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立体几何题常见错误剖析

2014-02-09 08:48周永红唐录义
新课程·中学 2014年12期
关键词:空间图形平面角所求

周永红 唐录义

学生在解答立体几何问题中暴露的诸多薄弱环节,突出表现为空间想象能力较差,空间概念模糊,从而导致计算、论证等方面的错误.本文根据平时常见错误加以剖析,仅供参考。

一、概念不清

例1.一個正方体A1B1C1D1-ABCD的棱长为a。

(1)过它的上底两邻边A1D1、D1C1的中点E1、F1和下底的中心O作一个截面,求这个截面的面积;(2)求E1与BB1的距离。

图1

错解:(1)所求截面面积为△E1F1的面积。(2)E1与BB1中点连线的长,即为E1与BB1的距离。

诊断:(1)错因在于对平面这个基本性质未透彻理解。根据公理1、2,过E1、F1、O三点的平面与正方体的交线分别为E1F1、F1C和AE1,所以梯形E1F1CA才是所求截面。(2)对点到直线的距离概念的理解不确切、不深刻所致。实质上,E1与B1的连线的长,即为E1与BB1的距离。

改正:略。

二、直观图画错

例2.求半径为R的球内接正方体的体积。

错解:如图2,设正方体棱长为x,则

x2+x2=(2R)2,

∴ x=■R.

故V正方形=x3=■R■=■R3。

图2 图3 图4

诊断:本题需根据题意正确的建立所需的直观图,学生在作轴截面图形时,未想到:如果轴截面也是正方体的对角面,则内接的并非是正方形而应是长方形(对角线长为■)不内接于圆,如图4。

改正:略。

三、空间图形处理错误

例3.如图5,ABCD是正方形,E是AB的中点,如将△DAE和△CBE分别沿虚线DE和CE折起,使AE与BE重合,设A与B重合后的点为P,则平面PCD与平面ECD所成的二面角为( )度。(1993年全国高考理科23题)

错解:∵ PE⊥PC,

∠PCE就是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α。

图5

又在Rt△CDE中,PC=BC,PE=BE=■BC。

∴tgα=■.

故α=arctg■。

诊断:从表面来看,此解好像错因在于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不清。事实上,应完全归咎于空间图形的处理能力低下。只凭题给的俯视图进行论证是相当困难的,关键是要正确想象,画出折叠后的空间图形,对照空间与平面图形,挖掘哪些位置与数量关系是不变的,哪些是变化的,才能有效地进行运算和推理。

改正:折叠后如图6,取DC中点F,连结PF、EF。由PD=PC,ED=EC,可知EF⊥DC,PF⊥DC,所以∠EFP为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图6

∵EP⊥PD,EP⊥PC。

∴EP⊥平面PCD。

∴EP⊥PF。

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α,在Rt△EPF中,EP=AE=■,EF=AD=α。

∴sin∠EFP=■=■=■。

∴∠EFP=30°

故平面PCD与平面ECD所成的二面角为30°。

四、未加证明而计算

例4.如图7,已知平面α⊥平面β,α∩β=MN,AC?哿α,BC?哿β,且AC⊥MN,BD⊥MN,AC=6 cm,AB=8 cm,BD=24 cm,求CD的长度。

错解:∵AD=8■cm,

又∵AC⊥MN,

∴在Rt△ADC中,CD=■=■=26 cm

图7

诊断:此解虽答数没错,但由AC⊥MN,就说△ADC为Rt△,这在立体几何中需要加以证明。

改正:略。

五、考虑不周

例5.已知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边长为2与4的矩形,则圆柱的体积是( )。(1984年全国高考理科试题)

错解:由题意,知圆柱底面周长为4,高为2。

∴V圆柱=π■■·2=■

故所求圆柱的体积是■。

诊断:显然,此解中因思维不全面而漏掉了“当圆柱底面周长为2、高为4”这一种可能。

改正:略。

综上可见,学生错误是多种多样的。能预先知道学生在学习立体几何时常犯的错误,就可防患于未然,尽可能避免那些不应出现的错误。

?誗编辑 王团兰

猜你喜欢
空间图形平面角所求
无所求
空间向量指路明,立几向着简易变
黑板变“白板”,课堂更精彩
如何使用平面角单位符号“°”“'”“″”
感恩
《地理空间图形学原理与方法》内容简介
浅议二面角的平面角
点到平面距离的求解策略
求二面角需“三思”
例谈用公式法处理立几中的角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