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晨光
(泰兴市济川中学,江苏泰兴,225400)
亚里士多德曾说,“优秀是一种习惯”,比尔·盖茨也说,“好的习惯是成功的阶梯,成功源于好的习惯”。习惯之于学生的教育是一种潜在的力量和能量,不仅有助于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也有助于学生数学学习效能达到最优化。随着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素质教育的深入,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备受关注,越来越多的教育人士感到多数学生不良的数学学习习惯严重阻碍了课改的深入与发展,只有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才能催促学生不断进取、不断提高。那么,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我们又该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俗话说:“会说的,不如会听的。”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是让学生养成一切良好习惯的基础,它不仅是一种沟通技巧,也是学生内涵和素养的充分体现。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只有养成专心听讲的学习习惯,学生才能快速掌握所学内容。教师一定要正确认识倾听的重要性,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倾听行为进行指导和调整,教给学生倾听的技巧,抓住倾听的重点,以实际行动让学生在倾听中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首先,我们要努力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倾听环境,这是对学生的倾听行为进行指导和调整的重要前提。这不仅是指安静、适宜倾听的环境,也包括教师应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作为教学的切入点,调动学生倾听的兴趣,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倾听环境中安静、专注、积极思考,倾听也才能真正走向丰富和深刻,于片刻的沉静中点亮思维的火花。
其次,教师应教给学生倾听的技巧。初中生的自律性还比较差,特别是一节课过半以后,开小差的学生也会逐渐多起来。教师一定要端正学生倾听的态度,细化倾听的要求,并教给学生科学的倾听方法。比如在上课时,教师应该要求学生的眼睛必须看着老师,要做到仔细、专注地聆听;在倾听其他同学发言时,不随便插嘴;在讲述重点内容时,也应该提醒学生,养成边听、边记的习惯,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及时举手,把疑难问题放在课堂中解决。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也是素质教育本质的体现。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充分激发和推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让学生在课堂上拥有一定的选择自由度和自主活动的时间。只有学生有了更多的锻炼机会,新课改要求的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育目标才能有效落实。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勾股定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读完理论的基础上,自己动手试试会不会推导公式,然后将不同的方法在课上交流。这样既避免了对公式的死记硬背,也能在亲自推导公式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公式的各种变式。再比如在学习“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时,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利用画图、比较、推理等活动,去自主探究符合几个条件时的三角形全等的情形,促进知识在学生心中的内化。
思维是人的重要特征,而思维的灵魂在于它的独立性。就学习过程而言,独立思考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的教师在讲课时将基本概念、规律匆匆带过,重点让学生背题型、记结论,忽视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导致许多学生在学习和解题时不会独立处理问题,没有独立思考,谈不上创造,只是人云亦云,无独立的思想可言。笔者认为,教师一定要精心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的情景,让学生独立思考,乐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例如,在学习因式分解时,有一道题:已知y2+y-1=0,求y3+2y2+2014的值。大多数的学生都是采用常规处理的方法,由“y2+y-1=0”的已知条件,得出y2=1-y,再代入“y3+2y2+2014”的题目中求解。这时,我引导学生再次观察这道题目,思考能否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为本题寻求一个更为简便的算法呢?在思考的过程中,有同学提出可以把已知条件“y2+y-1=0”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考虑,就能将原题y3+2y2+2014化为y(y2+y-1)+(y2+y-1)+1+2014,很容易就能求出值为2015。
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已成为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新课题,数学是一门由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所组成的学科,需要我们记住公式、法则,但数学语言的抽象性、精确性特征,更需要我们理解数学语言,这样才能完全掌握数学的名词、公理、定理、定义、公式。因此,教师要让学生重视数学阅读,教给学生科学、合理的阅读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理解的能力。
例如,在解题过程中,有一些题故意多给出已知条件,或安排一些似是而非的判断,如果学生没有仔细阅读题目的习惯,就容易被这些因素干扰。
甲队和乙队是两个筑路工程队,现要修一条600米的公路,若由甲工程队修建需要20天,若由乙工程队修改则需要30天。请问两队合修需要多少天完成?
数学反思是指学生对数学学习活动过程的再思考、再审视,可以在回顾和反思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整理思维过程,是一个人持续发展所必备的素质之一。在反思中,学生能不断矫正错误,在剖析问题本质的过程中找到最佳的解题方法,提高自我评价水平,不断走向新的境界。因此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教师都要注重强化学生的反思意识,促使他们从新的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地对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全面的考察、分析与思考,增强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学习完课上的内容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课上的重点内容进行回顾,使学生增进理解,抓住概念的本质。在学生做完题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对自己的解题过程进行反思,看看有没有因为粗心大意而造成的“隐性错误”,以便做出及时的修正,或者思考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使学生对问题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化。通过启发学生进行反思,并指导反思的技巧,不仅培养了学生反思问题的习惯,也让学生在一个思维的新世界中不断地开拓思维。
总之,习惯培养从古至今始终是教育界备受瞩目的问题。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不仅有助于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也有助于学生数学学习效能达到最优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每位教师都应不断思索探讨学生良好的听、说、思、做的习惯的养成策略,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数学课堂教学中,促使学生的学习成绩不断提高。
[1] 赵良斌.略论数学教学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5).
[2] 彭永新.回顾与反思:数学化不可缺少的环节[J].福建教育,2006(12).
[3] 赵华云.初中数学阅读技巧例析[J].快乐阅读,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