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科研究生对社会实践的认知、作用及影响因素研究

2014-02-07 05:34蒋虹丽于专宗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4年10期
关键词:医科个人成长组织者

白 鸽,蒋虹丽,于专宗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上海 200032)

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对研究生个人成长具有重大意义[1]。对于医科研究生而言,社会实践有助于增强研究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提高研究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创新意识,并加强团队合作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2-3]。目前对研究生社会实践的认知、作用等已有定性的阐述,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医科研究生社会实践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并在一定程度上困扰着实践活动的深入和可持续性发展[4]。因此研究通过定性和定量数据的分析,了解医科研究生对社会实践的认知,探求社会实践对个人成长的作用范围、强度等,并发现影响社会实践效果影响因素。

一、调查内容与方法

调查内容:根据培养阶段的差异,对在读三个年级研究生进行分层,调查社会实践对研究生个人成长作用的认知和态度等。

调查对象:抽取上海市某高校公共卫生专业的研究生,共142人。

调查工具:在个别访谈和开放式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编制《社会实践对研究生个人成长作用的调查问卷》。

统计方法:采用Excel 2007建库录入数据,运用SPSS 15.0进行描述性和多元分析,包括频数、Pearson卡方检验、Fisher精确卡方检验等。

二、结 果

按照年级整群抽样的原则发放问卷,三个班共发放177份,回收问卷153份,回收率达86.4%。经核查,有142份问卷符合条件,合格率达92.8%。

(一)基本情况。

被调查者中,男生占被调查总数的26.1%,女生占73.9%;一、二、三年级的比例依次为49.3%、33.1%和17.6%;来自东、中、西部的学生比例分别为57.7%、34.5%和7.7%;管理类专业(卫生管理等)和非管理专业(流行病等)占比分别为33.1%和66.9%;有过工作经验的学生占总数的7.8%;来自城市和农村的学生比例分别为52.8%、47.2%;保送和考研学生的比例分别为38.7%和61.3%;中共党员、共青团员和群众的比例分别为69.7%、28.9%和1.4%。

(二)参与实践与实践认知情况。

93.7%的研究生认为社会实践有必要,其中47.9%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很有必要,仅有1.4%的研究生认为没必要。

1.社会实践的形式。75.4%的研究生参与了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其中84.8%参与的社会实践内容与专业相关。对比研究生目前和期望参与的社会实践形式发现,两者间存在较大差异(见表1)。

表1 研究生现实和期望社会实践的形式

2.社会实践的动机。询问研究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原因,发现68.2%的研究生是为了增强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其他主要的原因为增强团队合作能力(56.1%)、增强组织协调能力(54.2%)、增强社会责任感(42.1%)、认识自我(41.1%)、赚钱减轻家庭经济负担(35.5%)和个人偏好(33.6%),其他较少的选择是被动接受学校学院等组织安排、受同学等周围人影响,比例分别为19.6%和11.2%。

3.社会实践的组织。调查社会实践的组织单位,发现社会实践的组织者最多为教研室,比例为59.8%,其他主要组织者分别为学院、班级/支部和学校,比例分别为43.9%、43.0%和36.4%,仅17.8%为自发组织。研究生主要承担参与者的角色,作为组织者的比例仅占到了13.3%,而53.2%的研究生都希望担当组织者。

4.社会实践的时机与频次。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次数大部分集中在1-3次,占66.7%,现实耗费在社会实践上的时间占全部生活时间的比例大部分集中在5-10%,这也他们的期望值保持一致。在具体社会实践时机和频次上,现实和期望存在较大差异(见表2)。

表2 研究生现实和期望社会实践的时机与频次

5.社会实践的支持系统。询问研究生参加社会实践的途径,发现绝大部分是通过同学、老师和朋友介绍进行社会实践的,其他主要的途径包括组织机构(21.7%)和传统媒体(21.7%)。导师对社会实践的态度也较为重要,87.9%的研究生导师较为支持社会实践活动,仅有2.1%的导师很不支持。此外,研究生认为目前社会实践存在的不足体现在缺乏足够的时间(52.9%),缺乏应有的重视和宣传(46.4%),无生动的内容(44.3%),多数同学参与积极性不高(35.7%),缺乏老师指导(32.9%)和缺乏场地(10.7%)。

