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种类对北京市房山区张坊村中老年人高血糖症发生率的影响

2014-02-09 01:14:55洪忠新
中国全科医学 2014年31期
关键词:症组碳水化合物高血糖

王 佳,洪忠新

近三十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1980年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仅为0.67%,1994—1995年糖尿病患病率已达到2.5%,糖耐量低减为3.2%,最近十年糖尿病流行情况更为严重,2002年城市人口糖尿病患病率为4.5%,农村为1.8%[1]。2008年我国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患病率分别为9.7%和15.5%,其中城市居民的糖尿病患病率为11.4%,高于农村居民的8.2%;而农村居民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16.1%,高于城市居民的15.5%,提示未来农村居民糖尿病患病率将高于城市[2]。目前,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在我国普通成年人群中呈现高度流行状态。引起糖尿病的原因很多,包括肥胖、活动量少、遗传因素及饮食不当等。在饮食不当原因中,既往只是关注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和血糖负荷,即重点关注的是碳水化合物含量对血糖的影响,而近年来三大产热营养素的摄入量或摄入比例对血糖的影响越来越引起重视[3-4]。本研究旨在探讨富含脂肪类食物的摄入量与北京市房山区张坊村中老年人高血糖症发生率的关系,以便为我国农村居民糖尿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年龄45~90岁;(2)自我报告无严重肝肾疾病;(3)无认知功能障碍。排除标准:(1)年龄<45岁或>90岁;(2)有严重肝肾疾病;(3)妊娠;(4)酗酒;(5)精神异常;(6)认知功能障碍。

1.2 研究对象 于2011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举办送医下乡义诊活动,在北京市房山区张坊村村委会的支持和安排下,共134名符合条件的居民参加营养义诊活动。

1.3 血糖测量方法与诊断标准 血糖测量方法:于餐后1 h、餐后2 h及空腹状态下应用罗氏血糖仪(罗氏公司,德国)取受试者右手中指末梢血,进行快速血糖测量,记录血糖数值;同时注明居民既往是否患有糖尿病,以及是否规律应用降糖药物等情况。高血糖症诊断标准[5]:空腹血糖>6.1 mmol/L或餐后1 h血糖>11.1 mmol/L或餐后2 h血糖>7.8 mmol/L,以及既往确诊有糖尿病。

1.4 人体指标测量方法 (1)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三头肌皮褶厚度(TSF):按照常规方法测定。计算体质指数(BMI)和腰臀比(WHR)。(2)体脂含量(BF):采用便携式生物电阻抗分析仪(雅玛拓科技贸易有限公司,日本)测定,受试者双臂伸直,与身体纵轴呈90°,双手示指和拇指用力捏住两侧电极,15 s后读取数值。

1.5 生活习惯调查 (1)饮酒:记录研究对象是否饮酒及每次饮酒量;(2)吸烟:记录研究对象是否吸烟及每日吸烟支数;(3)活动情况:记录研究对象每日活动时间,活动时间≥2 h/d为活动量较多,活动时间<2 h/d为活动量较少;(4)睡眠情况:记录研究对象每日睡眠时间,睡眠时间≥6 h/d为好,睡眠时间<6 h/d为差。

1.6 膳食调查 采用24 h膳食回顾法。24 h是指从最后一餐吃东西开始向前推24 h,对中老年人连续3 d的食物摄入量进行记录,包括每餐食物的摄入种类和摄入量。

1.7 混合膳食血糖生成指数与混合膳食血糖负荷的计算[6-7]混合膳食血糖生成指数是将一餐中每种食物对混合血糖生成指数的贡献值相加,每种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贡献值=每种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其碳水化合物量在一餐中所占的质量比(碳水化合物量为可利用量,即为碳水化合物量-膳食纤维量)。混合膳食血糖负荷=混合膳食血糖生成指数×摄入食物的碳水化合物量/100。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134例中老年人中男45名(33.6%),女89名(66.4%);年龄45~84岁,平均(61.4±10.8)岁,其他一般资料见表1。

2.2 高血糖症发生率 134例中老年人中,既往诊断为高血糖症者24例(17.9%);既往无高血糖症者中,进行空腹血糖测定异常者27例(20.1%),餐后1 h血糖测定异常者1例(7.5%),餐后2 h血糖测定异常者11例(8.2%)。高血糖症发生率为47.0%(63/134)。

