理解的知识融于动态的图像画面中,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受迫振动 共振》一课,课前可以播放一段影视片段,一名女高音不断提高音调,结果把一个玻璃杯子振破的视频片段,使学生犹如亲临其境,一方面给学生以强烈的震撼,另一方面也可以把学生分散的心一下子集中到课堂来,一段影视用来导入新课,让学生觉得既轻松又新颖。又如,当讲到力产生的效果时,可以播放一些球类运动中力改变球的速度和方向以及射箭运动中力改变弓的形状的视频片段,启发学生讨论,这样学生可以得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等。就这样,让学生处于一种亲切的情境中,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

二、运用信息技术,能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学中的难点有些很难用传统的方法讲清楚,学生理解起来也费力,若运用信息技术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利用信息技术的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情并茂的特点进行物理教学,则形象、直观、效果好。它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学生掌握。更能充分让学生动眼、动耳、动脑、动手、动口,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例如,在介绍分运动与合运动的关系时,它既是这一课的重点,又是这一课的难点。而课本的蜡块运动的演示实验我们很难在课堂上展示出来,这时我们就可以用Flash课件来进行展示,教师就可以很容易给学生介绍清楚,学生很清楚地知道蜡块实际的运动是合运动,它是水平方向和竖直向上两个匀速分运动的合成,通过Flash课件还能很容易地看到分运动与合运动的等时性以及运动的轨迹,使学生更易于掌握,这是传统手段所无法实现的。信息技术的运用,使难于理解的重点、难点变得形象、具体,清楚易懂,使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培养学生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自主探究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主要教具是挂图、课本插图和一些投影,以及常见的实验设备,由于不能看到具体事物的实际运动变化,即使是实验有时也是理想化的模拟,学生便难于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信息技术可以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使静止图变为动态图,使实验场景变成真实的场景,从中观察到整个变化过程,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了学生的能动作用,使教与学成为有机的整体,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例如,在介绍机械波的形成及传播时,我們可以用课件,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横波、纵波的形成过程和传播过程,总是前面的质点带动后面的质点发生振动,而质点并未随波迁移。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波的传播过程是波的形式平移的过程,但质点只在平衡位置做上下振动,就这样,通过形象直观的动态图像,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还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并使学生学会用网络进行自主探究。

四、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物理教学中,读图能力的培养是贯穿于学习始终的基本技能。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物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掌握物理概念,理解物理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会学生通过阅读图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也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利用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全面的读图、用图的重要本领。例如,在介绍振动图象和波动图象时,可以利用课件,展示两种图象的形成过程,通过对比,使学生彻底掌握两种图象所包含的意义,知道振动图象是一个振动质点在不同时刻的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而波动图象是同一时刻不同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并能正确加以区分。这样学生可以形成正确的图象概念,避免产生混淆。

五、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兼顾全面,因材施教地使课堂面向每一个学生

各班级之间的学生能力有差别,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设计,设计不同的教学深度、广度和进度,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取知识,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例如,在介绍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各物理量变化特点时,有的班可以先给学生看课件,学生看了以后再总结填表,有的班则是先让学生填表,后看课件展示过程,再加深印象。不同的显示时间和顺序,对不同班级的学生有着特殊的效果。这样,不但能适应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也有助尖子生的培养,它符合学生的个性特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共同进步。

六、运用信息技术技术,可加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上课时不仅大大减少了课堂的板书量,而且通过图形、图画、文本、音频、动画,直观再现物理过程,替代了老师抽象而繁琐的讲解,这些无疑会节约课堂时间,加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如,讲授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用传统的板书,画电路图,口授方法教学,知识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并在实验操作中容易混淆,无从下手,教学效果不理想。如果教师课前先制作成课件,利用多媒体展示于物理教学课堂中,使电路连接、内外电路的电压关系、路端电压与外电阻的关系准确地传递给每个学生,可以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掌握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特点,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另外,现在用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组成的DIS(数字化信息系统)在牛顿第二定律测量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在超重与失重测量加速度与拉力、加速度与压力的关系等实验中都有单纯的中学课堂实验无法达到的功能,可惜因价格昂贵只有少数学校在用。

总之,在高中新课程物理教学过程中,提高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是现代教育教学的要求,是教师现代教学素质的重要体现。虽然信息技术教学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但也应注意到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师相比,信息技术教学仍处于教学中的辅助地位,即使信息技术完成了许多人力所不及的任务,也不能代替教师的全部工作,教学过程的诸多环节仍需教师来组织实施,因此,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信息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才会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何文斌.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教学整合的策略探讨[J].科学教育家,2008(03):217.

[2]徐月明.对信息技术和物理教学整合的思考[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04):87.

[3]刘武荣.我们要准备什么:谈信息技术和高中物理教学整合[J].青海教育,2007(08):58.

[4]张剑平,熊才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71-72.

[5]王志茜,王宇航.浅论信息技术与物理课堂教学整合[J].中国科技信息,2006(2):79.

[6]刘艳香,李春燕.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资讯,2008(06):203.

?誗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读图能力物理教学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读图能力
浅析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定向运动制图能力与定向运动员能力提高的研究
中国现当代绘画鉴赏对高中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