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晓秋
(济宁医学院药学院,山东 日照 276826)
目前,高等医药院校中药化学教学改革研究越来越多,旨在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需要。
Seminar教学与案例教学的有效融合,是通过具体案例引发学生对所学领域中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有助于学生知识和能力全面发展。案例(case-based method)教学与seminar教学相结合[1]的教学模式在公共政策[2]、法学[3]、护理学[4]等学科教学中都有所应用,但将二者整合后用于中药化学教学中尚未见报道。因此,在本项研究中,将案例与seminar相结合应用于中药化学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研究对象。随机抽取我校药学院2010级本科生共372人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中药学专业,共187人),对照组(药学专业,共185人)。两组均为全国普通高校统一招生录取,在教学改革之前,两个班级进行课程平均成绩分析,差别不显著(P>0.05)。
2.研究方法。实验组通过案例教学导入,再在案例基础上进一步延伸讨论,开展seminar教学模式,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两组均为同一教师授课,但不参与出题,两组学时相同,采用相同的考核方式。期末成绩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卷面成绩(70%),第二部分为具体实验操作(30%),并对成绩进行统计学处理。
中药化学第一堂课即和学生介绍本学期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与seminar教学模式相结合。学生自己组成学习兴趣小组,每组7-8人,每个成员都各司其职,分别负责文献查阅、文献整理、发言、记录等,以确保责权分明,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整个过程分为4步走,100分钟的教学时间:第一步为准备工作。任课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将案例及seminar内容提前布置,给学生留出准备时间。第二步为课堂教学:(1)案例教学部分(用时40分钟):教师讲述与案例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以便于学生打下深厚的理论功底。在此基础上,采用抛砖引玉的方式进入seminar教学。(2)seminar教学过程:①主持人对讨论主题进行简短介绍(约3-5分钟);②小组代表发言(约30分钟);③围绕所选课题交流与讨论(约15分钟);④主持人点评,并以商榷的口吻提出可行性建议(约5分钟)。第三步,开放实验室:学生对案例及seminar研究内容进行验证,实现理论到实践的过渡,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第四步,学生兴趣小组总结并完善研究内容,提交主题报告。
本次教学实践中,共采用31个案例,4次seminar讨论,现就中药化学成分分离中常用的色谱法在中药化学成分分离中的应用,举例如下。
色谱法是常用的分离分析手段,尤其是中药化学成分研究领域中,如吸附层析法、凝胶层析法等。色谱法基础理论知识在第二章——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而具体应用集中在各论章节。在没有任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学生通常很难理解色谱法的原理。因此,在讲解色谱基础知识时,选择典型案例教学,再加上seminar讨论,更有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理解和掌握该方法,在后续的各论学习中才会更加得心应手。
色谱法起源于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分离植物色素的层析现象:将植物叶子石油醚提取物加到柱层析上,进而用石油醚冲洗一段时间后,即在柱子上分成不同颜色的色带,将这些色带分别收集,即可得到不同结构的化合物。把这个过程作为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接下来,以大黄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为例,引导学生设计提取分离工艺。课前将大黄中典型活性成分大黄素的化学结构,通过Chemdraw软件画出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观察大黄素的结构特点,分析其所具备的理化性质。(2)结构中酚羟基的存在,使它具有酸性,酸性物质可以考虑采用碱水提取加酸沉淀法。(3)直接利用结晶重及结晶法进行大黄素纯化。同时,也可利用相似者易于吸附的原理,将提取物以有机溶剂溶解后上硅胶柱层析,将大黄素
分离出来。当然,柱层析与薄层层析是不分家的,柱层析洗脱条件通过薄层层析选择,柱子上的流份也是通过薄层色谱法进行检测。
然而大黄中尚有其他蒽醌苷类及蒽醌苷元成分,其在大黄中含量不及大黄素,通过柱层析法不易得。对于这些无法通过常压硅胶柱色谱法得到有效分离的化合物,如何分离?除了凝胶色谱法及加压柱层析法等方法外,目前还有一种很实用的方法,即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任课教师利用承上启下的方法进入seminar论题: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中药化学成分的研究。样品在高压柱上的洗脱情况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都是在实际的分离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在seminar中,学生从如何选择合适的色谱柱、流动相选择以及柱子大小与进样量之间的关系、在哪种条件下可以进行制备、流份接收方法等方面加以讨论,并举例说明。在座学生大多被这别开生面的教学方式所吸引,也被带进精彩的“剧情”中,踊跃提问,由主讲学生解答,同组成员补充,老师给予指导。尤其是对科研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在接触中药化学课程之前,就已经开始中药化学成分的分离,他们将自己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与大家分享并讨论,效果更加显著。
开放天然药物化学实验室,以便于学生对于讨论中不清楚的问题及时验证,真正达到案例教学与seminar教学相融合的目的,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及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要上交一份分离中药化学成分的研究讨论报告。
1.结果。两组采用同一张试卷,同样的实验操作内容,考核完成后利用SPSS软件,对成绩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如下(见附表)。结果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成绩差异显著(P<0.05)。
2.存在问题。案例与seminar教学模式相结合,的确显著提高了学生成绩。但教师和学生同样都需要大量的课前准备时间,且需要教师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学生最基本的利益是学习成绩,如果不对案例中的发言及seminar讨论部分量化打分,将不利于教学改革的持久实施。
附表 对照组和实验组期末总评成绩比较
Seminar讨论的次数不宜太多,否则会直接影响教学进度,后期教学中只能加快讲课进度,才能完成教学内容,势必影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程度。因此,seminar教学一学期最多只能举办3-4次。
通过案例与seminar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学生对中药化学的学习方法由传统的“水中望月”型,转变成脚踏实地的学习与训练。在教学改革中,既保证了专业知识的熟练掌握,又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为将来的工作和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案例和seminar教学模式的结合,有利于中药化学教学改革实践,值得应用和推广。
[1]方金华.论案例与seminar在法学本科中的结合[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11):163-165.
[2]陈 潭,程 瑛.Seminar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及其课堂教学模型的构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3(4):57-59.
[3]刘 荣.案例教学法与seminar教学法综合运用于法学本科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28(10):60-62.
[4]易淑明,成建初,郑晓妮.Seminar-案例教学法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3,10:1190-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