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态性教育理念提升学校品质
——我校生态性教育创新方面的思考和行动

2014-02-06 13:33李素洁王德复张博文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4年4期
关键词:理念生态学校

李素洁 王德复 张博文

(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 湖南 长沙 410006)

一、生态性教育理念概述

生态性教育理念,就是立足教育的基本理论与现状,融入生态哲学整体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两方面入手全面优化教育生态,从而构建一种先进、科学、高效、优质的,确保学生、教师和学校三方共赢的教育理念。该教育理念倡导整体思维方式,强调各要素之间的合作,追求系统整体效能最大化。在教育目的方面,它反对片面发展的人和单向度的人,主张培养感性、理性与灵性兼容,身心和谐、健康积极的完整的人。在课程与教学上主张建立丰富多彩的完整的课程体系和教学系统,强调全身心教学法,用整个身心教,用整个身心学,增加身体经验,承认直觉,鼓励整体性顿悟和基于系统思考的洞见。此外,生态性教育理念反对非此即彼的二元论,倡导尊重多元存在。

生态性教育是关注和尊重生命个体的教育,以人为本是其核心理念。生态性教育理念下的学校具体发展目标是“十态平衡”——健全的体态,健康的心态,规范的行态,丰富的个态,民主的教态,自主的学态,科学的神态,人文的情态,共赢的状态,发展的势态。现代生态学校具有五个基本特质:个性化、和谐、开放、共赢、可持续发展。

二、用生态性教育理念引领学校办学定位

我校基于生态性教育理念,提出了“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发展个性、奠基人生”的办学理念。“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反映了学校的精神气度和文化品质。长期以来,教育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我们提出“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就是要求我们的教育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有一种面向社会、开门办学的胆识,努力培养适应世界发展的人。“发展个性、奠基人生”,表达的是学校教育的核心价值追求,体现了培养人、发展人和成就人的教育目的。在当前社会转型和变革时期,学校管理容易疲于应付各种事务性工作。经费问题、升学问题等似乎是永恒的话题,但我们的根本任务是办学,评价、衡量学校办学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能否使学生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能否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只有将先进的办学理念与本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创造性地思考,才能真正寻找到适合本校的办学之路。

学校根据办学的总体目标,基于现代学校制度要求和学生发展的主体性理念,把校训“学会生存、学会关心”的内涵具体分解,将教育理念、育人目标落实到教育实践中。通过培养学生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该具备的“自信、自主、自理”能力和态度,形成“爱心、责任、合作”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塑造出学生健全的人格,使学生成为一个具有中国灵魂的人,一个能走向世界的豪迈中国人。

三、用生态性教育理念推进课程体系建设

办学理念和育人定位是学校的灵魂,就像一首流动乐章的主旋律,办学特色则是这部华彩乐章中跳动的音符,彰显着学校的个性与活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生态性教育理念,强调人本、和谐与共生的办学品质。

学校特色的基点是课程特色。学校用生态性教育理念推进课程体系建设:

在课程结构上,课程建设立足于师生能力培养与和谐发展,对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新构架,形成了学科基础型课程、拓展丰富型课程、活动实践型课程的课程结构。

在课程内容上,科学与人文相结合、本土与国际相结合。面向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建设立足于学生实际,坚持课程的国际化、本土化、特色化、多元化、现代化和个性化。课程建设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保证使麓山的每个学生“会一门乐器,懂两国以上语言(汉语、英语及其他外语),擅长两种书法(硬笔书法、软笔书法),掌握七种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自学能力)”。

在课程形式上,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长课时与短课时相结合。

在课程实施上,过程与结果、预设与生成相融合。课程实施强调身心的和谐发展。近几年来,我校的课程改革从课内延伸到课外,重建校园生态、关注学生的闲暇状态、情感体验、情绪调节、情商成长、情操陶冶的时间和空间。真正让生态教育的“信号”,零盲区,全覆盖,让学生享有活动的快乐、发展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课堂创新是教育创新的最主要形式。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背景下,建立和谐、健康的课堂成了新的研究热点。课堂的构建重点在于建立和谐的课堂环境。我们坚持生态性教育理念下的现代教育资源观,努力实现教材、教师、学生、教法各要素的综合平衡。我们走出去,请进来,学习包括有效教育理论在内的现代教育理念和策略。从课堂教学方式入手,提高教学质量。

