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问题引发的课堂观察

2014-02-09 07:56陆文琦
教育观察 2014年9期
关键词:表达能力量表内容

陆文琦

(南京市中央路小学,江苏南京,210009)

一、问题的提出

小学语文课堂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训练,其中,语文表达能力是我们基本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在当今的小学语文课堂上,学生真的有机会学习表达了吗?围绕这个问题,我们运用课堂观察这一方法开始了我们的研究之旅。

二、研究团队

本次研究团队由我校单道华、祝艳、陆文琦、罗菁、吴蓓、尚琳琳、叶光莹、曹疏春八位教师组成,八位教师在“十五”“十一五”期间均参加过省市课题研究,教学经验丰富,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在研究期间,团队还特邀了学科专家冯俊芬、洪灏,特级教师林春曹、洪超进行指导。

三、课前会议

课堂观察既是一种研究方法,也是一种工作流程,它包括课前会议、课中观察与课后会议三个阶段。针对本次活动,我们召开了多次课前会议,由执教的祝艳校长进行说课,针对语文苏教版第三册《美丽的丹顶鹤》这一课的内容主题、学生情况、目标定位、教学设计等方面与观察者进行了交流。

通过交流与讨论,我们确定本次活动的观察点是:学生学习——课堂表达的质量;教师教学——课堂表达任务的有效性。

我们的观察点的确定是从实践中诞生,在焦点中孕育的。首先,2011版的语文课标告诉我们“表达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该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而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堂是最能、也最应该进行表达训练与提升的阵地。

其次,我校的自能课堂教学一直致力于“教师激活每一个学生的情感、经验、思维和方法”的研究。我们认为这种激活也应包括学生表达能力的激活。

课堂上的表达训练给了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与时间,课堂生成会大大增加,这就增加了课堂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对教师的教学机智、专业能力、临场指导等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以关注学生课堂表达的质量以及教师课堂表达任务的有效性为切入点开展这节课的研究,这个观察点的品质——可观察、可记录、可解释,结合了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的特点、需求以及语文学科性质,能抓住教学和学习质量的关键。

前期我们已经使用课堂观察的方法在校本研修中针对自主体验式阅读以及小组合作中表达的参与度进行了一些观察和研究,为本次研究奠定了一定基础。在本次课堂微观察中我们将通过有针对性的观察,努力探寻影响学生表达能力发展的因素,为探索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策略提供支撑,引起教师对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视,同时促进课堂观察教师专业发展,形成教师合作文化。

四、观察工具

本次观察的工具:观察表格、摄像机等。

观察表格的设计还是颇费周章的。团队教师们结合本次观察点,根据自己的发展需要,从观察框架中寻找相关的观察维度和视角,再根据观察框架的架构体系设计观察表格,商讨分工合作的观察内容,研讨观察的规则。

本次观察的量表有两张:

表一 《中央路小学学生语文课堂表达观察量表》

这张表的内容包括“课堂语言表达任务”“学生表达意愿”“学生表达内容”“学生表达质量”几个视点。

“语言表达任务”记录课堂上教师给学生设置的表达任务。

“学生表达意愿”从“举手人数”和“表达人数”两个方面观察记录学生课堂表达的积极程度以及获得的表达机会。

“表达内容”对课堂上学生的表达做详细真实的文字记录。

“学生表达质量”则是从表达内容、表达方法、表达情态、表达效果方面对学生的表达做现场评价。此评价依据课标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为四个层级:第一层级,表达内容清晰,流畅,有层次,能引起倾听者较大共鸣,有说服力;第二层级,表达内容准确且完整,能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法,语言生动、丰富、流畅;第三层级,表达内容较为准确且完整,语言较为流畅;第四层级,表达时内容与表达任务相匹配,用词较为准确。

对“学生表达质量的观察”记录有利于教师掌握本班学生表达能力的发展情况,以便对今后的教学做出指导。

表1 中央路小学学生语文课堂表达观察量表

设计图意及说明:

本图表是围绕学生课堂上表达情况所设计的观察量表,其中在表达质量一栏中:

A表达内容清晰,流畅,有层次,能引起倾听者较大共鸣,有说服力;

B表达内容准确且亮●,能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法,语言生动、丰富、流畅;

C表达内容准确且亮●,语言较为流畅;

D表达时内容与表达任务相匹配,用词较为准确。

表二:《中央路小学教师课堂表达观察量表》

这张表包括“教师设置的表达任务”“表达任务的训练目的”“任务操作方式”“教师对任务的表达”“教师理答方式”“课堂表达生成记录”几个视点。

其中,“表达任务的训练目的”记录教师根据文本内容设计的表达任务的目标。“任务操作方式”从“生生交流”和“师生交流”两个方面进行记录。“教师对任务的表达”从“吐字清晰,节奏感强,语调变化有序”和“无语病,指向明确,逻辑性强”两个层面对教师的表达做现场评价,因为教师语言的清晰度和严密度对教学效果影响很大,将长期影响学生的语言习惯,对能否提升学生的表达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两张表格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记录方式,相互补充使用,所获得的数据、信息将尽可能地反映真实的教学环境和课堂活动。这样的综合避免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问题,从“点”和“面”出发引领教师理解课堂、反思课堂、改进课堂,提升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和专业发展的品质。

表2中央路小学教师课堂表达观察量表

时间:____________ 上课人:____________ 课程:____________ 听课人:____________

表达任务表达目的任务操作方式教师对任务的表达教师理答方式生成记录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吐字清晰,节奏感强,语调变化有序无语病,指向明确,逻辑性强打断生答或自答 重复问或生重复答不评价或消极评价鼓励称赞(语言动作)鼓励其他生提问或补充

五、课中观察

观察位置的选择:课堂上的观察我们采用了“一人多点”的观察模式。参与课堂观察的六位教师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课中观察对学生学习的影响,选择坐在后排观察。四位教师观察学生,每位观察者以十个学生为观察样本。两位教师观察执教者。

猜你喜欢
表达能力量表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创新写作教学,培养表达能力
谈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主要内容
加强联想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中学生智能手机依赖量表的初步编制
PM2.5健康风险度评估量表的初步编制
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