表1 134例中老年人一般资料Table 1 General date of 134 middle aged and elderly people

注:BMI=体质指数,BF=体脂含量,WHR=腰臀比,TSF=三头肌皮褶厚度

2.3 性别、年龄、生活习惯和人体测量指标与高血糖症发生率的关系 按照是否患有高血糖症,将受试对象分为血糖正常组71例和高血糖症组63例。两组性别、年龄、饮酒率、吸烟率、运动情况、睡眠情况、WHR、TS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糖症组BMI、BF均高于血糖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产热营养素及总能量摄入量与高血糖症发生率的关系 高血糖症组脂肪摄入量、总能量摄入量均高于血糖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蛋白质摄入量和膳食纤维摄入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5 不同食物种类摄入量与高血糖症发生率的关系 高血糖症组猪肉类摄入量和食用油摄入量均高于血糖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食类摄入量、蔬果类摄入量、鱼类摄入量、鸡蛋类摄入量、奶制品类摄入量、豆制品类摄入量、干果类摄入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6 混合膳食血糖生成指数和血糖负荷与高血糖症发生率的关系 血糖正常组和高血糖症组混合膳食血糖生成指数和混合膳食血糖负荷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 讨论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且呈现出农村居民糖尿病患病率紧追城市居民糖尿病患病率的趋势[2]。这与社会经济逐渐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生活方式改变,饮食模式发生变化密切相关。近年来,有关饮食不当引起血糖升高受到广泛重视,既往关注较多的只是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和血糖负荷,即碳水化合物含量对血糖的影响,而近年来三大产热营养素的摄入量或摄入比例对血糖的影响越来越引起重视[3-4],即蛋白质和脂肪类食物对血糖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北京市房山区张坊村高血糖症发生率为47.0%,其中新发现高血糖症患者39名,然而张坊村居民高血糖症发生率可能高于本研究结果,原因如下:对居民检查时只是进行即刻血糖测定,如空腹血糖、餐后1 h血糖、餐后2 h血糖,并非对每位居民均进行3种血糖测定,当1位居民空腹血糖不高时,并不代表其餐后1 h或餐后2 h血糖不高,从而造成漏诊。

本研究结果显示,高血糖症组BMI、BF、脂肪摄入量和总能量摄入量均高于血糖正常组,而两组蛋白质摄入量、碳水化合物摄入量、膳食纤维摄入量以及混合膳食血糖生成指数和混合膳食血糖负荷,无差异。具体分析不同食物种类摄入情况,结果显示,高血糖症组猪肉类摄入量和食用油摄入量均高于血糖正常组,而其他富含油脂类食物如鱼类、豆制品类、鸡蛋类、奶制品类、干果类摄入量两组间均无差异。

表2 两组性别、年龄、生活习惯和人体测量指标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gender,age,living habit and parameters of anthropometr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注:*为t值

表3 两组产热营养素及总能量摄入量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nutrient and total energ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4 两组不同食物种类摄入量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variety of food intak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注:*为t值

表5 两组混合膳食血糖生成指数和血糖负荷比较Table 5 Comparison of mixed dietary glycemic index and mixed dietary glycemic loa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高血糖症组BMI和BF高于血糖正常组,可能是由于高血糖症组脂肪摄入增高的同时,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并没有减少,导致总能量摄入量较高,高于机体消耗,引起BMI和BF增加,同时其增加又会降低机体胰岛素敏感性,引起胰岛素抵抗,从而使血糖异常。Van等[5]研究发现,尽管高脂肪摄入不会直接增加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但其可以通过增加体质量间接影响血糖。同时,高血糖症组和血糖正常组相比,在脂肪摄入量增加的同时,并没有相应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从而导致总能量摄入的增加,“脂毒性”随之产生。脂毒性是指增高的游离脂肪酸浓度或增高的细胞内脂含量在致糖尿病形成中的作用,其主要作用部位为肝脏、肌肉和胰腺。多研究表明,在高脂环境下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密切相关,其中β细胞凋亡增加是主因[6-9]。Derosa等[10]对286例健康个体采用经口脂肪负载试验(OFL),结果显示,脂肪负载后3、6、9 h血糖升高分别为3.26%、4.35%、1.09%,只有12 h的血糖略有下降。同时,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细胞黏附分子等显著增加,而且先于血浆三酰甘油升高。可见脂肪过量摄入可快速升高血糖。Pan等[11]研究发现,高脂肪饮食可以损害胰岛素信号通路,从而使血糖升高。美国糖尿病协会指出,脂肪摄入量和能量摄入量的增加,是糖尿病发病率增加的危险因素[12]。