在课堂教学改革实验推进的过程中,我们的课堂发生了三个转变:即教学方法由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变,师生活动由主导型向互动型转变,学习方法由听说式向讨论式转变。在这样的课堂上,我们的学生更加自主,教师更加自由,课堂更加充满生命的活力!近5年来,先后有20多个年级、100多个班级、280多名教师实践EEPO课堂教学实验,有近50余名教师正逐步成长为有效教育省级专家,我校教师在各种课堂教学比武和教学设计大赛中获特等奖和一等奖近100人次,有多名教师成为名师工作室成员。在去年长沙市“星城杯”教师教学比赛中一鸣惊人,学校凭借4名参赛教师出色的表现赢得比赛团体第一名,3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闪耀“星城杯”。

四、用生态性教育理念回归德育的本真

生态性教育实践是指在人为的教育实践过程中,促进教育实践生成与实践环境内在和谐的教育活动,是一种与利“生”(学生)性相关联的教育实践,是教育实践的应有之义。学校德育工作实践注重这种自然生成与整体联动,回归德育主体人性的本真。

1.文化“浸润”校园:在文化熏陶中追寻德育的品质

在学校发展过程中,我们应努力致力于营造多元的校园生态文化,让文化“浸润”校园,不断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和综合实力,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引领学校的发展方向。经过积极尝试,我校六大文化艺术节活动使得文化对人的影响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2.注重人文关怀:在学生管理中渗透主体德育思想

学生的管理要尊重校园生态的本真。我们在生态性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形成了“将学生的事情交给学生管”的主体德育思想。由校学生处指导,校学生会主管,年级、班级落实的班级值周制度,是对学生充分信任和支持的体现,从晨迎晚送礼仪示范,到食堂寝室卫生纪律,到课堂两操卫生保洁……一百多个岗位检查监督评价工作,都由每周值日班级完成。除此之外,班名自己取,班徽自己设计,班训自己制订,班级自己管理,座位自己编排,活动自己组织,进步自己争取,困难互帮互助,先进自己评选,教室自己布置,班长轮流担任等。正如联合国《学会生存》报告指出的那样,“虽然一个人正在不断地接受教育,但他越来越不成为对象,而越来越成为主体了”。

我校主体德育的核心是团队建设。组建团队是学生自我教育、自主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自2000年以来,学校大力推行班级自治,实现团队管理,奏响了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新乐章。团队成员相互影响,责任共担,共同体验成长的愉悦。

3.深入学生心灵:在生态教育理念下释放学生心理空间

我校形成一套以“价值引领”为导向,以“培养习惯”为抓手的德育模式:从穿衣叠被中培养自理,从悦纳自己中培养自信,从学习中培养自主,从帮助山区贫困儿童和社区孤寡老人中培养爱心,从班级值周中培养责任,从团队建设中培养合作,从而培养出具有普世价值的新一代中学生和具有全球意识的世界未来公民,为学生的人生积蓄力量。

学校坚持“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和谐发展。关注学生体质,开展“一日三操”活动,定期组织拔河比赛、篮球比赛及其他体育趣味活动,强化学生体卫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书画展览、演讲比赛、歌手擂台等活动,丰富课余生活,张扬个性生命。

五、用生态性教育理念实现人本民主管理

学校管理体现现代教育的管理理念和发展要求。生态性是现代学校制度的特质和亮点。

首先,生态性体现在学校教育制度的内生性。学校教育制度的内生性是指学校管理制度的产生不是一种想当然的行为,它考虑了学校自身的特点和制度本身的内在特征,考虑了教育教学实际和教师的主体需求,是学校成员经过实践协调产生的,而不是外在组织的力量或学校个别成员任意的行为。