(三)社会实践的作用情况。

研究通过调研社会实践对个人社会责任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能力、专业认同、创新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组织协调能力、自我了解等七个方面的作用,来探索研究生社会实践对个人成长的有效性。调研结果显示:研究生认为社会实践对这七个方面的能力培养均有较高的促进作用,认为无变化的人数占比普遍低于10%,其中促进作用最为突出的是对团队合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的培养,持此观点的研究生占比分别达到了69.7%和62.0%(见表3)。

表3 社会实践对研究生能力促进作用(%)

(四)社会实践的影响因素。

课题组研究认为影响社会实践效果的因素可能包含研究生所处年级、性别、生源地、政治面貌、工作经历、专业和就读方式等,因此将这些因素与具体实践效果进行统计学相关分析,结果如下。

1.实践参与次数。研究生参与实践的次数与其所在年级显著相关(P=0.000),表现为年级越高,参与实践的次数越多,以参与5次及以上的实践为例,研一到研三的参与率分别为13.9%、34.1%和36%。

2.实践参与持续时间。研究生参与实践的持续时间也与其所在年级显著相关(P=0.004),表现为年级越高,实践参与持续时间越长,以参与持续时间半个月及以上为例,研一到研三的参与率分别为20%、20.9%和44%。

3.实践耗费时间比例。研究生参与实践的耗费时间比例与其所在生源地显著相关(P=0.043),体现在东部地区研究生耗费时间比例较高,中部和西部次之,以耗费时间10%比例以上为例,东、中、西部学生占比分别为43.5%、38.2%和22.2%。

4.实践参与角色。研究生参与角色与其性别显著相关(P=0.027),表现为男生更倾向于担当组织者的角色,如28.6%的男生当过组织者,而只有8.1%的女生担当过这一角色。

5.实践导师支持程度。研究生实践导师支持程度与性别显著相关(P=0.046),表现在导师更愿意支持女生去参与社会实践,支持男生和女生去参与实践的导师比例分别为75.7%和92.3%。

三、讨 论

(一)研究生对社会实践现实认知与期望尚有差距。

调查发现医科研究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较高,然而对于社会实践的现实认知和期望认知方面尚存在较大的差距。如在社会实践形式方面,课题研究是目前社会实践参与比例最高的形式,而研究生最感兴趣的形式则是校外实习/兼职。如目前研究生作为组织者的比例仅占13.3%,而53.2%都希望担当组织者。如研究生社会实践持续时间一般集中在一天,而最期望的则在一周左右。因此在社会实践设计方面,应充分考虑研究生的期望,结合研究生的兴趣点,在实践的形式、持续时间等方面进行改进。

(二)社会实践对学生成长作用深远。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研究生均认为参与社会实践会促进个人社会责任感等七个方面的能力的提升,其中提升最明显的是专业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两个方面,如社会实践前认为自己专业知识扎实和创新能力好的研究生比例分别为7.9%和10.7%,社会实践后认为这两方面能力提高的比例达到52.8%和40.8%。

(三)社会实践作用的发挥应施行差别化设计。

分析社会实践的影响因素发现,社会实践参与次数和参与持续时间都与研究生所在年级相关,表现为年级越高,参与次数越多,持续时间也越长,因此针对

不同年级的社会实践指导应有所侧重。研究结果还发现社会实践耗费时间比例与学生生源地相关,表现为中西部耗费时间普遍较少,鉴于社会实践对于个人成长的促进,在实践设计上可多鼓励中西部地区研究生参与到实践中来。此外历年就业情况显示医科女研究生在就业方面相对弱势,考虑到社会实践对于个人成长的诸多作用,学校应为女研究生提供相关社会实践锻炼机会并鼓励其担当实践的组织者。

综上,高校教育者应充分利用社会实践的平台,围绕着医科研究生专业结合点和兴趣点指导开展社会实践,从而促进研究生个人成长。

[1]赵海慧.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高教高职研究,2009(49):190-191.

[2]陈兰萍,雷文斌.试论大学社会实践对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作用[J].教育与职业,2009(5):163-164.

[3]祝文燕.探索和推进“就业导向型社会实践模式”——以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工作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08,2(10):60-62.

[4]张俊琴,龚俊松,唐天奎.论研究生社会实践与人才培养[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11:26-28.

猜你喜欢
医科个人成长组织者
成长主动性对师范生可就业能力的影响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实践研究
生命教育视域下医科院校思政工作的实效性探究
大学生个人成长主动性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
开放式创新性实验教学在医科生科研思维培 养中的应用
导演
人才密集型行业中的制度建设与个人成长的关系研究
医者难自医
个人成长主动性的理论及干预研究
严惩诱骗高校学生参与传销的组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