具体分析两组不同食物种类摄入量发现,高血糖症组猪肉类摄入量和食用油摄入量均高于血糖正常组,导致饱和脂肪酸摄入高于血糖正常组;而两组鱼肉类、干果类摄入量无差异。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富含饱和脂肪酸的膳食可降低胰岛素敏感性,而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n-3多不饱和脂肪酸可显著提高胰岛素敏感性[13]。高青松[14]采用不同类型脂肪酸对SD大鼠血清脂肪酸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摄入高水平的长链饱和脂肪酸的SD大鼠产生严重的胰岛素抵抗,而摄入n-6多不饱和脂肪酸的SD大鼠胰岛素敏感性没有下降。Wang等[15]研究也表明,摄入高饱和脂肪可以增高2型糖尿病发展的危险。可见,高血糖症组血糖异常可能是因为脂肪摄入增加,尤其是富含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猪肉、动物油的摄入增加,而没有增加保护性的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食物如干果、鱼肉类、植物油等有关。

本研究中,两组混合膳食血糖生成指数和血糖负荷无差异,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两组富含碳水化合物食物摄入量均较多,只是肉类等油脂类食物摄入有差异,而此类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和血糖负荷均较低,因此在两组间未显示出差异。

房山区张坊村地处北京西南郊偏远山区,经济相对落后,村民饮食较为单调,主食加腌菜是其基本饮食模式,生活条件相对较好的居民会增加肉类和食用油的摄入。建议血糖偏高的人群在脂肪类食物摄入时应多选择鱼类、干果、植物油,减少猪肉、动物油等摄入,同时应相应减少富含碳水化合物食物如主食类的摄入,以保证总能量摄入不超标,降低BMI和BF,从而有效控制血糖,避免高血糖症的发生。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2,20(1):后插1-后插36.

2 Yang W,Lu J,Weng J,et al.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J].N Engl J Med,2010,362(12):1090-1101.

3 Ballarda KD,Quanna EE,Kupchaka BR,et al.Dietary carbohydrate restriction improves insulin sensitivity, blood pressure,microvascular function,and cellular adhesion markers in individuals taking statins[J].Nutr Res,2013,33(11):905-912.

4 Rajaie S,Azadbakht L,Khazaei M,et al.Moderate replacement of carbohydrate by dietary fats affects features of metabolic syndrome:A randomized crossover clinical trial[J].Nutrition,2014,30(1):61-68.

5 Van Dam RM,Willett WC,Rimm EB,et al.Dietary fat and meat intake in relation to risk of type 2 diabetes in men[J].Diabetes Care,2002,25(3):417-424.

6 Department of Noncommunicable Disease Surveillance.Definition,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its complications:Report of a WHO consultation.Part 1: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R].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1999.

7 Eslamian G,Jessri M,Hajizadeh B,et al.Higher glycemic index and glycemic load diet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risk of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A case-control study[J].Nutr Res,2013,33(9):719-725.

8 Atkinson FS,Foster-Powell K,Brand-Miller JC.International tables of glycemic index and glycemic load values:2008[J].Diabetes Care,2008,31(12):2281-2283.

9 向薇,黄忠心,施秉银.脂毒性与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J].医师进修杂志,2004,27(9):44-45,53.

10 Derosa G,Ferrari I,D′Angelo A,et al.Oral fat load effects on inflammation and endothelial stress markers in healthy subjects[J].Heart Vessels,2009,24(3):204-210.

11 Pan MH,Lai CS,Tsai ML,et al.Chemoprevention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by dietary natural compounds[J].Mol Nutr Food Res,2014,58(1):147-171.

12 李红金,赵敏,綦雯雯.2010美国糖尿病协会糖尿病治疗指南[J].中国卒中杂志,2011,6(4):316-324.

13 Lichtenstein AH,Schwab US.Relationship of dietary fat to glucose metabolism[J].Atherosclerosis,2000,150(2):227-243.

14 高青松.不同类型脂肪酸对SD大鼠血清脂肪酸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D].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0.

15 Wang L,Folsom AR,Zheng ZJ,et al.Plasma fatty acid composition and incidence of diabetes in middle-aged adults:The Atherosclerosis Risk in Communities(ARIC)Study[J].Am J Clin Nutr,2003,78(1):91-98.

猜你喜欢
症组碳水化合物高血糖
血糖超标这些都不能吃了吗
自我保健(2021年4期)2021-06-16 07:36:46
超声心动图自动心肌运动定量技术评估妊娠期高血压孕妇的心功能的价值
保健文汇(2021年9期)2021-06-02 14:52:18
说说碳水化合物
少儿科技(2021年8期)2021-01-02 10:01:24
减肥不能吃碳水化合物?
少弱精子症患者精液常规参数与精子形态特点的分析研究
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有益于长期减肥
保健与生活(2019年7期)2019-07-31 01:54:07
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胱抑素C以及β2微球蛋白联合检测在妊高症肾损伤中的价值
UCP2基因敲除小鼠在高血糖加重脑缺血损伤模型中的应用
高血糖相关偏身投掷和舞蹈症的CT及MRI表现
危重患者血小板减少症发病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