其次,生态性体现在管理制度的整合性。教育生态的层次分析包括教育的个性生态、群体生态、生态系统及分散结构。学校管理活动综合考虑教育生态的各层次需要,面向全局,着眼于各个部门、各类工作、各类成员及各类因素的相关性,从整体部署,充分关照学校总体办学目标。

最后,生态性体现在管理制度的发展性。学校管理制度的发展性是指学校的管理制度既要与学校实际情况相符合,又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学校组织结构、组织环境及组织成员观念的某些改变而相应地做出某种变动。

1.过程管理、团队合作——自下而上的现代教师队伍管理与评价的创新

麓山学校的良性发展,既靠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管理者的正确领导,也靠一支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这支队伍是如何打造出来的?靠制度引领,少人情干预。

自下而上的过程管理体现在教师队伍的自我教育。现代教育制度下的教师绩效考核评价与管理强化教师的自我教育和管理。让教师参与整个考评过程,学校以人性化的态度强调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给教师充分的自主权,发挥其主体积极性,主动参与评价过程,使评价成为促进教师发展与自我实现的工具。

自下而上的过程管理体现在教师队伍的自我管理。我们鼓励教师参与管理,通过民主管理的途径,组织教师参与学校重要工作的决策,从而激发教师积极性。学校实行校务公开,实行由教工代表参加的行政联席会制度,坚持教工代表大会制度,参与学校工作决策。

自下而上的过程管理体现在自我超越,这是现代教师的价值追求。现代教育制度下的教师绩效考核评价与管理要引导教师逐步树立自我超越的价值追求。学校把客观要求变成个人努力的目标;同时让大家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得到满足多种需要的机会,使个人发现自己的价值和责任,增强责任感;努力满足自尊的需要、创造的需要、求知的需要等,使目标具有主体意义,从而充分发挥各自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实践体验、自主升华——教育科研为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提供科学“配方”

以科研引领学校的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绩效考评和管理引导广大教师进行从备课、上课,到学生学习、课堂评价的系统全面的教学改革,引导广大教师进行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为核心的课堂教学的校本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探究什么是既有效率又有育人价值的有效教学的问题。业务实践即课题,把经验提升为成果,争做实践型教师;工作即学习,立足岗位研究任务,把问题转化为课题,争做研究型教师。

学校采用自我培养、校本培养和社会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通过专家报告会、专题论坛、研读论著、讲学考察、课题研究、论文撰写、课堂精品、师徒结队和各种骨干教师工作室等途径,为教师专业发展创设平台。

3.以事定策、服务到位——教育教学工作的机制保障与后勤管理的创新

后勤服务等方面的管理坚持以人为本,为教育教学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所谓教育的生态环境,就是以教育为中心,对教育的发生、发展和存在产生制约和控制作用的多维空间和多元的环境。学校坚持“以师为本”,通过实实在在的做法解决教师吃、住、行的生活大事,排忧解难,让教师无后顾之忧,全心投入工作。在学生后勤方面,学校实施高标准、全方位的寄宿制服务管理模式。只要家长想到的,学校都想到、做到了。▲

[1]范国睿.教育生态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85.

[2]李秦洁等.为“世界公民”的人生奠基——长沙麓山国际实际学校教育创新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29,37.

[3]虞纪忠.建设教育生态环境——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保证[J].教育发展研究,2001(11):86.

[4]张忠福.基础教育生态的建设与培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5):122-124.

[5]马纯艳,李维典.论生态学观点与现代教育[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157-160.

[6]杨小秋.生态性教育实践寻绎[J].大学教育科学,2009(1):24-28.

[7]闫冬.“生本课堂”教学设计的五个原则[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4):2,4.

[8]郑晓锋.克雷明教育生态学理论[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3):56-57.

[9]赵敏.让每一个学生享受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小班化“组元”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J].教育发展研究,2012(10):74-78.

[10]刘亚秋,任晓霞.建设性后现代教育论[J].教育研究,2012(12):23-28.

猜你喜欢
理念生态学校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学校推介
生态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